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执行现场:当犯人突然回头的那一刻,经验丰富的法警当场崩溃

青琰纪录 2024-10-23 17:06:01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

一提到“死刑犯”,人们似乎总是深恶痛绝,巴不得“杀之而后快”。

那么,对于真正的执法人员,他们在行刑的时候,又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呢?

有这么一位经验丰富的法警,在一次行刑时,他架起枪,瞄准了犯人。

然而,就在此时,犯人却突然回头,深深地望了他一眼,就是这一眼,使得法警举枪的手都颤抖了。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当场崩溃……

行刑者的困境

“长官!我要求换一个位置!”

就在众人等待行刑的时刻,一名死刑犯忽然高声喊道。

原来,他旁边的女犯人因谋杀亲夫而被判处极刑,这让他感到非常不“吉利”。

他尚未娶妻,若与这样的女子一同赴黄泉,来世说不定会被她纠缠,难以找到好姻缘。

不过,他的这一“遗愿”,并没有被满足。

因此,就在法警举枪瞄准的刹那,心怀怨恨的死囚猛地回头,以一种极为复杂的眼神狠狠瞪着对准自己的法警。

法警行刑多年,可是却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眼神。

那眼神中,似乎交织着愤恨、绝望、恐惧、不甘……还有一些难以捉摸的情绪。

多年的执法生涯,老法警早已见惯了生死,但这一次,他却突然手足无措,连持枪的手都微微颤抖。

千钧一发之际,意外发生了——只听“砰”的一声,子弹飞出,然而,它偏离了预定的轨道。

子弹擦着死囚的颈部飞过,霎时间,鲜血四溅,老法警的眼前一片殷红,他几乎瘫倒在地。

虽然副射手及时补枪,结束了死刑犯的生命,但这个意外却在老法警的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为此,他特地请了一个月的假休养。

然而,那一双眼睛,那血色的画面,如梦魇一般萦绕在他的脑海中,让他夜不能寐,魂不守舍。

这一事件揭示了行刑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重负。

他们不是冷血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凡人,每一次扣动扳机,都可能在内心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痕。

既然,行刑者都有如此之大的精神压力,那么,被行刑的人又如何呢?

死囚的最后日子

临死之前,死刑犯们往往有许多话要说,或是留下只言片语给家人,或是表达自己对这世界的最后一点感悟。

不过,由于担心他们拿到笔之后会做出过激行为,他们的遗书通常由他人代写,欢镜听就是这样一位代笔人。

1996年,欢镜听因侵占公私财物被判入狱,考虑到他的文化水平颇高,狱方便指派他担任这项差事。

服刑期间,欢镜听总共为138名死刑犯写过遗书,这些人教会了他“敬畏生命”。

第一次走进死囚牢房,欢镜听的双腿都有些颤抖。

面对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囚犯,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与不安,站在原地半天却始终说不出一句话。

是啊,对待一个将死之人,你能说些什么呢?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死刑犯却安慰起了他:

“大哥,明天就要上路的是我,你怕什么?”

这名死刑犯名叫艾强,提起他,欢镜听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张白净、帅气而又有些稚嫩的脸。

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老实的孩子,在19岁那年,因为一时冲动,犯下了夺命的大错。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艾强提出想吃一顿酸菜鱼,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菜鱼就端到了他的面前。

他一言不发,只是埋头吃着,一边吃一边哭,眼泪都流进了汤里。

那一刻,欢镜听突然意识到,对于艾强而言,酸菜鱼的味道,是“活着”的味道,而他,将永远失去这个味道。

在那个夜晚,艾强像是想要把一生的话都说尽,他诉说着自己年少无知,诉说着对母亲的愧疚,也诉说着对来世的憧憬。

欢镜听一笔一划地记录下他的话语,那是一个将死之人,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留言。

与艾强不同,面对死刑,易笑梅似乎格外从容。

当欢镜听为她写下遗书时,易笑梅一直在轻轻地哼唱着一首歌,那是她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遗书完成后,易笑梅要求化妆,她说:“我想要漂漂亮亮地上路。”

直到她被押上刑场的那一刻,歌声依然在她的口中回荡。

那一刻,欢镜听突然明白,或许,这就是她选择面对死亡的方式——优雅而从容。

最让欢镜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张凯,一个因为犯下多起重案而被判处死刑的囚犯。

然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天,这个昔日的“恶魔”,却开始关注起脚边的蚂蚁。

那一天,欢镜听走进张凯的牢房,看到他正专注地盯着自己的鞋子。

原来,有几只蚂蚁不小心爬进了他的鞋中,怎么也爬不出来。

张凯要帮帮它们,却又怕力气太大把它们捏死,只好耐心地等待着。

直到最后一只蚂蚁也安全离开,他才满意地穿上鞋子。

“我以前怎么从来没觉得,这些小东西这么可爱。”张凯喃喃自语。

欢镜听惊讶无比,一个曾经视人命如草芥的罪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开始珍惜起一只只弱小的生命。

或许,这就是他在临终前,想要为自己赎罪的方式吧。

见过了太多的死亡,欢镜听常常会想,如果这些死刑犯能得到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们会怎样呢?

这一问题,也是许多人在思考的。

死刑存废之辩

死刑,一个亘古不变的争议话题,多少年来,关于它的存废,许多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试图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加正义和合理。

支持死刑的人认为,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对于那些罪大恶极、丧尽天良的罪犯,死刑是唯一能让他们偿还罪行的方式。

只有当恶人伏法,正义才能得到伸张,受害者和其家属的伤痛才能得到抚慰。

然而,反对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们坚信,生命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便是以法律的名义。

每个人,哪怕是罪犯,都应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一旦死刑执行,生命就永远停止了,再也没有弥补错误的可能。

更何况,司法误判的案例屡见不鲜,一旦错判,死刑的后果将是无可挽回的。

即便是所谓“人道”的注射死刑,也并非完全无痛,一些死刑犯在注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度的痛苦。

不仅如此,就连行刑人员也会因执行死刑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例如那位经验丰富的老法警。

也许,我们还无法就死刑问题达成共识,但持续的讨论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会更加完善,人权意识会不断提高,社会也会变得更加文明。

死刑,不应成为复仇的工具,而应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唯有如此,生命的尊严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保障。

结语

死刑的存废也许还会争论很久,但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减少犯罪,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文明的社会,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参考资料】

央视网-2022-07-13——《临死前24小时,死刑犯暴露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湘西政法-2022-05-18——《他为138名死刑犯写遗书……》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