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楼市大局已定?未来全国近50%的家庭,或将会面临“4大难题”

生远谈历史 2024-08-29 12:19:30

对于房价,你现在还有多少信心?

最近几年,人们对于买房的态度几乎是180度急转弯,从趋之若鹜到谨小慎微不过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房地产行情的急转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说是始料未及的。

其实从1998年房改开始,到2021年,20多年的时间里,房地产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飞速上涨,如果非要找点区别的话,无非就是疯涨,大涨,小涨的区别。

20多年的时间,听起来挺长,但如果不仔细思考一下,可能很多人并不会觉得20多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具体概念。

想想看,一个大学生从学校里走出来,不过二十二三岁,23年之后,已经是四十五六岁,接近半百。

这样一说,可能很多人就有直观的概念了,如此长的时间里,足以让人们形成一个固有观念,那就是房地产永不下跌。

所以,当最近几年房地产突然遇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始料未及的,甚至是不知所措的。

对于老百姓而言,房地产的未来在哪里?

长期下跌,还是周期波动?

其实,大多数人对于市场的判断并不是基于未来,而是基于过去。

比如在2020年前,如果你跟人说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已经快到了,那么不论你的观点有多么坚实,也不大会有多少人相信。

因为大多数人并不是往前看,而是往后看,大多数人的眼里,看到的是过去20多年的不断上涨,那么这样的规律就是真理。

所以当2021年之后房地产市场持续遇冷之后,且三四年的时间里愈发羸弱,人们又逐渐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思维定式。

我们到底要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未来的走势?是延续下跌的趋势无法改观,还是周期波动,跌多了又会涨回来?

这里简单的聊几句。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研判,其实依旧是一个供需关系的基本分析框架。

为什么2021年之后,房地产进入了下行周期?

其实表面上看是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手段压制了地产的强势。

但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2021年之前,地产行情的特点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供需两旺。

什么意思呢?市面上的新产品多,消费者买的也多,在当时,绝大多数的地产项目,从开盘到清盘的周期仅仅在4-6个月。

地产公司的现金流极端充裕,譬如当年的融创,号称手里握有几百亿的现金,买下一个乐视网,也不过是眨眨眼的事情;

要知道,当年的乐视网,也是国内视频网站的龙头之一,这绝不是一笔洒洒水的小交易。

由此可见,当时的地产公司多么的财大气粗。

而供需两旺造成的结果无非有二,其一是不断推高价格,其二是投资过热。

所以一个潜在的风险在堆积,那就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地产,市场上供应的速度开始大于需求的速度;

而因为价格的不断高涨,市场价格开始逐步的超越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极限,需求端瞬间断裂,这个断裂的出现在当时并不是人们不想买,而是实在买不起了。

而一旦趋势逆转,新的趋势并不会在短期内结束。

当价格开始下跌的时候,原本犹豫的消费者会更加犹豫。

因为所有人都期待买的更便宜,一些冲动的消费者选择了购买之后,又因为趋势的持续下跌,开始产生亏损,进而让在场外观望的消费者更加不愿意消费。

即便地产价格下跌之后,原本买不起的房子逐渐开始有人能买的起了,但消费意愿依旧越来越谨慎。

这就造成了需求端持续不足,在叠加上此前大批量的供应,市场上的库存量迅速堆高,房地产企业不但没有新的现金流,反而还因为归还银行贷款而减少现金的持有量。

只有进一步降价,才能快速回笼资金,否则银行利息将拖垮很多企业。

随后,一些企业彻底扛不住了,不但失去现金流,还失去了现金,再失去了偿付能力之后,彻底失去融资能力,最终的结果就是烂尾楼的出现。

而随着烂尾楼的大量出现,很显然,进一步冲击了脆弱的市场信心,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眼下的市场,仍旧在这个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

一个市面上到处充斥着对地产行业的悲观氛围。

就短期的情况来说,市场很难立刻转好,因此持有房产的人们还要继续煎熬,这是大概率的事情。

场外观望的消费者,也大概率会继续观望,需求持续萎缩,甚至于很多持有房产的人抵不住压力,会开始转卖二手房,进一步增加供给。

那么是不是房地产市场就此没有希望了?

事实上,我并不这么认为,正如2021年之前没人相信房地产会下跌一样,现在似乎人们已经不相信房地产会走强。

但是,任何市场都不会永远是一个固定的趋势。

随着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下探,以及购房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市场会形成新的均衡。

未来的地产价格走势,很可能不会像过去若干年那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是因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势。

比如几年前多次上热搜的鹤岗,因为超级低廉的房价,让人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原来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地方买房都贵的无法承受。

但在鹤岗的房价低到不可思议的时候,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厦门等地的房价依旧高的离谱;

这些地方要么经济高度发达,要么市区面积狭小,要么民营资本发达,要么兼而有之。

总之,地产的寒风在这些城市刮的并不明显,甚至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有医疗,教育,商业,交通加持的地段还在蹭蹭涨价。

所以未来这样的两极分化会越发严重,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房价还有潜力,但三四线城市,县城以及小城镇的房子可能会长期维持低位,且无人问津。

在这个背景下,未来老百姓买房或者卖房将面临以下四个难题。

第一,买在哪将变成一个专业的事

往大了说,买在哪个城市才是有投资潜力的城市,往小了说一个城市的哪个区域才是未来城市的中心?这两个问题都不那么容易解答。

第二,持有多套房产的人,是该继续持有还是该卖出变现?

这同样是一个两头堵的问题,尤其是二线城市,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相较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更大。

举个例子,比如西安,成都,武汉,济南,这些是妥妥的二线城市,同样的,昆明,南宁,贵阳,太原也是二线城市。

乍一看,这些城市还都是省会城市,但未来地产的走向却仍旧可以走向两个极端,如何抉择?同样很难。

第三,学区加持之下的房地产是否会持续强势?

要知道学区的概念更多的是一个政策概念,决定一个房子是不是学区房,有学区划分的因素,有学校地理位置的因素,唯独没有房地产什么事。

未来是否还有学区的概念,以及随着新生人口的减少,教育资源紧缺的局面是否会长期存在,都是未知数。

很可能随着教育资源不再紧张,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拔入学制度出现改变,学区的概念也有一夜之间消失的概率,届时,学区房的未来将扑朔迷离。

第四,房屋老化之后会不会有价无市。

房地产投资的底层逻辑在于房子是不会坏的,价值的判定是随行就市的,但事实却并没有这么简单。

随着改善型居住需求的增长,新产品的户型结构,容积率,小区内的配套越来越精致和合理。

房龄越老的房子,其布局设计也就越落后,比如早些年的客厅设计以竖厅为主,后来则是横厅占据了主流。

而现在,更多的出现了方厅,居住的舒适度在直线上升,同样的面积和同样地段下,优质产品势必对老旧产品构成降维打击。

或许挂牌价格,老旧房屋还能挂个高价,但究竟有多少人会选择出手,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变化远不是非涨即跌的双选题,而是会叠加更多的非地产属性,要么大家一起涨,一起跌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房地产的投资将会越来越专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