《红楼梦》第二十回导读:贾府闲人太多,闲则生事,尤其是黛玉

浮生漫读人生长 2025-01-13 08:16:39

这一回的回目名是“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延续了前几回的风格,都是描述荣国府的日常。

只不过,这一次的日常,不是岁月静好,而是一些琐碎的矛盾在各处发生着。

先是李嬷嬷挑袭人的理。

作为宝玉的奶妈,又是资深老奴,李嬷嬷现在有很强烈的失落感。

自从上次宝玉因李嬷嬷摔了茶杯,李嬷嬷就知道,宝玉长大了,不再需要她了。宝玉的心思,都在那些年轻漂亮的丫头们身上。

她不敢找宝玉的麻烦,只能将满腔不满朝丫头们发泄。

这天她来到宝玉屋里,平素懂事的袭人,这次居然睡在床上不理她,这让她如何受得了?

于是,她向袭人开火了!

针对李嬷嬷的行为,作者通过三个人进行了评价。

黛玉:

那袭人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她,可见老背晦了。

“背晦”的意思是脑筋糊涂。

在黛玉看来,袭人做人已经无可挑剔了,李嬷嬷还要挑她的理,属于脑子短路。

宝钗:

“你别和你妈妈吵才是,她老糊涂了,倒要让她一步为是。”

“老糊涂”,是宝钗对李嬷嬷的评价。

王熙凤:

可巧凤姐正在上房算完输赢帐,听得后面一片声嚷动,便知是李嬷嬷老病发了,排揎宝玉的人。

“老病发了”,是凤姐对李嬷嬷为难袭人的定性。

发现没有,这三个人不约而同,都站在了袭人一边,统一评价李嬷嬷是老来糊涂。

这正是作者的狡猾之处:表面上写李嬷嬷无事生非找袭人的麻烦,实际上是通过大家的评价,来肯定袭人的为人。

尤其是黛玉那一句,简直把袭人评为了无可挑剔的完美之人。

这还不算完,作者真是爱死了袭人,接下来又通过描述麝月的顾全大局,由宝玉的一句“公然又是一个袭人”,再次对袭人予以肯定。

“都玩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那些老妈妈们,老天拔地,服侍了一天,也该叫她们歇歇了;小丫头子们也是服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她们玩玩去。所以让她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

细读麝月的这句话,真是一个细心而又能体谅他人的好员工。

晴雯拿钱玩牌去了,在宝玉看来,还在正月里,不需要干针线活,麝月也该像晴雯一样跟大家去玩。

这正是小孩子的心性,在小孩子看来,节假日就是用来玩乐的,却不知道,哪怕是节假日,依然有人在劳作。哪怕一个极小的家庭,总需要有人操心着假日的一切。

正如麝月所说,“都玩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

当然,她可以交给底下的婆子和小丫头们,但她体谅她们劳累了一天不容易,所以放她们去玩,宁愿自己值班。

真是个体谅下属的好领导!

因为宝玉的一句“公然又是一个袭人”,既肯定了麝月,又表明了袭人一贯如此。

再看晴雯只顾自己玩,三个管理者的高下一目了然,这也为晴雯被撵埋下了伏笔。

这样的人,留着吃闲饭吗?贾府已经没有闲饭可吃了,养不起闲人了。

写完了宝玉屋里的闲事,作者笔锋一转,写起薛家来。

薛家又是不同的气象,宝钗、香菱、莺儿三个不同等级的人在玩骰子,属于小赌怡情。

这个场景看起来非常熟悉,就像过年时家人聚在一起玩牌,也会用钱来体现输赢。

不过,过年时玩牌,通常长辈赢了也会把钱再赏给小辈,图的就是一个乐。

薛家的这个场景,经常被人误读,我却在其中读出了感动。

作者用这个场景告诉我们:薛家只有名义上的等级差异,实际相处中,就和一家人一样,不分等级。

在宝钗、香菱和莺儿三人中,莺儿像是被宠溺的孩子,习惯了接受大人的赏赐。所以,当贾环赖账,她就不乐意了:一个爷们,不说打赏,还赖丫头们的钱。

所以,她拿宝玉来对比:

前儿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

站在莺儿的角度,都是做主子的,都是爷们,二者的区别确实太大了。

这也说明,莺儿真是天真烂漫、不谙世事,被宝钗保护得很好,是个没被世俗污染的孩子,身为奴才却没有奴性。

她不知道,这二人是不能放在一起来对比的。

虽说贾府不分嫡庶,但奈何贾母过于宠爱宝玉,贾环又有个不讨喜的亲妈,致使二人一个是天上的飞龙,一个是地底的蜈蚣。

所以,莺儿这一句话,相当于捅了马蜂窝,不但把贾环惹哭了,还惹恼了赵姨娘,并带来了连锁反应。

这就是大家庭的烦恼,房子也是不隔音,赵姨娘在自己屋里骂儿子,却被从窗外路过的王熙凤听得一清二楚。

如果是被李纨或宝钗这样不爱管闲事的人听到了,也就悄悄溜走了,偏偏王熙凤正处在精力旺盛的时期,管得着管不着的都想管一管,何况她本来就看不上赵姨娘,于是借骂贾环,把赵姨娘羞辱了一顿。

不信阴司报应的王熙凤,不知道她管这闲事,差点把自己送进了鬼门关。

说来也是阿凤自找的,人家亲妈骂儿子,关你什么事?你要真是关心贾环,平时多一点关爱,贾环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畏畏缩缩的样子。

可见,她骂贾环是假,羞辱赵姨娘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最后,作者把笔触落到黛玉身上。

是啊,论牙尖嘴利、得理不饶人,谁能比得过黛玉呢?她可是把所有的聪明才智学识才华都用在了嘴上,论怼人无人能及其右。

但要怎么体现呢?之前她已经通过狂怼李嬷嬷展现过她的怼人功夫了,从写作技艺上来说,不能重复。

作者别出心裁,让史湘云出场。

所以说,湘云的出场,相当地不凑巧。

为什么呢?因为她来的时候,宝玉正在宝钗那里玩,听说湘云来了,二人一同来看湘云,触发了黛玉的醋点:好你个宝玉,你居然和宝姐姐同进同出,置我于何地?

所以,她开始闹情绪,找宝玉的不痛快。

本来呢,宝玉常常是惯着她的,但今天不一样,他不但和宝钗同进同出,还来了童年最亲密的玩伴湘云。他不想破坏这种好心情,所以,虽然看似向黛玉陪笑,实则是在还嘴:

宝玉笑道:“只许同你玩,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她那里一趟,就说这话。”

加上此时宝钗还不清楚黛玉的心性,没注意宝黛在闹矛盾,直接过来把宝玉拉走了,简直是让黛玉的坏情绪雪上加霜。

等到宝玉再回来,黛玉更加难以自控,直接哭了起来。

宝玉呢,该闹的闹完了,该开心的开心过了,现在可以一心一意来安抚黛玉。

刚把黛玉哄好,湘云就来了,而且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

“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这是上赶着当电灯泡呢。

所以,刚刚情绪有所好转的黛玉,也就没办法和湘云好好说话。

其实,论学识才华,湘云并不逊色于黛玉,论说话,湘云是嘴快话多之人,但如果用学识才华来损人,她不及黛玉之万一。

因此,黛玉一开口,就伤了湘云的自尊:

“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ㄠ爱三四五’了。”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黛玉偏偏就揭了湘云的短。

无力反驳的湘云,只好抬出了她最崇拜的宝姐姐。

一物降一物,黛玉最忌惮的正是宝钗。

作者用这样的一个情节,给我们展现了钗黛湘三个女孩的个性特点,以及她们之间微秒的关系:天真无邪的湘云,处处争口舌之利的黛玉,还有浑然天成的宝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