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称呼种种

清浩谈军事 2023-03-01 23:19:02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曾有过多种称呼,其中,主要有:

毛泽东早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常对同学说,大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事,做个奇男子。因为他姓毛,同学们就送给他一个雅号叫“毛奇”。其实,这“毛奇”也是德国一位富有文韬武略的著名将军的名字(德文为MOLKT,音译为毛奇),同学们给他取了这个语意双关的雅号,表明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已才华超群,志向非凡。

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毛泽东在四排右二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已无学生稚气,倒更像是一个军人,因此当地军民都称呼他为“毛司令”。正如一首民歌所唱:“三湾降了北斗星,满山遍野通天明。一九二七那一年,三湾来了毛司令。为了穷人得解放,带来工农子弟兵,红旗飘飘进三湾,九陇山沟闹革命”。“毛司令”这个称谓,也成为毛泽东军事生涯的重要开篇。

1928年4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党代表是黄埔军校借鉴苏联红军政治工作经验而设立的,是军队中连以上各级部队政治工作的领导者。工农革命军(后称工农红军)沿用了这一制度,以后党代表又改称政治委员(团以上)、政治教导员(营)和政治指导员(连)。毛泽东又被称为“毛代表”,诞生于井冈山的钢一连连歌唱到:“巍巍井冈山养育了钢一连,毛代表就在我们的身边,朱军长走在队伍的前边……”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还有一个称呼,比“毛代表”还要响亮,这就是“毛委员”。

为什么叫“毛委员”,百度上说是因为毛泽东担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和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所以叫“毛委员”。这个解释不对。根据资料,井冈山的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就管毛泽东叫“毛委员”。袁、王当着部队和特委县委的面说过“毛委员有帝王之相,是个中央才,跟着他是有出息的”、“我只听毛委员的”。为了把毛泽东留在井冈山,他俩主动做媒,促成“永新一枝花”贺子珍嫁给毛泽东。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被错杀时,红一军团还没成立呢!再说,政治委员的简称是政委,也不是委员呀。其实,毛泽东被称为“毛委员”,因为他是中共五大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7月又在中共六大当选中央委员,这是毛泽东当时党内最高职务,因此被称为“毛委员”。有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毛泽东与贺子珍

1930年6月12日至22日,中共红四军前委和中共闽西特委在福建省长汀召开联席会议,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关于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建正规军团的决定,将红四、红六、红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路军(几天后改称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毛泽东又被称为“毛政委”。两个月后,8月23日,红一、红三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会师,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朱毛红军”进入鼎盛时期。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会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从此才有了“毛主席”这个称呼。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布告

1933年,毛泽东在中央苏区

长征到达陕北后,从1936年起,毛泽东先后担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等。

1936年8月,斯诺在陕北为毛泽东拍摄的照片

随着岁月的变迁,尽管“毛主席”的内在含义发生多次变化,但这一称谓延续了四十余年,成为中国人民心中一个蕴含了深切情感的特殊称谓。

并且,从延安时期起直到建国后,“主席”成为毛泽东的党内称呼,而同时期党内其他领导人称“少奇”,称“恩来”,朱德则称“老总”或“总司令”,只有毛泽东称“主席”。这“主席”几乎成了专用称谓,毛泽东之后,历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称呼都不可能不带姓。

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中共七大主席台上

红军时期,毛泽东的一些战友并不称其“毛委员”、“毛政委”,而是叫“老毛”。张闻天夫人刘英回忆说:那时我们都叫他“老毛”,他自己爱称“大帅”,博古就叫他“大帅”或“毛大帅”。这“老毛”的称呼一直到延安时期也有人这么叫,不过叫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必是井冈山下来的人。说来也怪,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就没有人叫“老朱”“老周”“老刘”,至少在党内没这么叫的。毛泽东井冈山时的老部下、开国上将陈伯钧在抗战后期和同事闲聊时曾称呼毛泽东“老毛”,为此还被贺老总批评过,说他不尊重毛主席。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在回忆他父亲的书中说陈伯钧“他也过于书生气了,井冈山的时候叫老毛,那是武装斗争初期,而十多年过去毛泽东已经是一个大党的领袖,那样称呼显然是不适宜的。”为这事陈伯钧在文革中还挨过批斗……

前面提过,井冈山时期就有人称“毛大帅”。“大帅”是旧时对一些实力派高级将领的称呼,不是正式官衔。称毛泽东为“毛大帅”,既有几分随意,也有几分敬意。与毛泽东同时被称为“大帅”的还有张国焘。张国焘在长征时期威望是相当高的。在这一时期来往的电报中,有时毛泽东称张国焘为“大帅”或“张大帅”,张国焘则称毛泽东为“老毛”或“毛大帅”。

两位“大帅”毛泽东和张国焘在陕北合影

诗人肖三也说过:朱德“面貌朴实得像一个石器时代的人”,贺龙称呼毛泽东为“毛大帅”。贺老总是最爱管毛泽东叫“毛大帅”的人。长征时、抗战时、解放战争时他都这么叫,建国后还这么叫。抗战时中央军委交给120师挺进冀中的任务,贺龙向毛泽东行军礼保证:“请毛大帅放心,我贺龙保证完成任务!”进军大西南时,贺龙说“这是毛大帅给的任务”。

毛泽东与贺龙元帅

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为了保密,中央军委化名“昆仑纵队”,毛主席提议大家各取一个化名,比如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毛主席也取了一个化名——“李德胜”。李德胜即“离得胜”之谐音,意为“离开得到胜利”。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不姓毛而姓李,除了人所共知的原因,与“李德胜”这个化名也有一层关系。李敏和李讷还在中学的时候,毛主席就嘱咐两个女儿不要告诉别人自己父亲的身份,如果一定要说,就说一个名字那就是“李德胜”。

1947年,毛泽东转战陕北

曾担任过毛泽东政治秘书的田家英,以及毛泽东的兼职秘书李锐等,私下称毛泽东为“主公”。毛泽东毕生喜读《三国演义》,亦常将该书之篇章运用与现实政治。而曹操、刘备等都被部下称为主公。

“文革”时期那个极不正常的年代,毛泽东被冠以“四个伟大”:“导师”“领袖”“统帅”“舵手”。人们一般都以为“四个伟大”是林彪的发明。据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穆欣说:“四个伟大”的发明权当属林彪与陈伯达和康生“共有”。最先陈伯达提出三个伟大,林彪又加了一个伟大的统帅,由康生合成为“四个伟大”,最后由林彪说出并题词。林彪当时是“副统帅”,是写入党章的“接班人”,由他说出具有最高权威,因此很快就风靡一时。

其实,这“舵手”也不算陈伯达原创。在此之前毛泽东就曾被称过“艄公”。1962年初,周恩来在“七千人大会”上说:“现在要全党一心一德,加强集中统一,听‘艄公’的话,听中央的话。”更早在延安整风时期,陈毅就已经称呼毛泽东为“船老大”了。无论是“艄公”还是“船老大”,这些称呼都有“舵手”的涵义了。只不过由陈伯达上升为“伟大的舵手”,显然比“伟大的艄公”和“伟大的船老大”更像伟人的称呼,既避免了江湖气,又突出了掌舵和把方向的作用……当然,“文革”后这“四个伟大”也不再提了。

“七千人大会”会议间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彭真等在一起交谈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