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hifiJanus3入耳式耳机体验-TDS出品

我是音频数码怪 2024-03-02 06:34:33

ddhifi Janus 3 Dynamic IEM - TDS REVIEW

KT MARK: V

ddhifi 的配件产品应该说在最近几年的随身圈子里有着相当高的热度,无论是早期的透明壳转接头产品还是现在在配件产品中大比例地运用金属,虽然你能看到 ddhifi 的产品似乎每年的设计语言都在进行变化,但毫无疑问都有着相当漂亮的外观和坚实的做工表现——当然,精致的做工换来的价格增高也是颇有一些的。虽然嘴里常说这配件不便宜,但回头仔细看看,我还真陆续买了不少 ddhifi 的配件,甚至就在我收到 Janus 3 的前几天,我还刚下单了 C2022 随行包……插一句,C2022 确实是一个特别好用的、发烧友给发烧友设计的包,对于携带双播放器、卡片机、多条耳塞和配件出门的烧友确实在细节上都考虑得很好。

回到主题上,在我看来,Janus 3 这条耳塞像是 ddhifi 对于自家核心设计语言的一个跨品类延续,但却没有配件产品那样的昂贵感,甚至能够仅靠声音表现就以下犯上地进入怪物房中。这令我颇为意外。

Janus 系列的外观其实前后并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变化,看上去更大的改变在于配色而非结构设计。说实话,Janus 系列的声音并没有在过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也让我听到 Janus 3 时得惊喜感更突出。

外包装相当与众不同,并没有像大多数厂家那样使用硬质封套+天地盖的结构。如果你曾经买过 ddhifi 的配件产品,那么大概率会对于那个类似于带有草纸感的牛皮纸硬盒包装印象深刻,以至于那个包装本身其实也可以作为一些小工具收纳盒放在桌边。Janus 3 的包装也是类似这种材料的纸张,盒外的封装像是一张信封一样,展开后是二次元形象——所以这条塞子与谁家还有关系大家已经知道了(不过声音风格可不是那样)。

内部配件符合一个配件大厂的应有表现。首先要提的是,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耳机包装里见到有给 MMCX 母座加了保护“防尘塞”的,不得不说细节是给够了。

收纳盒易于携带但是抗压性能和内部空间都足够,表面的防泼溅性能不错,银灰色也与耳塞的颜色相配。除此之外还有三对提供零售的 ST35 硅胶套。

ST35 硅胶套的默认配色是草绿色(也有点像豆绿色)与橙色拼配,乍一看这个颜色让我想到了桃草 E3000 所配的某版 E 套。结构上,ST35 的导管部分表面粗糙程度会更高一些,而耳道接触侧软如哥套。在导管前端有一个收窄可旋转角度的结构,有点像 SpinFit 的理念但又完全不一样,导管口附近还有一圈专门的加固。这样一套结构下来,它有着哥套的柔软与高贴合程度、E 套的颜值、CP100/CP145 的耳道形状适应能力,可以实现更直接的反射,保证三频的能量发布不发生明显变化。

腔体设计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评判,应该算是近几年来千元动圈塞里最喜欢的之一了,也是怪物房选手中唯一一个可以直插佩戴的产品。Janus 3 与前两代直接最直观的外观区别就是后腔的颜色,Janus 3 的绿色让它显得颇具辨识度,透明度相当高的后腔也给耳塞的观感带来晶莹剔透的感觉。金属前腔与导管是一体化处理的,这样搭配就像是金属戒托与宝石的结合。导管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且前腔与耳道口接触的区域做了一定的人体工学设计,对于大多数耳道口不偏窄的人群,保证了一定程度直插稳定性。当然你也可以绕耳佩戴,绕耳佩戴时的稳定性显然更高,且对于小耳廓友好性也更好。

腔体的开孔有两处,分别位于腔体顶部与母座相对的地方和单元前端、前腔体的球面上。在绕耳佩戴的状态下,被动隔音能力还不错;直插佩戴下就得看耳朵与它的契合程度了。

线材标称为带屏蔽的无氧铜材质,线皮透明,非常细且编织紧密程度足够高。可换线系统基于 MMCX 膨胀式结构,在插好之后插针与母座之间的阻尼感相当大,不易旋转,所以长期使用的磨损可能要比常规结构低不少。接插件的精致程度非常高,可以更换插头。插头的更换系统是带有防呆槽的四针式,包装内自带 3.5mm 单端和 4.4mm 平衡插头。

Janus 3 还有一条颜色更加搭配的官升线用于数字接口的直连,这条 M120B 线材有 USB-C 和 Lightning 双版本。USB-C 版本的 M120B 内置了支持到 384kHz 采样率的 Wave PCM 解码;Lightning 版本的 M120B 则因为内置了苹果自家的 C100 芯片而支持到 48kHz。我手上的是 Lightning 版本,之后可能入手一条 USB-C 版本来给大家测试一下兼容性。分线器处集成了单键式线控和麦克风,DAC 和 ADC 电路则在插头内。为了防止麦克风和线控给线材引入额外变量,可以看到线材的下半部分其实和常见的编织方式不同,而是在核心的绞线中额外增加了两股独立的细线,这就是麦克风和线控对应的线材。它们完全独立于音频线本身,物理层面上则又顺便加固了线材的编织。

这条线给 Janus 3 带来的改变并不是一耳朵般的明显。可感知的改变主要在于更加蓬松的低频以及更好的声场定位能力,人声的口型精致程度也有一定提高。另一方面,出门省掉一条小尾巴,便利性是相当高的。不过也需要注意,它的改变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建议结合下面的声音描述和来看你更喜欢哪个风格。当然,线下试听无疑更好。

Janus 3 搭载了直径为 10mm 的锂镁合金球顶复合振膜动圈单元,依然是近年来千元动圈常提到的球顶与悬边异质结构。具体的听感描述,我们会基于 ST35 耳套+原线+4.4mm 平衡插头的搭配进行并使用绕耳佩戴。

低频的量感适中,在入耳深度足够的时候甚至会显得稍微多一点,有不错的厚度和稍突出的饱满度。下潜能力还不错。收放速度适中,保留的残响不算很多,但是可以被感知到。氛围烘托能力不错,听上去能量感不会聚在一点,而是会稍稍产生一些弥散感,显得颇有自然度。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没有明显的前倾问题。Janus 3 的下盘听上去是较为宽松、比较饱满、比较厚实,不会过分抢耳,但是细节足够。

中频,人声的距离较近,有一定的厚度,口型大小比标准稍大一点,结像的精致程度足够高但是不会刻意强调。人声的质感表现与线条刻画优先级基本相当。喉音不会有明显突出,有轻度的气声突出,齿音不算很明显。男女声直接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向性,且声线的兼容性还比较广。Janus 3 的人声不是完全柔和、顺滑的,而是保留了一定程度的颗粒感,这在 RnB、Soul、Hip-Hop 等歌曲的人声表现时会有更符合印象中应有味道的效果。相对地,它就不那么适合 anisong 女声的表现,虽然部分录混质量、唱功够好的 anisong 人声还是有足够出色的表现,但是对于一些制作不够好的 anisong,它对于口水声有些突出,对于偏细声线的兼容性也不是典型 ACG 塞那种样子。对于这种风格适应性,我倒是觉得它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没有顺大流。

乐器方面,Janus 3 对于大部分乐器的表现都是质感表达略优先于线条刻画。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都有着不错的琴体共鸣还原,结像的扎实程度良好,音色没有什么偏向,拉拨弦的细节足够但不会特别拱出来。大提琴的形体感相当好,甚至要有怪物房偏高等级的一些表现。需要挑毛病的是竖琴,会有一点厚。铜管类气势感表现良好,需要亮感的小号等有着适当的亮感,不会很突出很扎耳。木管类的基音表现符合价位,走得也是扎实向,长笛等会稍微少一点轻盈感。泛音表现比较自然。打击乐器存在感适中,不会有明显的刺激感。

高频亮度适中,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尖峰突出,听上去通透程度良好。极高频延伸没什么问题,滚降不会过快,但是会有一点早。

声场规模适中,横纵均有一定距离,且“高度感”也并不缺乏,边缘不会有明显的刻画,显得不会局促。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良好。解析能力符合价位,且没有刻意增强的不自然的“解析感”。动态出色,瞬态中规中矩。

Janus 3 是千元动圈新品里,目前少有的在保持了怪物房级别素质水平和潜力的同时,在味道上颇下功夫的一个例子,可以这么说,近期的几个怪物房新品,都或多或少地在调音风格的独立于自洽上走得更远了。很快针对于这些新品的补足,也会录一期节目来专门讨论,节目里还会包括新的“圈铁怪物房”概念。敬请期待。

至于这条塞子本身,你可以理解为很难出错的进阶选择,且我的确建议你搭配 M120B“小海王”来使用,毕竟直插式本来是一种就为了易用而保留的设计,何不让它的搭配成本更低呢?

KingTsui, from the TDS Studio.

Oct 2023

From the digital sound lovers, it's a TDS production.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