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农田“毒瘤”,如今成保护动物,“土猪子”咸鱼翻身了?

蝉说春秋 2024-10-24 04:54:50

20世纪70、80年代,“土猪子”经常祸害农田,要知道,那会一亩薄田可是全家的“救命田”。

更令农民感到深恶痛绝的是,明知道有“土猪子”出现,却怎么也抓不住,因为这家伙经常在半夜行动

夜间人类视野、行动能力大幅度下降,再加上野外环境,很难发现身体较小的“土猪子”,并且这种动物一旦意识到危险,立刻躲在洞里,人类拿它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土猪子”就是本文要介绍的猪獾。

猪獾在以前可是有害动物,基本是“人人喊打”,结果到了现在,猪獾竟然成为了多方保护的珍贵动物。

简单了解下“猪獾”

猪獾是食肉目鼬科猪獾属哺乳动物,别名“土猪子”,部分地区也称为“猹”。

猪獾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我国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南,它能适应平原、丘陵、高山、中山、低山等多种自然环境,偏爱森林、灌丛、荒野。

猪獾之所以被称为“猪獾”,主要因为它的鼻子跟猪鼻子太像了,它们在寻找食物时,跟猪一样都会用鼻子嗅闻和翻掘。

猪獾活动时间为晚上7~9点及凌晨3~5点,这些时间全都是人类休息阶段,它属于杂食性动物,在动物方面以蚯蚓、青蛙、蜥蜴、泥鳅等为食,在植物方面以玉米、小麦、马铃薯、花生等为食。

每年4~5月份,猪獾都会食欲下降,因为这时候属于它们的交配期,雄性猪獾在完成交配后会离去,雌性猪獾单独抚养,孕期约255天,幼崽重量超过7斤就能离开母亲独立生活,2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平均寿命10年。

猪獾为什么讨人厌?

黄鼠狼偷鸡,怎么解决?

造个严严实实的笼子就行。

但是猪獾偷吃粮食咋办?

基本无解。

首先这家伙偷吃的时间段是晚上7~9点或凌晨3~5点,如果在晚上7~9点被人类逮捕的次数太多了,猪獾偷吃时间就会慢慢偏向于凌晨3~5点。

试问,谁每天凌晨3~5点去地里守着?猪獾没抓到,身体反而垮了。

甚至部分农田还在1000米以上的半山腰,并不都是在平原地带,山路崎岖得很。

猪獾身体很小,藏在庄稼地里,很难被人发现,这家伙警惕性还很高,一察觉到有人靠近,立马撒腿跑回洞里,每天这样折腾,正常人都受不了。

重要的是,猪獾吃的都是农民的救命粮,这三个字可一点都没说重。

或许你在城里没啥感觉,但农民每年都靠些玉米、红薯、稻谷生活,如果遇到灾年,粮食产量下降,农民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还有很多连锁反应。

例如,没钱买饲料咋办?

可以用庄稼来喂猪、牛、鸡、鸭、鹅等家畜,这些家畜卖掉后,攒下的钱供子女读书。

可如果庄稼地被猪獾糟蹋了,子女读书经费紧张,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这可真是大事啊!

为了保护庄稼,农民决定铲除猪獾,他们在洞里布置陷阱,只要猪獾出来觅食,就会被网缠住,接着被农民一锄头解决。

没办法,对猪獾的恨意实在太浓了,加上肚子咕咕叫,于是有人尝试吃猪獾肉,结果一吃才发现,猪獾肉质肥美还有股特别的香气,农民开始大量捕杀猪獾,将猪獾肉晒干后做成储备粮食,困难时期拿出来吃。

后来,大家又解锁了猪獾的新用法,例如猪獾皮质地柔软,可以用来做毛毯或者衣服,又或者猪獾油被人发现有药用价值。

也就是说,猪獾的肉、皮、毛发、油,都具备很高的商业价值,所以一大群人集体上山抓猪獾,既能保护粮食又能增加一笔收入。

猪獾的保护

在20世纪90年代,猪獾数量锐减,除了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外,昆虫、小型哺乳动物数量增多,会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以蝼蛄举例,它特别喜欢吃种子、幼苗的根部和地下部分,包括小麦、玉米、水稻、蔬菜、水果、花卉甚至是牧草,这对于庄稼来说是致命伤,并且蝼蛄繁殖能力惊人,一旦这些植物产量锐减,家畜的饲料成本会急剧增高。

猪獾在2008年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为濒危物种,在2015年被列为中国保护动物。

我们加大力度严打私自捕猎猪獾的不法分子,但无奈猪獾繁殖能力较低,虽然在一系列保护政策下,猪獾的生存得到了喘息,不至于灭绝,但数量一直上不来。

没办法,我们只能通过人工养殖再投放野外的办法,试图来增加野外猪獾数量,但人工养殖的猪獾体质较差,一旦回归野外就会生病,所以还需要其他保护政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