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了大量成功学,却一事无成,被这种现象温柔坑害的人,不在少数。
出现这种问题,除了学以致用、因地制宜等方面原因外,学习成功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我的一个同学,中年的时候,曾独自登山,中午下山时迷路了。
他看到山谷间有一条小溪,高兴极了。因为他的登山起点,就是一个叫溪尾的地方,顾名思义,就是溪水下游。
他连忙来到小溪边,掏出随带的指南针,不错,溪水向东流;按照百川归海的说法,它的归宿就是大海;归宿的暂停点,就是他登山起步的溪尾。
他沿着一条人迹罕至、枯草没膝的山路,顺着小溪的流向,一直走到太阳快要落山。
当他再次掏出指南针时,顿时傻眼了:小溪竟然朝西走。
他一身冷汗,走了半天,白费了力气和时间;更糟糕的是,时值初冬,到了夜晚,山里很冷,他根本就没有携带夜宿的用具。
眼看山谷一片昏黑,他手足无措,焦急又恐惧,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就在这时,他遇见了几个下山的农民。
他如遇救星,紧随他们走出山,借宿在一个山村的农家。这个山村,与他当初的登山点“溪尾”,还隔着好几座大山。
从农民那里,他得知:原先东流的小溪,由于受到大山的阻挡,掉转头朝西流去了,向西边另辟河床,然后再折回朝东流。
水向东流、百川归海,这是地理学上公认的逻辑,也是判定河流最终走向的基本规律。
这没有错。
错就错在遇到事,不假思索选择公认的定律、原理和法则,机械地依此行事,无视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就有可能走不通,走错路,甚至铸成大错。
教条和本本要不得。
二千多年前的韩非子,在《外储说左》里,就把教条的危害说得很透。
郑国一男子,裤子处处补丁,有碍观瞻。于是,要他妻子做条新裤子。
他妻子问:裤子做成什么样的?男子说:“像吾故袴”,要妻子做成旧裤子的样子。
他妻子就把做好的新裤子,到处剪窟窿,到处打补丁,弄成跟男子穿的旧裤子一样。
被无数“道理”洗脑的现代人,与处处按条条框框办事的郑人之妻,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你认为行得通的道理,对践行人生却毫无用处,甚至南辕北辙,大错特错。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脑塞满了法则事理的教条,走不出条条框框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