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家风这么差,子孙却很成功,为何诸葛亮家风好后代不咋样?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2-22 08:35:47

文|老达子

本文共2935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司马懿的九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伷,司马亮,司马干,司马京,司马骏,司马肜,司马伦

诸葛亮的儿子:亲儿子诸葛瞻、干儿子诸葛乔。

这么对比一看,司马家族可以说是人丁兴旺,诸葛家族人丁单薄。先抛开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这些事件,司马懿的这这些后代可以说混的都挺不错的,尤其是司马师和司马昭,基本得到司马懿的真传了。

那为什么家风差的司马家族的子孙个个出类拔萃;反观诸葛亮,家风清正,被誉为典范,但他的后代却似乎并不那么争气呢?今天老达子就来跟大家一起聊一聊~

司马家族

司马家族虽然家风差,但是整体实力却是很强的。

司马家族的血脉可以追溯到秦末的殷王司马卬,他曾投身刘邦麾下,被封于河内,虽最终兵败身死,但其子孙却在河内温县扎根繁衍。在西汉时期,司马家族可以说是默默无闻。

直至东汉后期,他们才逐渐崭露头角,开始涉足政坛。到了司马懿这一代,家族虽然只是四代为官,但却早已享有“河内名门”的盛誉了,其势力不容小觑。

毕竟已经在河内温县发展了四百多年,司马家族在河内温县的根基已经非常牢固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坐地户”。

后来“党锢之祸”频发,司马家族独树一帜,成为了典型的“逍遥派”,从不轻易站队。然而,司马儁(司马懿的祖父)在担任颍川太守时,却对受打压的党人伸出了援手;其子司马防更是与党人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党人也因此回馈司马防的八个儿子以“八达”之美誉,这为司马家族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司马防在担任京兆尹期间,还曾关照过年轻的叛逆者曹操,这一善举为司马懿日后辅佐曹丕提供了宝贵的社会资源。在整个前三国时期,司马家族始终保持着超然的姿态,无论是讨伐董卓、二袁之争,还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他们都未曾参与其中,而是静待时机。

在曹操时代,司马家族是唯一一个履历清白、未曾依附任何诸侯的“豪强”,他们坚守河内温县,连当时流行的分散投资策略都不曾采纳。

但是,司马家族是有底气的。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师竟能迅速集结“死士三千人”,这是个非常吓人的数字。这些死士并不是普通的私兵,而是散落在民间、随时待命的精锐力量。为了养活这三千死士,司马家族还配备了数倍的农庄和邬堡。

到了司马师这里,司马家族的军事力量已相当可观,包括三千死士和近万的私兵。这种力量的积累绝非一两代人所能完成,而是司马家族数百年精心经营的结果。

因此,在东汉末年,司马家族呈现出了独特的“豪强+士族”组合模式。当时,豪强如李典、许褚等,虽能养数千门客或部队,但往往缺乏上层资源和文化底蕴;而士族如弘农杨氏、颍川荀氏等,虽文化底蕴深厚,却鲜有武装力量。

司马家族则兼具两者之长,既有豪强的武力基础,又有士族的文化底蕴和上层资源。他们既握有笔杆子,又掌握着枪杆子,这正是他们能够取代曹魏、奠定基业的关键所在。

到了司马炎这,司马家族的近亲就有几十人,远亲更是上千。当然,这也是司马炎实施分封制的基础,所以他一口气封了几十个王。仅凭司马家族内部的人才储备,就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的统治。当时的其他士族,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人才储备,都是没法与司马家族相提并论的。

诸葛家族

相对司马家族,诸葛家族的势力相对就很单薄了。

公元189年,年仅八岁的诸葛亮就遭遇了父亲的离世,随后跟随自己的叔父诸葛玄生活。可是就在距离曹操屠徐州还有4年的时候,诸葛玄和琅琊诸葛氏就诡异的分家了,除了诸葛瑾外的诸葛珪的子女们都跟着诸葛玄过。

诸葛亮的两位姐姐嫁给了荆州豪强,但他自己却始终被边缘化,只能美其名曰躬耕于南阳。在那个重视孝道的时代,诸葛亮直到28岁连一个娃都没生,这显然与士族的常规做法格格不入。

在赤壁之战之后,荆州士族内部出现分裂,诸葛亮才得以借助其中一部分力量支持刘备。在此之前,他完全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刘备身边立足。入蜀后,刘备托孤于诸葛亮,他更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不娶妻、不生子、不置产业,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大事中。

然而,这样的选择也让诸葛家族失去了硬实力的支撑。

诸葛亮四十七岁时才迎来了儿子诸葛瞻,因此他去世时,诸葛瞻还只是个七八岁的孩童。诸葛瞻根本没有机会接受父亲的亲自教导,顶多只是接受过一些启蒙教育。因为在诸葛亮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战场上奔波,根本没办法把儿子带在身边,更别提有多少父子相处的温馨时光了。

至于诸葛亮唯一的亲弟弟诸葛均,自从追随哥哥入蜀后,几乎可以说是“人间蒸发”了。刘备曾封他为校尉,但此后他似乎销声匿迹,究竟是成为了幕后的智囊,还是过上了隐居生活,抑或是做了些别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值得注意的是,诸葛均应该没有去世,因为蜀汉灭亡后,他仍然被曹魏任命为官职。可以推测,诸葛亮在政治上避嫌,压根没有利用过弟弟的能力。

此外,诸葛亮家中还有一个养子诸葛乔,他曾被安排在军队中锻炼,但不久后便因过度劳累而去世。诸葛亮还有一个养孙,继承了诸葛家族的香火,而妻妾之间的生活则显得简单而平凡,甚至是贫困。唯一能算得上家族财产的,便是那几百棵桑树。

而在诸葛亮执政时期,益州本地豪强曾遭受严厉打击。到了蜀汉末期,虽然诸葛丞相的英名仍存,但益州本地派已悄然崛起,成为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面对这样的局面,姜维都险些被扳倒,更何况是年轻的诸葛瞻?他最终被迫走上战场,却无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刘禅作为一位在位三十年的皇帝,在面对如此困境时也只能选择躺平,“此间乐不思蜀”成了他最后的无奈与自嘲。

诸葛瞻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又如何能应对这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呢?

司马家族与诸葛家族完全是两个路线

看了上面的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诸葛家族与司马家族走的完全就不是一个路线。诸葛亮推崇复古,主张“宫府一体”,强调皇帝不应依赖太监,士族也不能侵占国家资源。他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理想的政治秩序,实际上是在寻求阶级的和谐与平衡。

而司马懿则是历史的倒退者,他以士族为根基,通过九品中正制等手段,逐步摧毁了汉朝的郡县制,实施了类似小封建的治理模式。士族逐渐发展为门阀,脱离中央政府,成为自成一体的“小王国”。

最终,尽管诸葛亮以“公正无私”著称,但在与“孝道重权”的司马懿斗争中败北,汉朝的制度也在他的努力失败后崩溃,直到唐宋时期才重新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政治体制。而在此过程中,又诞生了新的家族保障制度。

宋代的范仲淹就深谙此道,他通过设立范氏义庄、利用族田来确保家族的稳定与繁荣,从而让家族延续了800年。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诸葛亮忠于国家,将资源投入国库,导致家族财力薄弱;而司马懿则以孝道治家,资源大多集中在家族之中,最终也使国家面临内外压力。因此,正如马克思所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体制的根基往往受到经济力量的深刻影响。

老达子说

也许,从政治权利的角度出发,司马家族的子孙是成功的,但是从家教道德上却是失败的。

诸葛亮大儿子诸葛乔北伐运粮途中累死,二儿子诸葛瞻和孙子上阵杀敌为国战死。而司马懿大儿子,当朝杀公卿,二儿子当街杀天子。

随后的八王之乱中,司马懿的子子孙孙们在又自相残杀,最终将国家拖入了深渊,导致了五胡乱华的灾难。而他的子孙们也未能逃脱命运的惩罚,最终被刘裕杀得干干净净一个不剩。

与此相比,诸葛亮的后代还算不错的,虽然同样经历了动荡和战争,但他们的境遇远没有司马懿的后代那么惨烈。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