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李讷向毛主席借八千块钱,毛主席震惊:需要这么多吗?

方正刚不毅 2024-12-13 14:14:51

时间1972年7月,地点北京中南海,年迈的毛主席正一如既往的忙着工作,可谁知一个女孩的突然到来却打乱了他的思绪,而且对此他并没有生气,反倒是有些期待和欣喜,原因很简单,这个女孩名叫谢静宜,是李讷的好朋友,一个月前他刚刚让对方去江西看望一下女儿,如今带回了消息他怎能不开心呢?

但令毛主席万万没想到的是,喜忧参半,李讷虽然没什么大事,但日子过得却是一团糟,为此,一贯独立的她更是生出了向毛主席借钱的念头,并且一下子就要借八千块钱。

这笔钱对于国家主席来说自然是个小数目,但对于毛主席个人来说却也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因此闻听此言他也是震惊道:

“要这么多吗?”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江西李讷遇到了什么困难,最终这钱毛主席又是否借给她了呢?

一封女儿的信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在女儿与父亲之间也是一样,当时的毛主席与李讷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江西的“五七干校”学习,彼此之间自然是无比思念的,二人平日里也是经常写信,例如1972年6月,李讷便给父亲写去了一封特殊的信。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大致就是诉说了这段时间自己的处境与想法,总结起来用一句话就能概括,那就是在干部学校中大家都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对她十分照顾,继续锻炼意义已经不大,如今她正考虑去到农村插队,以便近距离了解工农阶级的日常生活。

闻言,心系农村的毛主席自然十分欣慰,然而通过信中的字眼,他却很快发现了异常,字里行间怎么看李讷的心情都不是很好,这可让毛主席颇为担心。

于是乎接下来也就出现了十分温馨的一幕,毛主席将李讷的好朋友谢静宜叫了过来,并请求她去江西看看李讷,顺带着研究一下具体去哪个农村锻炼。

对此谢静宜自然没有理由拒绝,很快她就收拾好了行李,带上了毛主席鼓励李讷的信,踏上了前去江西的路。

北京到江西路途遥远,谢静宜这一路上也没少遭罪,又是换汽车又是换马车,颠簸了足足一千公里这才总算见到了李讷,二人相谈甚欢,之前的阴霾一扫而光不说,更是很快确定了插队的具体地点,还在江西省内,只不过从井冈山换成了条件更加艰苦的偏远农村。

对此毛主席还是十分满意的,可谁知就在李讷刚刚搬到农村后,一场大病却击垮了她的身体,或许是因为水土不服吧,反正病的很严重,持续的高烧连带着呕吐、腹泻,得知这一消息后毛主席那叫一个担忧,赶忙再度拜托谢静宜前去看望。

很快谢静宜就再一次来到了江西,见到了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好友,看着对方痛苦的神情,她当即提出要带李讷回北京看病,但岂料,对于她的提议李讷居然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不甘心的谢静宜只好将情况汇报给了毛主席,希望由毛主席亲自做主把李讷调回北京,只是结果很显然,不愧是亲生父女,毛主席的意见也是一样,不许李讷回北京,就让她在江西当地治病。

二人的倔强着实让谢静宜十分苦恼,原因很简单,如果李讷光是自己一个人也就算了,她肚子里可还有一个孩子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医治是很容易出事的。

不过幸运的是,最终李讷靠着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不仅如此,后来她还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而这也正是她请求父亲援助的原因所在。

失败的婚姻

是的没错,早在谢静宜上一次看望李讷的时候她就已经怀孕了,并且还是孤身一人,这样的窘境让她如何能不担心呢?而每每提到这件事,谢静宜更是无比惋惜,毕竟当时的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那段看似天作之合的婚姻最终居然会是这样的结局。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李讷与谢静宜二人的友谊开始说起。

本来二人之前并不认识,还是直到李讷去到江西的“五七干校”学习之后,她们这才在毛主席的撮合下成为了朋友,当时毛主席有很多的话想对李讷说,同时也想教导她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只可惜公务繁忙,再加上有代沟,这才一直没能如愿,所幸就在此时,谢静宜的出现给到了毛主席机会,看着二人年龄相仿,他就生出了让她们成为朋友的想法。

对此谢静宜自然没有理由拒绝,毕竟对于李讷此人她也早有耳闻,这是一个十分正直、开朗的女孩,外加之毛主席的教育,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个值得深交的人,于是没说二话,谢静宜立刻跑去了江西,并通过几天的交往与李讷成为了好闺蜜。

在闲谈之间,两个女孩也是聊了许多私密的话题,尤其是感情上的事情,谢静宜更是没少替毛主席旁敲侧击,只可惜对此李讷也没有什么想法,只是一味的说想要听从父亲的建议,没办法,谢静宜也只好将这一情况告知了毛主席,而毛主席亦是绞尽脑汁,很快就为女儿定下了一个标准,大致意思就是,工人行农民也行,党员行不是党员也行,比她大行比她小也行,反正只要他们两个愿意就行!

这样开明的父亲当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李讷无疑是幸运的,但凡事有利也有弊,就因为毛主席什么都不管,缺乏感情经验的她终究还是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走上了歧途。

事情发生在李讷抵达江西后不久,当天她正在干农活,不料突然之间一个姓徐的年轻人却来到了她的身边,又是主动帮她干活,又是一起畅谈理想,很快二人就彼此有了好感。

后续经过了解,李讷亦是对这个小徐的个人情况十分满意,她得知小徐来自东北,性格开朗为人大方,之前一直在北戴河管理处上班,文化水平虽然不高,却有着一颗上进的心,再加上长相眉清目秀,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外加之初到江西李讷人生地不熟,大家都畏惧她主席女儿的身份,交往起来都比较虚伪,一个孤独的灵魂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于是乎很快二人就相爱了。

对于这段感情,毛主席也没有任何意见,待接到女儿的结婚“通知”后,他第一时间就回复了两个字“同意”,而李讷与小徐也就这样结为了正式夫妻,婚后他们的生活也还算幸福,但也只是起初而已,渐渐地李讷就发现了丈夫的许多缺点,例如不喜欢学习知识文化、太过注重鸡毛蒜皮的小事、大男子主义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二人的三观不符,这也难怪,毕竟他们一个是在毛主席的悉心教育下长大,一个是出身贫寒,观念与思想上有些不同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如果他们能够彼此迁就,这段婚姻也能逐渐维持下去,但很遗憾,李讷从不是一个轻易妥协的人,小徐也是一样的倔强,因此就在1972年,经过慎重考虑李讷终究还是提出了离婚,并走出了这段失败的婚姻。

就这样,李讷重新回归了单身,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离婚后不久,她居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对此李讷本来可以直接打掉,奈何母性使然,她最终还是决定将其生下来独自抚养。

然而俗话说得好,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李讷真的成为一个单身母亲之后,一连串的麻烦就随之出现了,而在这其中又数金钱上的问题最为棘手,她平日里是要劳动、上班的,没有丈夫和婆家的帮助,她也只能花钱请来保姆,可想想也知道,她的那点工资怎么可能负担的起孩子的奶粉钱、自己的生活费,外加之雇人的费用呢?

那段时间李讷过得很苦,基本上只有靠着同事、乡亲们的救济才能勉强维持,刚刚生产完的她更是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症状,身体情况十分堪忧,当然了,这也就是后续李讷打算向毛主席借八千块钱的原因所在。

八千块钱

作为李讷的朋友,谢静宜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又是三番两次从北京不远千里赶去江西看望,又是出谋划策,为她找寻合适的插队地点,更有甚者当看到李讷的窘境之际,她更是提出了向毛主席借钱的建议。

回到谢静宜二度赶赴江西见到李讷的时候,看着对方面如黄土的脸色,再看看家中一穷二白,孩子嗷嗷待哺的景象,她顿时就明白了好友的困难,为此她当即就提出借钱给李讷,奈何李讷的自尊心太强,无论如何也不愿接受她的好意。

没办法,谢静宜只好退而求其次,建议李讷向父亲,也就是毛主席借一笔钱,女儿没钱了朝父亲借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因此闻听此言,这次李讷没再拒绝,而是陷入了纠结之中,她半晌没有说话,显然是不知道该借多少合适,借少了不够花,借多了又怕父亲为难,所幸就在此时,一旁的工作人员及时站了出来。

顺着二人的话,再根据李讷生活的环境,他大致推算出了一个数字,随即表示至少也要八千块钱,才能在短时间内帮助李讷母子渡过难关。

一听这话,还没等李讷说话,谢静宜头也不回的就赶回了北京,而接下来也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谢静宜将李讷的情况如实告知了毛主席,并表示李讷想朝他借八千块钱应急,女儿有难父亲帮忙这本来没什么问题,可奈何毛主席本身也困难,多年辛苦创作这才攒下了一些积蓄,全加在一起大概也就八九千块钱,一下子都给李讷了,他还如何援助那些烈士遗孤,如何支援贫困的农民兄弟呢?

而这也正是他大为震惊的原因,不过思来想去,考虑到女儿的情况实在困难,他也只能咬着牙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并对谢静宜表示,这八千块钱可以给她,不过不能一起给,去的时候给她三千,返程之前再给她五千,以防有心之人惦记……

毛主席的举动生动诠释了何为父爱如山,而李讷也并未给毛主席丢人,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后续在地方学习了三年的她本来可以结业,可以直接回到北京与父亲团聚,但为了大局着想她却还是拒绝了,独自带着孩子又在江西足足待了两年,还是直到1974年,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日下之际,她这才终于决定回到北京陪伴父亲。

当看到曾经意气风发的父亲,如今却浑身插着各种管子的时候,李讷隐忍多年的情绪在这一刻终于爆发了,只见她流着眼泪,随即扑到毛主席的身上声嘶力竭的叫喊道:

“爸爸,爸爸!”

听到女儿的呼唤后,刚刚结束治疗的毛主席很快清醒,看着面前已经不再年少的宝贝,伟人的声音也不禁哽咽了,他不停地诉说着自己的想念,同时也担心女儿是不是因为记恨自己,这才数年没有回到北京看望。

可让毛主席万万没想到的是,闻言李讷居然哭得更大声了,呜咽了许久这才说出了自己的苦衷,只因她的婚姻出现了问题,她担心自己带着个孩子回来会给父亲丢人,这才迟迟没脸回家。

得知李讷居然只是因为这个就一个人在江西吃苦后,毛主席沉默了,嘴巴张了又合,合了又张,许久都没说出一句话来,千言万语最终都转化成了爱抚,他示意李讷俯下身子,随即用单手抚摸着女儿沧桑、消瘦的脸颊,就这样摸呀摸,好像永远都摸不够,这一刻他的身份已经不再是什么主席、领袖,他只是一个慈祥的父亲,是一个深爱着女儿的好父亲。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