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国民度超高的沈腾和马丽,出手不凡,《抓娃娃》单是点映和预售票房就超过5亿,业内预测,总票房会超过30亿。
马丽,成为国内影史首位票房过200亿的女主演。
可喜可贺!
果然,流量不一定会是票房保证,国民度高、观众缘好才是王道。
随着票房的上涨,《抓娃娃》的口碑出现两极分化。
差评不可怕,任何一部电影,都不会让所有观众满意。
尴尬的是,《抓娃娃》的好评出奇一致,甚至分不清褒贬。
沈马组合,高低要尝个咸淡沈腾马丽合体的电影,不管质量如何,很多观众都会第一时间支持。
从春晚小品到各个高票房电影,他们单是站在一起,有人就会笑出来。
言语交锋后,更是笑料百出。
两个人的默契程度和搞笑效果,像是第二对赵本山和宋丹丹。
作为喜剧片的顶流组合,他们的合体,就是票房的保证。
《抓娃娃》沈马含量高,笑点密集,沈腾马丽用一如既往地搞笑和荒诞的手法,呈现了关于教育的话题。
富养大儿子失败后,富豪装穷培养小儿子马继业,希望把他培养成继承人。沈腾饰演的马成钢带着马丽饰演的老婆春兰一起,给小儿子打造了一个穷人版“楚门的世界”,整个过程引发诸多笑点。
马成钢夫妇的“装穷”,一装就是十几年。
马继业稍微偏离预设的轨道,他们就用“卖惨”和道德绑架的方式,激励马继业。
更夸张的是,有一支专业团队对马继业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与指导,他的每一次选择都在父母视线和掌控内,以确保他能够成长为合格的接班人。马继业就像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周围的一切都是设计。电影里,装穷的反差和屡屡差点露馅时的荒诞“圆谎”引发诸多笑点。
关于搞笑,观众对《抓娃娃》是认可的,只是,部分观众认为电影犯了开心麻花的通病。
核心梗不搞笑,深刻不成,反而简单又略肤浅《抓娃娃》发布预告时曾引发争议,被质疑是翻拍电影《起跑线》。
上映之后,翻拍的说法不攻自破,观众发现,《抓娃娃》更像是教育版《楚门的世界》。
富人装穷教育孩子,一装就是10几年。
马成钢式的父亲很可怕,他所谓对儿子的爱,是非常不讲道理的。
他对马继业说,你以为你的人生被控制了,你何尝不是也在控制我们的人生。
然而,造成这样后果的,正是他本人。
长久以来,马继业一直生活在不真实的世界里,就像被设定了程序,按着父母预定的模式,生活在欺骗里。
后来,马继业只是回头看了看,没有说一句话就继续向前走了。
电影,想让人反省教育,然而,《抓娃娃》呈现出来的故事,很少有现实重合性,一直在问题边缘游离。
一大批观众,对“富豪装穷”和“父母欺骗孩子”两个核心梗完全笑不出来。
欺骗内核,代入孩子,更是很多年轻人的痛点。
陈思诚在北影节论坛上说,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必须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是要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直击观众内心的软肋。
《抓娃娃》深刻不成,反而显得简单又略微肤浅,电影意在讽刺控制式的教育,却脱离大多数人的感同身受,显得浅显又温和。
尴尬的好评:难看谈不上,好看不至于,笑了就好对于开心麻花和沈马,观众是宽容的。
只要电影能让观众大笑,就会票房大卖。
《抓娃娃》口碑两极分化,好评却出奇一致:笑了就好。
电影难看谈不上,好看也不至于,很多观众把《抓娃娃》定义为爆米花电影。
开心麻花出的作品有时候更像各种爽口的调味料堆砌加工出来的方便食品,能填饱肚子能满足口腹之欲,却没有太多营养。
有故事,有人物,有笑点和泪点,轻松,很适合暑期档一家大小去看。
很多时候,观众无暇顾及电影的逻辑和深层意义,不想费力思考人生,只想在影院放松,开心两个小时,《抓娃娃》做到了。
少谈意义不想太多,《抓娃娃》开心又解压,单是搞笑就值回票价。
但是,如果代入马继业的视角,则荒诞到不可理喻,所有的笑点都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喜剧的外壳悲剧的内核,会让很多观众笑不出来 。
《抓娃娃》只能由沈腾和马丽主演,他们太讨喜了,才不会让角色成为大反派,反而让人爱恨交织,让电影在哈哈发笑后细思极恐,承载一定的现实意义。
“很久没有在影院笑得这么开心了”,《抓娃娃》好不好看,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毕竟,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垃圾电影
变种屎尿屁电影
看了这个名字,莫名的不想看
垃圾,根本看不下去
好笑是真好笑,荒诞是真荒诞。结局是个童话。
我是真的不觉得搞笑,和夏洛特烦恼真的一个天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