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中美关系已持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美国大选进入最后几天的倒计时,不论是博彩市场还是美民众的支持,大多数都倾向于支持特朗普,仿佛他就要赢了?
此时,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似乎正经历一场激烈的冰火两重天。
在此刻,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敌视情绪犹如热浪席卷,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这种情绪的受访者甚至高达80%。
我们从根源上分析一下这种敌视的成因。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之间任何政策的变动都可能引发广泛的国际连锁反应。然而,即便中国始终以和平友好的态度希望与美国合作共赢,结果却并不如人所愿。
美国联邦政府和智库机构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民调数据显示,美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已跌至新低,满分100分的话,平均分仅为26分,这是自1978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这种现象并非突然出现,而是长期以来对中国崛起恐惧心理的累积。
纵观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就一直对中国的发展持有警惕态度。从经济、科技到军事领域,无一不面临美国多方面的限制和打压。
然而,中国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韧性和智慧让世界瞩目。短短几十年,中国走过了西方许多国家用几百年才能达到的发展之路,各领域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特朗普时期的中美贸易战则是这种紧张关系的集中体现。
虽然这场贸易战已经历时六年,但其产生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如今,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的逼近,特朗普再次参选且很有可能东山再起,这种对抗的烈度可能重新被推上风口浪尖。
而“敌视”中国的态度在美国国内的蔓延,也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困境等国内问题捆绑在一起,成为民众对外“迁怒”的合理出口。
美国现在面临的是一种复杂的心态:既想在经济上与中国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又无法容忍一个有可能超越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崛起。
这种矛盾心态导致了美国在一边与中国维持大额贸易往来的同时,另一边却对多个领域如新能源电动车和半导体行业实施制裁。
在美国的鼓动之下,欧盟27国议会突然对中国下狠手!
今天,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标志着欧美在贸易保护主义上的进一步合流。
对于这一不公正待遇,中方明确表示不认同、不接受,并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中提出诉讼。尽管如此,中方依然表现出通过磋商化解矛盾的诚意,希望能够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立场不仅限于经济领域,其在政治上的动作也耐人寻味。
此外,欧盟还通过的一项涉台决议,也是由美国推动的结果。
该决议试图否认联合国有关台湾地区的2758号决议,从国际规则上施压中国,变相让国际社会承认“台独”的事实。这种做法显然是在为台湾地区的所谓“合法性”背书,试图将其挣脱中国的影响。
然而,普通美国民众对于这种大国政治博弈的理解并不深入。他们更容易将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比如工资水平下降和物价上涨,简单归咎于外部的中国“威胁”。
加之美国媒体频繁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等论调,更是加剧了这种误解。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或将对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特朗普一贯被视为“反华”的象征,但他针对台湾地区的态度却有独特之处。特朗普曾公开表示不愿为了台湾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而是更倾向于要求台湾支付巨额“保护费”。
这一立场显示出他的商人本色——更看重短期经济利益,想把台湾地区“卖一个好价钱”。
对此,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今日回应称,大部分台湾同胞都明白,美国就是在“害台”。从“美国优先”的政策来说,台湾随时可能从“棋子”变成“弃子”。
换言之,特朗普若真能回归白宫,新的中美贸易战几乎不可避免。
早在其上一个任期,他就对中国3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此次再度扬言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60%的关税,并撤销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其目的显然是想通过制造业回流刺激美国经济,以应对内部债务危机和财政赤字等问题。
面对此种局面,中国也将做好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准备。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不仅攸关两国,也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双方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求同存异,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将是美国大选结束后,首先需要协商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