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的威力巨大,可以毁灭人类,那人类为什么还要制造他?

友琴评军事 2023-05-22 14:16:02

又是一个标签话题:

先立起来一个Flag,W君是妥妥的深入到骨子里的拥核人士。一方面和工作有关,另一方面和认知有关。

首先咱们要明确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没有任何策略可言。

说一个很简单的生活中的例子:大家都踩死过蚂蚁吧?当一个人想踩死蚂蚁的时候,是不是要对踩蚂蚁这件事定出策略呢?事前先研究一下蚂蚁的行进路线?选择在特定的地点上给蚂蚁来一场伏击战?计算下是用左脚踩还是右脚踩?都没有吧?动了念头之后,一脚下去蚂蚁就死在当场了!如果没死?再补一脚嘛……即便是一个儿童,踩死蚂蚁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就是绝对的力量压制。

核武器的出现,就是让战场上毫无策略。但战争是什么?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是这样定义战争的——“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mit anderen Mitteln.(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只是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战争论》中的核心观点就是战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政治密切相关的。战争的目标是实现政治目标,而战争的手段则需要根据政治情况来调整。

从历史观的角度上看,《战争论》的著书时间是在19世纪上半页,作者克劳塞维茨虽然跟随拿破仑参加过多次军事行动,并经历了1912年俄法战争,他既看到了拿破仑军队所向披靡,也看到了法国的战争机器如何在俄罗斯的严冬和人民的抵抗面前崩溃。加之他本人在普鲁士军队中也长时间担任参谋和教员,不断研究和思考战争的性质和战争的规律,希望能够找出一种理论来解释他所见所闻。于是就有了《战争论》的手稿。

不过在当时所谓的战争在现在看来都是“小打小闹”,尤其是核武器的出现,这种一把梭哈的效果挑战了《战争论》中的很多基础理论。

例如:“战争是有边界和有限度的”,在全面核战争和洲际弹道导弹出现后,战争就变得没有边界和限度了;“战争是有目的性的”,在全面核打击下,人类的文明将受到极大的摧残,这显然是不符合战争目的的;“理性决策在战争中的作用”,战争是一门学问,理性决策相当重要,但在核武器的威胁下,恐惧和不确性将极大的左右决策的产生,让基于理性的决策更加复杂。

“迫使对方在政治上屈服”是战争的唯一目的,而打一场全面的毁灭性的和战争让对方消失掉留下一片几十年不能涉足的土地这和不打这一场战争相比没有什么政治目的上的区别。“对方没有屈服你的政治观点”和“没有人来服从你的政治观点”几乎是等效的。

核武器的出现确实给了大家一个“一把梭哈”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带有无法预测的毁灭性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和规则。然而,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一根本战争理论仍然没有被推翻。

实际上,现代的核战略仍然是围绕着这一理论进行的。各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就是所谓的“核俱乐部”成员——都明白,尽管他们拥有足够的力量来摧毁整个世界,但他们也意识到如果真的使用这种力量,那么结果将是毁灭性的,对所有人来说都没有好处。因此,他们选择采用一种称为“核威慑”的策略,通过展示他们的核能力,以此来防止其他国家发动攻击,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最坏且真正存在的战争后果。

在这个意义上,核武器的存在并没有改变战争的政治性质,而是增强了它。国家间的冲突和对抗仍然是通过政治手段(包括常规战争)来解决的,而不是通过全面的核战争。核武器的存在仅仅是改变了这些政治话语,也就是政治家们讲话的方式以及讨价还价的方式。

甚至说,核武器的出现,其实让现代战争规模限定在极小的范围内,而战争中的各种常规手段也比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文明”且“有顾忌”得多了。

其实,最惨烈的战争都发生在核武器被制造出来之前。

1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