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人成长与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作为一切行动的基础要素,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考研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报告》指出,大约21.4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抑郁风险,45.2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焦虑风险。那么,大学生该如何调节心理压力?专家为你支招。
绝大多数失眠都是心理情绪导致的
《报告》中显示,大学生上学日的睡眠时长平均为8小时,接近8成大学生睡眠时长在7小时及以上(79.14%),大部分学生(53.80%)自我评估的睡眠质量好(“比较好”“非常好”)。而睡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显示,睡眠质量较好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得分均显著低于睡眠质量较差的大学生,且抑郁和焦虑风险也较低。
睡眠不好怎么办?鲁小华表示,失眠有一些是躯体疾病导致的,比如微量元素缺乏、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但大多数失眠还是情绪性的失眠,如这段时间压力大、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父母生病等。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鲁小华鼓励大学生要聚焦当下,这有助于可以更专注地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未来的焦虑和恐惧之中。此外,还可以做正念冥想、瑜伽等方面的练习,有助于不被外界所羁绊。
备考学生存在过度焦虑的情况需及时干预近年来,考研逐渐在大学生中成为“主旋律”,激烈的竞争使得学生需要在学业上付出较大努力,而学业和未来规划问题又是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来源之一。因此,升学问题可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报告》指出,有50.44%的大学生打算读研。打算读研学生的焦虑风险显著高于没有读研打算的学生。尽管适度的焦虑情绪有利于备考和学习,但是如果备考学生存在过度焦虑的情况,需及时干预。
鲁小华认为,每一个考研学生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这也是人生中出现的一个转折期。“第一步,需要接受自己正常阶段的一些焦虑和情绪;第二步,要在这个阶段学习如何应对这种挑战。”鲁小华建议,逐步练习向内关注,而不是向外关注,即关注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可以做到什么。当注意力从向外转入向内的时候,情况会变得更可控,此时心里的焦虑是可以降低的,因为焦虑是源于一种不可控、不确定的感觉。
另一个重点,就是需要知道自己拥有哪些资源。比如个人的资源,可以跟老师、同学多交流,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在他人眼中你比较优秀的部分是哪些。然后是家庭的资源,比如父母的职业,以他们的视角来看,可以从哪些角度支持我们的发展。最后就是公众的资源,即搜索信息的能力。
鲁小华强调,我们的触角越多,拥有的资源越多,越有可能进行全面的思考,也能提升我们的这种控制感,焦虑就更不容易出现。
健康良好的恋爱关系是心理健康的良药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正处于亲密对孤独的冲突阶段。因此,在大学阶段,恋爱可能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有关。
《报告》指出,有27.61%的大学生处于恋爱状态,有41.93%的大学生处于单身且不想脱单的状态,有25.40%的大学生处于单身想脱单的状态,其余学生未报告。
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报告》显示,恋爱中的大学生抑郁得分最低,焦虑得分也较低,单身想脱单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得分更高;在无聊感上,恋爱中的大学生无聊得分最低。因此,健康良好的恋爱关系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剂良药。应加强恋爱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针对性地设立相关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鲁小华指出,爱人是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特别值得花时间、花精力去找,而且一定用心去找。但是读书期间恋爱与否或者结婚与否都是因人而异的。
有一个原则是,大学生去谈恋爱之前需要想一些问题,比如是否做好了准备将一个人的生活变成两个人的生活,这就意味着每天的时间安排、人生规划、追求等都要两个人协商决定,而不是一个人“说走就走”。
“另外就是如何面对恋爱当中的不确定因素。”鲁小华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人之间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分歧,比如说就业去向、人生规划,甚至是“三观”,那么在这个时候,彼此的恋爱关系有可能就会结束。如果恋爱关系结束了,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这是需要重新思考的。
鲁小华表示,如果我们决定谈恋爱就用心去追求,因为爱情是头脑发热的事情,没有头脑发热就没有办法去陷入一段爱情。但是同时也要兼顾深思熟虑的思考,这样的爱情才能长期稳定并有承诺地去经营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风顺,如果恋爱当中遇到一些苦恼,两个人无法沟通协商,身边的朋友出谋划策仍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也可以进行相关的心理咨询。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董超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