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的“花机关”—MP-18型冲锋枪(伯格曼冲锋枪)

啊佬莮骇 2024-11-15 02:19:27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残酷的堑壕战让交战双方意识到:一些小巧灵活的武器在堑壕战中更具优势,因此,当时的德意志帝国决定,急需研制一款能够连续射击的微型机枪……

而当时时任伯格曼公司初级设计员的雨果·施麦瑟开始设计自己的第一款作品……

德国著名枪械设计师胡戈·施迈瑟,同时也是STG-44突击步枪的设计者

雨果·施麦瑟出生于枪械世家,从小就对各型枪械口径参数了如指掌。在当时,手枪是主要的近距离作战武器,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雨果通过反复拆解手枪,一个创新想法突然在脑海中浮现:“如果能在子弹入膛前瞬间点燃底火,就可以使弹壳后坐力抵消枪机前冲的部分动能,从而提高整体枪机效能。”

没过多久,在自由枪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雨果创新底火待击发技术,使得枪械拥有了更高的射速和精度。而在解决击发问题后,雨果又对枪械造型进行设计——选择木制枪托和枪身,减轻枪械整体重量;枪身内置一个可以容纳所有活动部件的圆桶式机匣,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小巧;采用钢制枪管外包多孔套筒,提高气体冷却效率。并在随后的测试环节中,多枪同时齐射,火舌喷涌而出。数秒后,150米外多个人形靶应声倒地。

MP-18冲锋枪的设计图

MP-18冲锋枪的枪机设计图

而定型后,这款微型机枪有了一个后人熟悉的名字——MP-18冲锋枪。

MP-18冲锋枪,又名伯格曼冲锋枪,该枪在中国还有个响亮的名字—“花机关”。

该枪结构简单、容错率高,且各项作战数据符合预期标准,是一款适合近距离作战的好枪。

在此,需要特别声明的是,MP-18冲锋枪是世界上第一款广泛使用的冲锋枪,更是现代冲锋枪公认的鼻祖,于1918年至1945年间在德国军队中服役。

一战中使用MP-18冲锋枪的德军士兵

二战中,仍在使用MP-18冲锋枪的的德国军官

MP-18冲锋前特写

MP-18冲锋枪,全名Maschinenpistole18,口径9毫米,长度约815毫米,空枪重4千克,供弹方式为20/32发弹匣,或32发蜗牛形弹鼓,理论射速为350-400发/分钟,有效射程为150米,可发射9×1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

分解后的MP-18冲锋枪

MP-18蜗牛式弹鼓和它独特的装弹器

为MP-18冲锋枪安装其独特的蜗牛式弹鼓及装填弹药

32发蜗牛形弹鼓

独特的蜗牛式弹鼓设计图及其装弹原理

20发直列弹匣与32发弹鼓的对比

弹匣和弹鼓状态下的MP-18冲锋枪

其发射的9×1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

MP-18冲锋枪的枪身结构对于精密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枪机采用开膛待机的方式能有效的散热,拉机柄设计在机匣右侧,由于采用了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该枪在设计之初就只能进行连发而无法单发射击。

MP-18冲锋枪的保险装置

同时,为了避免在发射的时候枪管过热,MP-18冲锋枪还在枪管上包裹着套筒,套筒上布满散热孔,有利于连续射击散热,当年德国士兵配备这款冲锋枪之后,还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子弹喷射器”。

MP-18冲锋枪还在枪管上包裹着套筒,套筒上布满散热孔,有利于连续射击散热

该枪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装备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制式冲锋枪,MP-18在漫无止境的堑壕战中强势崛起,它那密集的子弹、轻巧的便捷性,让当时德军士兵的近战能力提升了一个档次,使其再也不用扛着笨重的水冷式机枪进行冲锋扫射了……

传统的水冷式机枪,因过于笨重的枪身,影响到步兵的机动性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MP-18冲锋枪离开了一战时期的德国,并被作为战时剩余物资被广泛出口,其中一部分MP-18冲锋枪也因此流入了军阀混战时期的中国,由于该枪性能优良,结构简单,因此中国很多地方军阀都对该枪进行了仿造,这对于当时装备不足的中国军队是极大的补充,而最让国人们熟知的,莫过于红军长征期间,那22名红军勇士,手持MP-18冲锋枪“飞夺泸定桥”的画面了……

经典的“飞夺泸定桥”画面

30年代用于MP-18冲锋枪进行抗战的中国国民革命军

装备MP18 I式冲锋枪的中国军队

抗战时期,MP-18冲锋枪作为突击武器,曾给予日军重创

北洋军阀时期一名士兵手中的花机关

军阀士兵手中的“花机关”

仿制的型号五花八门 图为弹匣在下方的“花机关”

可以说,长征期间,难以携行辎重,而体量轻、火力猛、威力大的MP-18冲锋枪,成为红军战士手中的“重兵器”,并为中国革命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红军抗日先锋军中的“花机关”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