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主政宜昌,当过武汉市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享年92

盐选历史 2024-09-18 10:59:27

王群,这位从鄂东烽火中走来的革命者,以其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抗日烽火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他的身影频现于各个重要历史节点,以其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心系百姓的赤子情怀,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敬仰。

1926年9月,王群出生在湖北新洲,一个自古便出大人物的地方。自幼,他便耳濡目染了乡间的风云变幻,习惯了大局在心的思维方式。1943年,年仅17岁的王群,怀揣着一腔热血,毅然决然地投入了革命的洪流。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王群的革命生涯也从此开始。

他先是成为新四军第五师洪山公学的学员,在那里,他不仅学习了文化知识,更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随后,他在实验中学担任会计,开始了他的实际工作生涯。在此期间,他辗转鄂东军区、中原局财经委员会、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四十一团等多个部门,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王群的足迹遍布陕西、江汉军区和中原军区。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更在后方积极参与组织建设和经济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王群的革命生涯掀开了新的篇章。他历任襄阳地委常委、副书记兼襄阳县委书记,宜昌地委常委、第一书记等职务,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在宜昌主政期间,王群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积极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他深知,只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革命成功。因此,他亲力亲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1982年,王群调任武汉,担任市委书记。那时的武汉,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982年和1983年的两场暴雨,让汉口陷入了困境。大街小巷积水严重,许多地方成了“海市蜃楼”。面对这一困境,王群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他和市长吴官正亲自乘橡皮艇前往灾区察看,不顾风雨,挽起裤腿,下水而行。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王群的亲自指挥下,武汉迅速展开了排水系统的改造和黄孝河的疏通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黄孝河旧貌换新颜,汉口的排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场灾难,在王群的带领下,最终化作了一次城市建设的契机,让汉口重焕生机。

1987年,王群奉命出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此时的他,已经年过花甲,但岁月并未使他疲倦,反倒更添了几分坚韧与执着。他深入基层,踏入牧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都是他为官的准则。

在内蒙古的几年里,王群的足迹遍布东蒙、中蒙、西蒙,草原、沙漠、山河之间都留下了他亲临实地、深入群众的身影。他不喜欢浮夸的汇报,更厌恶那些空洞的口号。每次调研,他不仅听,还会反复思量,直到把握到最真实的情况。

在呼伦贝尔盟的少数民族自治旗调研时,他走进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牧民的家中,用最纯朴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虽然语言不通,但心与心的沟通却从未受阻。老牧民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讲述着自己和草原的故事,王群耐心地听完,并将这些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间。

在王群的带领下,内蒙古提出了三大发展目标:让全区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在林、农、牧、工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力求粮食自给;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增强财政自给率,并且要有余力发展经济与文化。这些目标,既有长远的愿景,也有脚踏实地的规划,为内蒙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王群虽然学历不高,但他的学识与见识却日积月累,逐渐深厚。他勤于自学,书本、报刊几乎成了他的随身之物。无论是工作间隙,还是闲暇之时,他总是手不释卷。有人曾好奇地问他有什么业余爱好,他淡淡一笑,答道:“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唯一的乐趣便是读书罢了。”

然而,王群不仅仅是个埋头苦读的书生,更是一个善于融会贯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他将中央的精神与地方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当年,中央号召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王群带领武汉市的一班人马,结合实际,率先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工作方略,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2017年12月12日,王群在武汉与世长辞,享年92岁。12月16日,他的子女将他的骨灰送回老家新洲海棠村,以树葬的方式归于自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更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形象与口碑,并非一朝一夕所成,而是由无数细碎的日常琐事、决策大事中一点一点积累而来。

王群的为人和处世,为他赢得了人民的敬仰。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更是一位心系百姓、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敬仰的好书记。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