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号称武功第一,却有勇无谋之人,但正史中其绝非匹夫

卡门的事 2024-12-19 03:31:45

说起三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吕布这个"三姓家奴"了。

在《三国演义》里,他被塑造成了一个武功天下第一,但脑子不太好使的莽夫。

但是,正史中的吕布,可不是这么简单的角色。

那么,吕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从无名小卒到一方诸侯

吕布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汉子,老家在现在的内蒙古包头市。别看他出身不显,但人家可是靠真本事一步步爬上来的。

刚出道的时候,吕布就凭着一身好武艺,被并州刺史丁原看中了。丁原不但重用他,还给了他一个“主簿”的职位。

别小看这个主簿,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文职,得有点文化底子才行。这一点就说明,吕布绝对不是后来小说里写的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吕布先是“反水”投靠了董卓,又和王允一起把董卓给做掉了。这一系列操作看似不讲义气,但要知道,在那个你死我活的乱世,这可都是为了生存啊。

吕布最辉煌的时候,是在徐州称王称霸的那几年。他不但占据了一方富庶之地,还和曹操、袁术等大佬们周旋得有来有回。

要知道,能在这些枭雄中间站稳脚跟,没两把刷子可是不行的。

不止会打架的猛将

说起吕布的能力,那可真不是盖的。首先,他的武艺绝对是顶尖水平。

“飞将军”这个外号可不是白叫的,据说他能骑着马跳过城墙,这要是放在今天,那就是奥运会体操冠军的水平啊!

但吕布可不只会打架,在政治上,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他在丁原和董卓之间的周旋。

一开始,吕布是丁原的得力助手,被委以主簿之职。这可不是个小官,说明丁原是真的器重他。

但是当董卓掌权后,局势发生了变化。董卓看中了吕布的才能,开始暗中拉拢他,吕布这时候的选择就很有意思了。

他没有立即背叛丁原,而是先观察局势。当他确定董卓的势力更大,更有前途时,才下定决心跟随董卓。

这个过程中,吕布展现了极强的政治嗅觉和审时度势的能力。他不是莽撞行事,而是精心权衡利弊后做出选择。

跟随董卓后,吕布很快就得到重用,被封为骑都尉,但他并没有就此满足。

当他发现董卓的暴政引起众怒时,又迅速调整立场,配合王允除掉了董卓。这一系列操作,展现了吕布高超的政治手腕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不仅如此,吕布在占据徐州后,还展现了不错的外交才能。有一次,他写信给一个叫萧建的诸侯,劝他投降。

这封信写得那叫一个漂亮,引经据典,讲道理摆形势。他先是阐明了自己诛杀董卓,是为了匡扶汉室,然后又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指出萧建孤立无援的处境。

最后,他还巧妙地用历史典故暗示萧建,如果不投降,可能会落得和齐国田单一样的下场。

这封信不仅显示了吕布的文采,更体现了他对局势的精准把握和高超的说服技巧。最后萧建被说得心服口服,乖乖送上了贡品。这水平,放在现在那就是个外交官啊!

致命缺点

当然了,吕布也不是完人,他也有不少缺点。最要命的就是目光短浅,总是只顾眼前利益。

比如说,他没有像曹操、刘备那样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这在当时可是个巨大的政治失误。

要知道,在东汉末年,名义上的皇权仍然是最高权威。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行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则自称汉室宗亲。这样做不仅能获得正统性,还能笼络人心,吸引更多支持者。

但吕布似乎完全忽视了这一点,虽然他在诛杀董卓时,曾声称是为了匡扶汉室,但之后就再也没有强调过这一点。

他占据徐州后,也没有表现出要匡扶汉室的意愿,而是自己称霸一方,这种做法导致了两个严重后果。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不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就很难获得广泛支持。其次,他也失去了笼络人才的重要手段。很多怀有匡扶汉室理想的士人,自然不会选择追随他。

另外,吕布这人有点朝三暮四,说白了就是靠不住。今天跟你称兄道弟,明天可能就把你卖了。

他先后背叛了丁原、董卓,后来又背叛了与他结盟的陈登。这样一来,他身边的人对他都没什么忠诚度。

到最后危急关头,不少手下都选择了背叛他,这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在最后的下邳之战中,吕布的部下侯成、宋宪、魏续等人都选择了背叛,直接导致了吕布的覆灭。如果吕布能像曹操、刘备那样重视信义,善待手下,或许结局就会大不相同。

吕布的成败得失

吕布能从一个小兵爬到一方诸侯的位置,靠的就是他过人的武艺和抓住机会的本事。在那个乱世,他可以说是把每一个机会都用到了极致。

但是,他最后还是败了。主要是因为他没有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志向。而且他没能笼络住人才,身边缺乏真正忠心的部下。

最后,在关键时刻,他的决策出了问题。比如在曹操围攻下邳的时候,他要是听了谋士陈宫的建议,说不定就能逃出生天。

吕布这个人物,可以说是东汉末年,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个缩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乱世中,光有能力还不够,还得有远见,有格局,更要懂得用人和被人信任。

有意思的是,吕布在历史上的形象是慢慢变化的。最早的史书对他还是比较客观的,既说他有本事,也指出他的缺点。

但是到了后来,特别是宋明以后,人们越来越看重忠义。吕布多次背叛的行为,在这种价值观下自然是要被批判的。

等到《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出来后,吕布的形象就彻底被定型了。为了衬托刘备他们,小说把吕布写成了一个有勇无谋、反复无常的家伙。

这个形象通过小说、戏曲等方式广为流传,最后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那个“三姓家奴”。

说到底,历史上的吕布可比小说里复杂多了。他有才能,也有缺点;有辉煌时刻,也有悲惨结局。

通过了解真实的吕布,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还能学到不少人生道理。毕竟,在任何时代,如何平衡才能和品德,都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大问题。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