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丁宝桢从山东巡抚调任四川总督,属于明升暗降?

左都御史有料 2023-11-08 09:34:00

《丁宝桢》电视剧播出后,平台上有不少作者发布了相关的文章,其中有一位作者说丁宝桢以山东巡抚调任四川总督属于明升暗降。

文中列出了几个主要的依据:一是认为山东不设巡抚,且巡抚兼提督衔,实权与总督无异;二是认为山东比四川地理位置更占优势,还管着河道漕运;三是认为四川有成都将军驻防,对总督有所牵制。

那么这位作者所说的理由是否属实呢?山东巡抚调任四川总督是否真的是明升暗降呢?

御史为了写了这篇文章,恶补了电视剧《丁宝桢》,同时也翻阅了《清史稿·丁宝桢传》,下面就来仔细与诸位聊一聊这个话题。

山东巡抚与四川总督的差异

诚如该作者所言,自乾隆时期形成“八督十五抚”的定制之后,河南、山西、山东三省例不设总督,以巡抚为最高军政长官。

此三省巡抚无论从职掌还是实权来看,确实与总督没有多大的差异。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按清代官制,督抚例有兼衔,总督例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巡抚例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

也就是说总督与巡抚的品级还是存在差异的,总督加衔后为从一品,巡抚加衔后为正二品。别看一级之差,反映在政治待遇上确实天差地别。

封建专制时代,品级象征着地位,而且无论是京官还是地方官,在晋升的过程中,都必须要按部就班,以资历而升。巡抚如果升迁,岗位多为总督,而总督升迁,则例为尚书或大学士。

从晋升的程序上来说,巡抚是不大可能升任尚书的,必须要经过总督这一关。《丁宝桢》一剧中,由于丁宝桢在山东政绩突出,慈禧太后下旨让其进京陛见。

按照常规思路,封疆大吏因功入京陛见,就意味着要升官。慈禧欲拉拢丁宝桢,以对抗恭亲王奕䜣,有意让他入军机处,但丁宝桢鉴于朝中形势复杂,不愿意站在慈禧这一边。

慈禧虽然心里不高兴,但丁宝桢毕竟是有功之臣,所以为了褒奖丁宝桢,将其外放四川总督。

以巡抚入军机,这在清代是有违常理的,且不说剧本本身的问题,单就丁宝桢出任四川总督一事来看,显然是属于正常的晋升,不存在明升暗降的说法。

山东比四川更重要有待商榷

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山东省每年上缴的赋税确实要比四川多,但衡量一个省的重要与否,绝不能单以赋税多寡而论。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清代的十八个省(晚清新疆、台湾、东北建省之前)中,四川是重要的产粮大省,每年都要向江浙、陕甘等省调拨大量的粮食。

从军事的角度出发,四川是西北的重要屏障,是扼守西藏的前沿阵地。从康熙朝开始,朝廷每次对西北用兵,四川都是最重要的粮饷转运地,无论是统一西藏,还是收复新疆,四川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比而言,山东的地理位置反而不如四川,因距离京畿较近,朝廷对山东这个地方向来比较放心。

当然,河道、漕运确实也是山东巡抚的重大职掌之一。只是《丁宝桢》出任山东巡抚那会,大运河经过太平天国运动运动之后,已经处于基本废弛的局面,漕粮大部分是通过海运运抵京师,朝廷已无力疏通运河。故而漕运一事对于山东巡抚来说,已无多大的加成。

河道事务是由河道总督负责,山东巡抚的参与度也十分有限,最多只是协助河道总督综理境内河务,实际上不仅仅是山东,其他省份的督抚也是如此,河务并非是山东巡抚所独有的。

八旗驻防对督抚的影响

如果把时间定格在咸丰以前,那么不可否认,各省的八旗驻防将军、都统确实会对督抚有所牵制。

但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八旗军队基本退出了主场,不再扮演国家基石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湘、淮军。

剿灭太平天国以后,地方督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人事、经济、军政大权,朝廷但有大事,必询问地方实权派督抚。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八旗驻防将军几乎形同虚设,已经起不到监督汉臣、守卫一方的职能了。

最典型的就是“刺马案”,此案发生后,朝廷下旨让江宁将军彻查,但江宁将军忌惮湘军势力,不敢参与,最终还是调直隶总督曾国藩前来坐镇。

丁宝桢虽不属于湘、淮系,但他也是以兵起家,他出任四川总督时,成都将军恒训只能充当配角,不可能对丁宝桢构成任何的威胁,就连牵制也谈不上。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丁宝桢出任川督以后:“严劾墨吏,澄肃官方,建机器局,修都江堰,裁夫马以恤民,革陋规以恤吏。又改盐法,官运商销……”

凡此种种,都没有见到成都将军恒训的影子,这也说明,丁宝桢主政四川的十年时间中,其权威是说一不二的。

丁宝桢于光绪十二年去世,死后朝廷赠太子太保,谥“文诚”,本来他是贵州人,但山东的百姓坚持请求朝廷将丁宝桢归葬山东,时至今日,山东的百姓对丁宝桢仍深化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1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