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历历在目,疫苗接种记忆犹新。疫苗,作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言而喻。新冠疫情逐渐成为过去时,但疫苗接种的场景和疫苗接种的意识已经广为大众所熟悉、重视及接受。
疫苗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发明,它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预防特定的传染性疾病,是一种高效的预防手段。疫苗的种类繁多,我们常接种的疫苗大体可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mRNA疫苗、亚单位重组结合疫苗、类毒素疫苗以及病毒载体疫苗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疫苗各有特点,最传统也最常见的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使用不具备毒性或已死亡的病原体来激活免疫反应如水痘疫苗;亚单位重组结合疫苗仅利用病原体的一部分来刺激免疫系统如乙肝疫苗;类毒素疫苗则是使用病原体产生的毒素来激活免疫,所产生的抗体也是针对毒素而非病原体本身如破伤风疫苗;而我们常听的mRNA疫苗则是一种新型疫苗,mRNA会促使我们的身体制造一种病毒特有的蛋白质,但不会使人生病,这种蛋白质会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产生识别这种蛋白质的抗体如部分新冠疫苗。这些不同类型的疫苗有效地控制了诸多原本致命的传染病。
尽管疫苗的作用非凡,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其主要还是用来预防传染性疾病的。而诸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范围更广泛涉及人群更多的慢性疾病的预防,尚还不能指望疫苗。在全面提升公众健康水平方面,健康科普同样至关重要,对健康知识的切实掌握和以身作则的践行在人一生的健康当中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广义的带引号的“疫苗”!
健康科普不仅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疾病,还教导大众如何预防疾病和维护日常健康。根据《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虽然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已达到23.15%,但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设定的更高目标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广泛的健康科普活动对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至关重要。健康素养不仅是个人健康的保障,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是促进人民健康、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的定义,健康素养包括正确的健康观、精神卫生问题、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问题、安全与急救问题、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问题,以及健康信息的获取、甄别与利用等内容。仍有大量老百姓相信所谓的“偏方”及伪科学,只要症状缓解了就不再进一步检查,这其实都是健康素养水平低的直接表现,突显了加强健康科普的重要性。
在全球健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之际,公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在我国,权威、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尚不完全通畅,大多数老百姓对于如何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应急避险等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具备基本养生保健常识,也不知道如何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常见慢性病。很多人有吸烟酗酒、熬夜、缺乏体育锻炼、营养失衡、药物依赖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都是诱发慢性病甚至猝死的危险因素。
健康科普无疑是一种无形的“疫苗”,它通过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知识,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全社会健康水平的提升。然而对于目前质量参差不齐的科普信息,还是有许多老百姓没有足够辨别真伪的能力。开展高质量的医学科普,辟谣各种伪科学,加强对科普素养薄弱人群的教育工作是当代医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未来,我们应当加大对健康科普的投入和普及,充分激发医务人员的科普意识、意愿及能力,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在社会上传播开来,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共同构筑起全民的健康防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 卢一鸣 田艳涛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