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当年去赞比亚当军事专家,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淑女精彩故事 2024-09-07 17:23:25

(文章撰写不易,请勿抄袭、洗稿,已上相应措施,违者必究!)

另外,为了多挣点稿费,加了5秒广告,看后请继续免费阅读,请好友抬爱。

1993年,我在部队当团长的父亲,接到了一个光荣而特殊的任务。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星期六,傍晚我和我妈,正在家里包水饺,迎接我爸回家过周末。

我父亲回来后什么话也不说,扶着一个地球仪在那儿反复地看。

一会儿用放大镜看,一会儿在那沉思,这让我感到很奇怪,我爸怎么和地球仪较上劲了?

俺娘俩在那儿继续包饺子,我母亲问他,你为什么一回来,就一直在看地球仪呢?

我爸说,我正好有个事儿想跟你商量呢。领导找我谈话了,给我安排了一个重要任务,让我到赞比亚去当军事专家,时间是一年。

我母亲一边包着饺子,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我知道,母亲不愿意父亲去那么遥远的地方,一个人要带着4个孩子,孤独、艰难地生活一年。

再说赞比亚那里安全吗?那里的生活条件好吗?总而言之,那里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很陌生,充满着神秘感。

赞比亚是个非洲小国,当时也不知道那里还有没有战争?所以我母亲特别担心。

那年我15岁,已经读高二了。爸爸出国当军事专家的事,我还似懂非懂,不知所措。

吃完了饺子,我爸就仔细说了领导找他谈话的详细内容。全国要招二十几位军事专家,是各个兵种的拔尖人才。有陆军方面,炮兵方面和空军方面的等等。

他们要在半月后到北京去集结,进行统一的外交礼仪的培训和学习。

半月过后,父亲和我们依依惜别,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他们出家当专家,代表的是国家,代表的是军队的脸面。

因此国家拿出钱来,给每位军事专家,做了统一的高档服装。

后来我们看到了照片,他们出国的服装就是,高级毛料的中山装两套,大衣一件,风衣一件。

人靠衣服马靠鞍,父亲穿上高档服装,确实显示了中国军事专家的气度和精神风貌。

爸爸去了国外以后,我们姐弟4人,好像突然长大了几岁,也都显得特别懂事和乖巧了。

当年我上高中,我大妹初中毕业,她不愿意上高中,就在棉纺厂验证车间当了工人。小妹妹正在上六年级,小弟弟正在上四年级。

母亲既要上班,又要照顾我们四个子女,平时非常辛苦和操心。

我是老大,我尽可能多的担负起照顾弟妹的任务。

我父亲援外是在1993年到1994年期间。他在这中间,每个月可以给家里写一封信。

妈妈是小学文化,每个月要给爸爸回一封信。

回信的内容,有的时候她吃力地自己写,有的时候也让我替她书写。

写信的内容,绝大多是报喜不报忧,说说她的工作,再说说孩子们的情况。

我妈那年还在纺织厂的后方车间当工人,她吃苦耐劳,一辈子要求入党,但由于各种原因,她没能加入组织,但她没有怨言,继续好好干。

母亲一个女人,带着我们4个孩子过日子,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她都顽强地克服了。

当时我们写给我爸的信,都寄到北京的一个信箱,还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查,通过后才能寄到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去。

父亲的信也是同样,也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查。大概是怕有的人立场不坚定,受到外国间谍机构的腐蚀拉拢,把国家的重要机密泄露出去。

我爸写信的时候,都说说他们工作的那个地方,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儿。

比如说,有一封中提到,昨天在赞比亚的首都卢萨卡,受到了赞比亚总统的接见。

他们那个国家比较小,面积只有75万平方公里。人口当时是1000多万(现在2000多万)。

赞比亚总统和二十多个军事专家一一握手,共同合影留念。还在一起吃了顿饭,宴会厅里非常豪华,有一个大圆桌,能坐三十多位。

餐桌上既有赞比亚的厨师做的赞比亚名菜,也有中国厨师做的中国佳肴。

中国军事专家的,既吃到了当地的美食,也吃到了中国的名菜。

后来我爸回国了,我还跟他开过玩笑,我说你这是和总统握过手、照过相的人,真了不起。

他说,他们国家的国防部长就经常和我们在一起。因为国家不大,所以他们对中国的军事专家非常尊敬。

父亲有一次写信,还说了件趣事,说他们当地的翻译,在军事术语方面还有欠缺。

有一个炮的部件,他不会翻译,翻译成了“炮屁股”,引的双方人员哈哈大笑。

由此看来,干一行必须爱一行,精一行。你做好军事方面的翻译,你必须精通军事业务,不能给国家出丑。

他们当时在国外吃饭,比中国本地菜的味道可差一点。

当时吃的肉类居多,那时想吃的中国蔬菜比较少,很多菜肴是制成了罐头。再好吃的菜肴,只要一制成了罐头,基本上都一个味。

我爸他们从国外回来以后,受到重要领导的接见和宴请。

领导照顾专家们,特别安排家属们,去跟着专家休养一个月。

我妈第一次去了北京,和专家夫人们,在北京参观了故宫等名胜古迹。还去杭州和苏州玩了一圈,品尝了美食,观看了美景。

我爸和我妈从杭州回来以后,受到了周围邻居们的高度称赞。

我爸也把从国外带回来的稀奇糖果、糕点,都给大家分着吃了。

我很为爸爸自豪,他从一个解放前的农家苦孩子,在1947年参加了革命。

解放后还在炮校学习深造,成为了一名军事干部,并一步步地成长为炮团团长。

因为他军事技术过硬,被师里选拔为军事专家,参加了国家的援外任务。说起来,他这一辈子很光荣,也值了。

后来在1974年9月份,援外任务完成,父亲回到了部队。

我本来是符合政策,可以不下乡,参加工作的。

父亲一回来,他马上让我按照国家政策,积极参加上山下乡。因此,我比其他同学晚去知青点三个月。

下乡那年我才16岁。我妈后来告诉我,带队干部来接我下乡的那一天,我父亲高高兴兴把我送上了吉普车,等车开走了以后,他回到家悄悄的流下眼泪。

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发现父亲哭。

他可能感觉我才16岁,没吃过苦,女孩子能受得了吗?

但是他是一个坚强的父亲,他心里再难过、心疼我,当面没有表现出来,只是鼓励我要好好干。我觉得这就是父爱如山吧?

从我爸爸当军事专家这个事,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一个人要干一行、爱一行,就能在你这个行业里成为翘楚,为国家建功立业,为世界和平贡献一份力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