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重塑“第一岛链”防御体系

史评 2024-09-25 11:08:13

美国和日本要联手研发高超音速武器拦截器,准备重塑“第一岛链”防御体系。高超音速武器的概念最早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后来中俄两国却走在了美国人的前头。

美日决定以宙斯盾舰作为拦截高超音速滑翔武器平台,便于灵活部署。

更让美国人非常惊讶的是,他与中俄两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差距可不是一点或半点,中俄两国不仅研发成功,而且都已经相继列装,俄军的高超音速导弹甚至已经在战场上进行了实战,而当下美国还处于研发阶段。

美国经过一番努力发现自己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方面始终未能取得大突破,在此背景下,美国人开始急了,因为时间的拉长只会让自己和中俄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现在两国已经开始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防御拦截系统。按照这一趋势看的话,未来美国即使研发出了高超音速武器,恐怕此时中俄两国的防御系统已拦截成功,这个时候美国耗费大精力所研发的高超音速武器还有多大的战略威慑力呢?在此背景下,美国找上了自己的忠实盟友小弟日本一同研发高超音速导弹,从而加快自己的研发速度,并试图重塑“第一岛链”的防御体系。下面就来看一下美日合作研发高超音速导弹。

(一)提起高超音速导弹,美国人的头就大

日前台湾《中国时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数年来高超音速武器一直是中俄两国引以为傲的绝杀武器,在当下的“大国竞争”中,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列装成功让中俄两国在对美博弈中获得了很大的军事以及战略优势。

其实最早提出高超音速武器概念的是美国,但美国后来却未重视这一研发项目。当看到中俄两国有大突破后,美国瞬间惊醒,被迫重新开启先前的研究方案,但研发工作一直不太顺利。直到今年年中,美国决定与日本联手开发高超音速武器,让日本多年来的研究获得美国后续的技术支持,同时也让美国慌乱的研发路径找到便捷的发展方向,可以视之为“第一岛链”军事部署极重要的发展。

事实上,一谈到高超音速武器,现在似乎已经成了美国心中的一个痛,自己提出的新型武器研发理念,自己没有做到,反而让对手抢先一步。更有意思的是,从冷战结束至今,美国的军事研发能够独霸全球,基本上在很多武器研发领域都是走在最前列,甚至可以说,美国承担了一个“引领者”的角色。例如在五代隐身战机方面,美国可是最早提出五代机的概念,并首先完成了研发(F-22“猛禽”战机),随后美国又提出了“闪电”战机(F-35)联合研发项目。而自“猛禽”战机研发后,中俄两国也相继在五代机领域追赶美国,中国推出了歼-20,而俄罗斯推出了苏-57。

谈起高超音速导弹,美军一直感到很头疼,因为自己已经落后了

但这次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美国则是严重落后,他落后的可不是一步两步,可能是一个阶段。那么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呢?

台湾《中国时报》在文章中解释称:苏联解体之后的美国军力独霸全球,研发新武器的动力不足,加上白宫与国会互信程度转差、不合理的国防指标、预算缩减与隐身军事技术兴起等问题,因此美国一直未能将相关技术成果转化为武器。

诚然,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之前打了一场海湾战争,更是进一步把美国推到了军事顶峰。对手的消失让美国感受到“无敌的寂寞”,武器研发的动力自然受到了严重削弱。至于说美国国防开支,众所周知,每年美国的国防预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现在已经逼近万亿美元。

但即便有着全球最高的国防军费投入,近年来美国在武器研发方面依旧未占绝对优势,有时甚至还处于劣势,这次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至于说为何如此,正如台媒所说的那样:白宫和国会、美国两党之间的斗争太激烈,此外,美国各军种也都在紧盯这块蛋糕。在此背景下,美国的国防研发军费的分配指标非常不合理,有些军事研发项目甚至华而不实,完全没有大用处。

中俄两国的国防开支虽然远低于美国,但他们秉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发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台媒在文章中写道:2018年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列出了六款大杀器,其中“匕首”导弹严重刺激了美国军方,美国人认识到俄罗斯已经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莫斯科在对美“大国竞争”中获得了一定的战略优势。在此背景下,美国海陆空三军与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导弹防御署(MDA)一拥而上,慌乱之间在短短2年内推出至少17个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但多驾马车之下项目杂乱,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技术指标,研发路线一再改变,开发进程缓慢,以致在高超音速领域一直落后于中俄。现在中俄两国研发的多款不同类型的高超音速导弹均已经列装服役,俄罗斯甚至已经在乌克兰战场上进行了实战,检验了“匕首”和“锆石”两款导弹的性能。而当下的美国虽然在过去几年的时间中砸了不少钱,但成效甚微,以至于目前仍处于最初级的研发阶段。

俄军的“匕首”和“锆石”已经在乌克兰战场上进行了实战

一看情况不对,五角大楼开始调整步伐并整合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发展路径。为了缩短研发时间,美国罕见地在“战略大杀器”研发方面寻求合作伙伴,这次他找上了研发多年已有不少成果的日本进行合作,力图让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进入快车道。

(二)美国找日本合作研发高超音速武器拦截器

不过这次美国找日本主要研发的是高超音速武器的的拦截系统。2023年8月,拜登和岸田在美日首脑会议上宣布合作开发计划,经过美国国防承包商雷神公司和诺格公司进行多次试验,今年5月美日两国签订一项名为“滑翔相位拦截”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相应的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防御系统。

今年7月份双方首次公开发布一段名为“岛屿防卫用高速滑翔导弹”的试射影片,这段针对仪表与测控系统的测试影片是签订合作协议之前在美国加州一座海军基地进行的。

美日双方的分工是由美国负责滑翔拦截器,日本开发火箭发动机与推进系统,拦截器的平台是美国海军的“宙斯盾”驱逐舰为主体,整合“基线-9”系统与导弹垂直发射器,进行高超音速滑翔器的探测、追踪与拦截。这套合作方式之所以能快速运作,主要因为它与先前的美日此前已有共同开发标准-3导弹的先例。

美国在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已订定希望在2029年底之前提供初始作战能力,在2032年之前提供完整的作战能力,到2040年前至少提供24个高超音速滑翔器拦截系统。

估计有朋友可能会质疑:美国连高超音速武器都还未研发出来,现在为何突然去研发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拦截系统呢?美国人的思维很简单,既然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追不上中俄,干脆就另辟蹊径,通过研发高超音速武器拦截系统来削弱中俄两国高超音速武器对美国的战略威胁。

美日决定联手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系统,这次他们合作研发的是一款拦截系统

此外,美国人心中很清楚,现在中俄两国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防御系统。在2021年,俄罗斯战略火箭军的一名高级军事将领在“红星电视台”上表示:俄罗斯不仅在研发高超音速武器,也要开始着手研发防御高超音速武器的系统。“当大洋彼岸的朋友研发高超音速武器成功后,我们已经在另一个层面取得了新突破。”

因此在美国看来,现在不能再集中精力研发高超音速武器,否则美国与中俄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不过说来也奇怪,美国在全球的盟友数以十计,为何美国单单挑中了日本呢?

这里面主要有4个理由:其一,也是最重要的,美日同盟关系非常稳定。二战日本被美国打得服服帖帖,战后的日本加紧追随美国,数十年的盟友关系让美国对日本有了一种信任感。

其二,与美国的其他盟国不同,日本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高超音速相关的再入大气层、热材料和高超音速发动机等技术上取得了不少成果。日本目前正在研究的路线首先是“(双锥体助推)高速滑翔导弹”,其次是“乘波体构型滑翔弹头”,最后才是高超音速导弹,技术进程上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渐进的路线。

台湾《中国时报》做了这么一个描述:美国在前苏联解体后失去了主要对手,与大陆关系又快速发展,军事技术发展严重停滞,先进战机与导弹的发展速度缓慢,步伐也很杂乱。反而是大陆“内紧外松”地默默耕耘,美国在中俄陆续发射高超音速导弹后开始心慌,倒是日本一直因为自卫队规模有限而持续维持军事技术开发,结果在美国开始慌乱时,让日本从美国的跟班跃升为重要战略伙伴,也算是历史的巧合。

其三,美日此前就有合作研发防空拦截系统的成功合作先例,当初两国合作成功研发了“标准-3”。

中国的“东风”导弹让美国感到很忧心

其四,相比俄罗斯的高超音速导弹,美国更关注的是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俄罗斯的高超音速导弹已经在乌克兰战场上进行了实战,无论是“匕首”,还是“锆石”,都曾传出被乌军“爱国者”成功拦截的消息,乌克兰方面甚至还公布了一些照片作为证据。在外界看来,俄罗斯的高超音速导弹显然没有他们吹嘘得那么厉害。

而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则不同,在美国看来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可能更具威胁性,而且在“大国竞争”的排序中,美国可是直接把中国排在了俄罗斯的前头。而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因此美国拉上日本研发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拦截器,未来方便进行部署。

(三)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的角色有变化

台湾《中国时报》认为:美日这项高超音速导弹合作计划明显地改变了日本在亚洲地区的角色,过去日本自卫队的作用主要是太平洋地区的反潜工作,因此着重驱逐舰舰队与反潜机的部署与运用,随着中国“区域拒阻”、“反介入”军事体系的发展,美军主防线后退,让日本更多承担“第一岛链”防卫的角色,可以预见日本的军事力量将因此大幅扩张。

事实上之前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日本主要承担的是辅助美国的角色,正如台媒所说得那样:主要是承担反潜。例如去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曾披露:拜登在与岸田会晤时曾问后者,如果台海有战事的话,日本能够扮演什么作用,日本自卫队能否在台湾岛东部海域搜索、追踪解放军水下潜艇的位置和行进踪迹。从拜登的思维中能够看出,他对日本的角色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依旧停留在之前的思维,不过岸田听完拜登的话后却沉默不语,没有给出任何回答。

过去日本在西太平洋扮演辅助美国的角色其实主要是形势所迫,首先二战期间日本的军国主义给美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神风”敢死队更让美国记忆犹新。从二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对日本军备的发展仍然有一定的警惕性,这种警惕性并不是说华盛顿不允许日本发展军备,而是有一些特殊的军备,日本要严格受限。

其次,战后日本主要受美国的“保护”,日本反而只需要把精力放到集中发展经济上。很快日本经济腾飞,享受了很长时间的“和平红利”,所以过去日本在扮演军事角色时,恐怕他自己也非常乐意只扮演辅助性的角色。

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现在被推到了前台

但从特朗普时期开始,其实日本的角色已经开始悄悄地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日本从美国采购了大量的“闪电”战机(F-35),打造了亚洲最大的“闪电机群”,日本还发展了“准航母”,2019年特朗普访问日本时甚至还和安倍一块登上了日本的“加贺”号“准航母”,这就代表着一种背书和默认。而且近年来日本的军费频频上升,美国都是表示赞许,这预示着日本过去“辅助”性的角色已经改变。

文章最后再谈一下中国的“区域拒止”,其实这最初是为美军航母战斗群所打造的,1996年的台海危机给解放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了应对美军航母在战时介入台海附近,解放军发展了以反舰导弹为核心的“区域拒止”,后来随着高超音速导弹的服役,水下核潜艇变成“大洋黑洞”,美军航母介入台海越来越困难,而且美军在“第一岛链”附近的存在反而很容易成为“牺牲品”,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逐步调整战略,自己的主防线开始逐步退出,而把日本推到前方,弥补美军后撤后留下的力量真空。

1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