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她滋养北方大片土地,为华北平原带来了充足的水分,养活了几亿的人口。然而黄河泛滥在历史上也是一个严重的灾难。在有记载以来,黄河一共改道了26次,决堤了1500多次,可见黄河治理的难度有多大。
历史上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就是在黄河的两岸修建堤坝,将黄河之水约束在堤坝之内。在堤坝工程不是豆腐渣工程的前提上,这样的举措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的。
但黄河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会淤积在河道,使得河床不断抬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原来修建的堤坝就可能会发生决堤。
随着现代水利工程兴起,大型的水电站在黄河上游、中游建立了起来。在洪涝季节到来之前,水坝会将水排空。
洪涝来了,水坝会将中上游的水拦截起来,减轻下游的排洪压力。当然,水库的储水量也是有限的,如果上下游同时出现洪水,那水坝的压力也很大。
因此,还必须要对黄河之水进行分流,不过分流不应该只是在下游进行,而是在上游、中游就开始进行。中游的分流,就是将黄河之水分流到沙漠,尤其是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最佳。
鄂尔多斯,北有库布其沙漠,南有毛乌素沙地,这里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但是却不属于黄河流域。为了治理沙漠化,这里的人们已经植树造林几十年,但由于缺乏水源,这个地区的绿化那是相当困难。
如果将黄河之水引到沙地会如何呢?古代没有这个技术将黄河引到高的地方,但是现代人可以呀。
洪涝季节,将黄河水引到鄂尔多斯,不仅减轻了下游的排洪压力,还为鄂尔多斯带来了宝贵的水资源,一举两得。
2014年,鄂尔多斯杭锦旗开始了“引凌入沙”工程,也就是在黄河发生凌汛的时候,将黄河水引入库布齐沙漠。
在春季时候,黄河上游的冰会先融化,上游的水冲击到中下游,会漫出河床,就出现了凌汛。于是当地就在凌汛的时候将黄河水引到沙漠,以此来治理沙漠,同时也减少了下游的凌汛压力。
“引凌入沙”不仅给沙漠带来了宝贵的水资源,还带来了宝贵的泥沙。黄河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含沙量太高了,但是这些泥沙对治理沙漠有重要的作用。
沙漠中的沙是无法存住水的,这也是治理沙漠的一个难点。而黄河的泥沙却非常具有黏合力,这些泥沙覆盖在沙漠后,会改变沙漠的土质,让沙漠留住水,给植被增长留足时间。不仅如此,黄河沙富含营养,可以增加沙漠土地的肥力。
“引凌入沙”工程推行后,库布齐沙漠的治理速度加快了,形成了100平方公里的沙漠绿洲。随着生态不断恢复,这里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也发展起来。目前,库布齐沙漠的林木覆盖率已经上升到了60%,未来这个沙漠很可能会消失。
既然库布齐沙漠可以用过“引黄治沙”模式来治理,那么南边的毛乌素沙地可以引黄河之水吗?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毛乌素沙漠处于季风区的边缘,这里的年降雨量可以达到250到400毫米,在没有人为破坏的情况下,这里完全可以形成草原森林。
因此,毛乌素沙地的治理主要还是依赖于植树造林,也就是通过人为的措施恢复植被。目前,这里80%的沙地已经被治理,该沙漠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消失的沙漠。
以上的提到的引黄治沙,只是在凌汛时候引黄河之水,实际上在洪涝季节也是可以实行的。黄河全年60%的水量,以及80%的沙量都来自于汛期,汛期又集中在几场暴雨洪水。一旦暴雨到来,黄河的水位就迅速上升,加速流向大海,一方面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给沿岸带来了隐患。
壶口瀑布的洪水
修建水电站后,黄河防洪采取的事“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措施,但如果上下游同时出现洪涝,那拦可能是拦住了。因此,选择在洪水季节将上游洪水调到沙漠地区是最好的选择。为了有备无患,应该在黄河中上游河道的水库两边修建多条大型的抽水管道,一旦大洪水来临,可以迅速将拦截在水库中的洪水抽到沙漠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调到沙漠的水还可以反补黄河。现在的“引凌入沙”就是在汛期利用水位差引水入沙漠。黄河水在沙漠沉淀,泥沙就留在原地,清水一部分被当地使用,另一部分被引回黄河。如果大量将洪水引入沙漠,将会在鄂尔多斯形成一个个湖泊,以达到蓄水的效果。等黄河洪水退去,华北又出现了干旱,这这时候鄂尔多斯又放水入黄河,以缓解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