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最新研究揭示:这类药品可能会诱导阿尔茨海默病!

神时经 2025-01-10 22:44:47

2025年1月8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在权威科学期刊Cell上发表。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在小鼠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与脑血容量和脑脊液之间紧密同步的振荡现象。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睡眠期间大脑生理活动的理解,还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振荡现象如何驱动脑淋巴系统的运行,从而维持大脑的清洁与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还对使用安眠药,特别是唑吡坦的患者提出了警示:唑吡坦这类安眠药物会抑制脑淋巴系统功能,导致大脑中有毒蛋白不能被及时清除,而这些有毒蛋白的积累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名为流式光纤光度测定的光学技术,并结合了脑电图和肌电图监测仪,以实现对小鼠大脑活动的精准记录与分析。与既往研究方法(将小鼠固定起来,并使用麻醉诱导睡眠)不同的是,该研究允许研究人员在长时间内不间断地监测小鼠在清醒与睡眠状态下的大脑活动,且在整个记录过程中,小鼠能够保持自由活动状态。

研究人员观察到,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去甲肾上腺素、脑血容量及脑脊液流动呈现缓慢同步振荡。去甲肾上腺素触发的“微觉醒”导致血管舒缩,能够促进脑脊液在脑淋巴系统中的泵送,对大脑废物清除至关重要。结合脑淋巴系统知识,这些发现揭示了慢波、微觉醒及去甲肾上腺素在脑淋巴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接下来,研究人员还针对安眠药——唑吡坦能否刺激产生这些对脑淋巴系统功能至关重要的自然振荡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虽然唑吡坦有效地诱导了小鼠的睡眠,但它也抑制了去甲肾上腺素的振荡,扰乱了脑淋巴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阻碍了大脑的废物清除机制,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于长期使用唑吡坦这类安眠药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活动及脑淋巴系统清除大脑废物之间的复杂机制联系,深化了我们对睡眠恢复性功能的科学认识。此外,研究还警示了特定安眠药物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强调了维护自然睡眠结构对于确保大脑最佳功能的重要性。

编辑|杨沛然

审核|于丽水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