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好老师”丨王科学:25岁校长的乡村教育梦

贵阳网 2024-09-06 14:32:35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矗立在讲台上,行走在校园里,奔波在家校间,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递爱。他们是无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老师的缩影,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在第40个全国教师节到来之际,贵阳市评选出了30位明志存高远、立律己修身、修仁而爱人、弘天下为公的“四有好老师”。让我们通过文字,记住他们的名字,解读他们的故事,走进他们的心灵,品味他们的教育人生。

贵阳市第十一届(2024年)“四有好老师”名单

今天,要带大家认识的是贵阳市乌当区新场镇谷溪小学校长王科学~

2005年,王科学成为乌当区新场镇的一名乡村老师。2009年,年仅25岁的他被委以重任,担任乌当区新场镇老棚小学校长一职,成为了乌当区新场镇最年轻的校长,先后在四校任职。今年是王科学执教的第20个年头,让我们一起走进王老师的故事,解锁他的“教育密码”。

先有父母心 再做教书人

乡村学校条件较为艰苦,王科学看着新来的老师走了一批又一批,他选择在坚守中勇毅前行,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能力让王科学收获了执教生涯的首个表彰——“新场乡先进教育工作者”。勤恳工作5年后,王科学迎来了职业的转折点——因为认真负责,教学成果突出,他于2009年成为乌当区新场镇最年轻的校长。

▲王科学

新学校位置偏僻,四周群山环绕,交通不便,细心的王科学关注到,不少离家较远的留守儿童因赶时间上学,经常来不及吃东西,只能挨饿到下午才能吃上饭。王科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联系了一些爱心人士,为每名学生争取到每日4元的爱心午餐费。

紧接着,王科学积极动员学校老师轮流担任“校园厨师”,他以身作则,承担了大部分工作。为了采购新鲜、实惠的食材,天没亮王科学就骑着摩托车去集市采购,对食材的品质和价格严格把关。“爱心午餐一定要吃到学生嘴里,绝不能从学生的嘴里扣钱。”王科学坚持公开爱心午餐明细,得到学生、家长和爱心人士的肯定。

▲王科学上课中

当教室里传出琅琅书声,简易厨房里灶火燃起,王科学摇身一变成了掌勺师傅,和值班教师加急烹制美味,变着花样给孩子们补充营养。“够吃吗?合口味吗……”作为掌管学校美食秘密的“一把手”,王科学凭借过硬的炒菜技术,迅速征服了学生的胃。“学生吃饱了,学习动力自然更足。”王科学笑着说。

2011年,国务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份持续近两年的爱心行动圆满结束。

少一些说教 多一些行动

20载教书育人路上,王科学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他先后辗转四所学校,在每个岗位上默默探索、不断提升。2017年,王科学调任到乌当区新场镇谷溪小学担任校长。

教育教学中,王科学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例如,教学生劳动时,他不是站在旁边一味说教,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他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约定,自己也执行和学生一样的时间表。在王科学的带动和感染下,学生变得越来越讲卫生,也更加自律、阳光,见到垃圾会主动捡起来,看到同学需要帮助会伸出援助之手。

王科学用行动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每次学生得到表扬时,他们常腼腆地说:“我是跟您学的。”

▲王科学组织开展班主任培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王科学经常对身边人说:“教师的言谈举止不仅受学生严格监督,更时刻被学生效仿。”为此,他要求自己与时俱进,持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多次参加省级、市级校长提升培训;学校开展的教学技能比赛、公开课比赛等,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不仅可以了解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否落实、教研成果是否有成效,还能了解老师们的教学技能是否有提升等。“学校师资队伍薄弱,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传统,课改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有义务履行好校长职责,带领教师们在业务上成长。”王科学说。

执教20年间,王科学像“慈父”一样关爱每个学生,用行动带领身边教师共同进步。

守教育初心 创发展思路

学校教学设备较为简陋,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构成老师的主要教具。作为校长,王科学深谙学校教育要想取得发展,必须解决摆在面前的一个个挑战。

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王科学争取资金及外界资助,为各班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智能教学设备“从零到有”的跨越,有效地弥补了乡村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困境。看着大变样的班级,学生脸上都充满了好奇和兴奋,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体验线上学习资源,他们对大山外面的世界有了新的认知。

设备解决后,王科学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线上微视频、课件和教学设计等学习资源,进一步实现了教学方式的现代化转型。

▲王科学与学校教师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在新场镇教书的这20年,王科学融入了当地生活,他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组织教师团队开发了多门乡土课程。

王科学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多才多艺,有的学生会吹奏芦笙,有的学生会小尧花鼓舞,于是,他和学校老师共同将芦笙、小尧花鼓舞等编写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丰富的校本课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学习中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王科学的带领下,学‍校在教学质量、教育资源、学生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时光匆匆,岁月如流,王科学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耕耘了20个春秋,他用7000多个日夜践行教育初心,用真爱点亮了大山孩子们的希望之光。

来源:贵阳市教育融媒体中心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