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雪山、灯火晚会”?四川人觉得古诗词里的成都美得真陌生

文化辽阔有趣味 2024-04-23 05:24:34

“九天开出一成都……秦川得及此间无。”李太白的笔下,成都宛如九天仙境落凡尘,万户千门像图画一样美丽,连长安的风光也不如成都美丽。

你心中的成都是何模样?且让我以三首诗为你描绘一个不一样的成都:

1,“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唐代张籍《成都曲》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代杜甫《绝句》

3,“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宋代陆游《丁酉上元》

虽然我们现在称成都为“天府之国”,但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之前的几千年里,成都其实深受水患的困扰。成都平原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8个冲积扇重叠而成,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区域内河渠纵横,每到雨季,大量水流汇集,常常引发洪涝灾害,早期的“成都人”宝墩人可是深受其害。

然而,经过几千年来无数人的努力和改造,唐宋时期的成都已经蜕变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犹如现代的北上广,汇聚了当时最前沿的行业。那时的成都人,可以在家门口吃到可口的荔枝,享受着“天府之国”的富足与安逸。

清朝的《四川通志》《食货·成都府》章节中记载:“荔枝……蜀府花圃出,今无。”

对于杜甫来说,成都的雪山一定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其实大雪塘改名西岭雪山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的事,这还是今人根据杜甫的诗得来的灵感,细究起来,杜甫笔下的西岭雪山,很可能是以下能用肉眼看到的雪山中的一座或几座:

贡嘎山(海拔7556米)

龙眼峰(海拔5428米)

鱼嘴峰(海拔5630米)

大雪塘(海拔5364米)

巴郎山(海拔5040米)

幺妹峰(海拔6250米)

华西雨屏雪山(海拔5614米)

火烧杠(海拔4100米)

小雪隆包(海拔5314米)

光光山(海拔4582米)

太子城(海拔4812米)

九峰山狮子王峰(海拔4989米)

...

除了荔枝与雪山,成都的灯会也是其文化的一大亮点。这一传统起源于汉朝的灯火祭祀,而在唐宋时期开始兴盛。据元代成都人费著在《岁华纪丽谱》中引用唐人的《放灯旧记》所述,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难至成都,随之将元宵灯会的习俗带到了这片土地。唐睿宗景云二年(771年),成都灯会正式确定为正月十五日举办,起初只是一夜,后来在唐玄宗时期增加至三夜。

宋朝时,灯市在灯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项盛大的节日活动。每当灯节来临,游人如织,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珍贵的灵药、名花以及各式工商珍奇无奇不有,琳琅满目。

《岁华纪丽谱》中记载:“宋开宝二年,朝廷下令在来年的上元节放灯三夜,自此成为定制。每年的十四、十五、十六这三日,早晚都有盛宴,早宴设在大慈寺,晚宴则在五门楼。夜幕降临时,人们纷纷前往观赏山棚变灯。活动的开始与结束,全凭太守的意愿。在这繁华的街道上,灯火通明,尤以昭觉寺的灯火最为壮观。”

曾任成都知府的宋人田况,在他的《上元灯夕》一诗中生动描绘了灯市的繁华景象:“春夜的宝灯熠熠生辉,锦里的街道上香气四溢。全城的人们都奔向灯市,人声鼎沸,震天响动。街道两旁的灯火如同繁星点点,将黑夜照亮如同白昼。”

陆游也在他的《丁酉上元》一诗中专门描述了成都灯市的盛况:“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和仕女们熙熙攘攘。月亮从云海中升起,像一面金色的镜子,而灯火则像火龙般穿梭在冰帘之间。”他又写道:“鼓声震天,午门沸腾,万盏灯火在黄昏中摇曳生辉。”

这些诗句都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成都正月灯市的空前盛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