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众,得了好莱坞大片“疲劳综合症”

令狐伯光体 2024-06-27 15:57:06

文|令狐伯光

前两天,贾樟柯在上海电影节说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票房不行,中国市场不够多元化,影响中国文化走上国际的事情,已经写过两篇文章分析了,这事压根没什么好说的,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好莱坞电影不行了。

这个网友已经公认的剧本越来越烂(像AI写的),题材越来越匮乏(来来去去都是超级英雄,知名IP续集、重启、前传、外传),以及《小美人鱼》《变形金刚5》那种种族肤色,性别政治正确不提。

其实还有非常重要,中国网友已经意识到,但中国文艺圈却没意识到的一点。

那就是因为现实政治,经济,科技和国力等带来的认知落差,导致中国观众已经开始对于美国祛魅,连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认识都祛魅,更不用提电影代表的文化了。否则,这也很难解释好莱坞优秀大片还是不少,但为何票房越来越差。

比如就去年网友嘴里口碑很好的《银河护卫队3》《蜘蛛侠2》《闪电侠》等等,其实口碑都非常不错。一如现在正在上映的《头脑特工队2》质量口碑就不错,但这部动画电影在中国票房预计只有1.5亿。

要知道这几年在中国票房最高的好莱坞大片,还是疫情刚开放的《阿凡达2》的接近20亿。此后不管什么好莱坞大片,超过5亿就非常成功了,10亿非常困难,和以前动不动10亿,20亿,甚至像《速激》30亿,《复联4》四十多亿这种完全不能比。

中国票房越来越低?应该反思的,其实是好莱坞

好莱坞大片在过去曾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观众,但近年来却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在商言商,首当其冲好莱坞大片确实越来越烂了,面临着同质化的问题。许多电影在故事情节、角色设定和电影风格上相似,缺乏新颖性和独特性,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失去兴趣。

这种同质化不仅降低了电影的差异化优势,还使得观众难以从中找到新鲜感和惊喜。

好莱坞大片在题材上也缺乏创新。经典的超级英雄、动作冒险和爱情喜剧等类型成为常规,缺乏新鲜感和创意。随着观众口味的多样化,他们更加注重电影的故事性、情感共鸣和文化内涵,而好莱坞大片在这方面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此外,随着全球电影市场的崛起,观众的电影消费偏好也在发生转变。一些观众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内容,追求与自己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相契合的影片。而好莱坞大片在满足这些观众需求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票房遇冷。

美漫类ip改编电影在中国能火本身就匪夷所思,国内的动漫爱好者几乎大多数都是被日本acg滋养起来的,少部分则是国漫或是国产动画,几乎没多少人能对美漫类的东西经历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达到耳熟能详的地步,更多意义上其实就是跟风,来的快,自然也去的快。

续集是很难拍的,不仅是电影如此,美剧也是如此,不说一部更比一部好,即使能做到一部不比一部更差的都十不存一。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主创人员的出走,或是公式化、套路化的江郎才尽。

也可能是影响力越来越大导致叙事不得不更加谨慎,不得不更加zzzq;还可能是观众随着年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改变同样也改变了审美趋势,出现了审美疲劳等原因。

好莱坞大片还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竞争。随着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涌现出了优秀的电影作品,这些作品在故事情节、文化内涵和视觉呈现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综上所述,好莱坞大片不香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同质化、缺乏创新、观众偏好转变以及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等。为了重振好莱坞大片的辉煌,电影制作方需要更加注重电影的创新性、故事性和文化内涵,以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好莱坞大片中国票房越来越低?不仅仅是烂,它没魂了

美国厉害的不仅仅是电影,而是科技、经济、美元、美军,而是美国国力,这些支撑着美国电影,美国文化,这是美国霸权对于全世界的影响,也就是文化软实力。

冷战时期,我们引进了苏联电影、罗马尼亚电影、阿尔巴尼亚电影、朝鲜电影。上世纪80年代,我们不仅引进了许多优秀欧美电影,也引进了大量的亚非拉影视作品(名单很长,无法一一列举)。译制片受到热烈欢迎。

现在,好莱坞电影在国际上依然占有主导地位。当我们在谈论引进外语片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谈好莱坞。另外,从票房角度考虑,商家也会优先引进美国商业大片。

近几年,美国电影风光不再,其他小国优秀作品很难引进,所以,外语片在国内注定会持续退潮。谈到外语片,一定会涉及到国产片。上世纪80-90年代,国产片百花齐放,涌现出很多优秀作品。后来,为获得国际电影奖,出现了一些刻意迎合外国人的作品,连一些大导演也未能免俗。

仔细观察会发现,影业的兴衰其实与大环境有直接关系。近二十几年,互联网、社交媒体兴起,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众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难以琢磨,尽管特效越来越好,投入越来越高,但要拍出爆款大片很难。

好莱坞电影的惨淡折射出美国文化影响力的式微,而文化影响力又与国力密不可分。当美国的国际形象日益黯淡,美国的信誉受到质疑,谁会去看好莱坞电影?

其实在疫情之前漫威宇宙崛起,超级英雄电影崛起,当时就有讨论好莱坞电影越来越烂的问题。大家可还记得当时马丁,科波拉,反正一堆好莱坞大导演说漫威电影模式,正在威胁美国电影之类的话。

疫情是个非常明显的分界线,它显著的改变了大众的娱乐倾向,很多人并不热衷于去电影院看电影,反而更喜欢四仰八叉的窝在家里边吃喝边看,过去由于社交需要,可能还会去影院,但是疫情之后他们有了更多的借口赖在家里看自己想看的,而不是最新上映的东西。

同时经济因素也会有较大的影响,现在较为高端的影音享受不只是电影院能获得,不少游戏大作也能同样带来,而且还多了电影无法达到的互动性。短视频也在蚕食电影/电视剧的市场,随时随地,几分钟的消遣更加适合当今打工人被内卷化撕裂的碎片化时间。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票房差?凭什么要中国观众反思

艺术源于人的情感,而人的喜怒哀乐是长在文化之上的,淡化艺术作品的文化特质的作品就像假花一样,做的再好也没有价值。

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太不相同,虽然在同一个星球上却近似于平行宇宙,情感不搭。源于中国文化的中国人文精神外国神本文化中人难以理解,只有商业大片大致可以到处行走。但也因为缺少核心精神只能靠炫技吸引眼球不可能长久,好莱坞大片在中国越来越淡观众没了兴趣就是这个原因。

这几年,日韩的电影制作水平都在下滑,电视剧制作水平在上升,只有中国电影和电视剧水平均在提升(主要是指工业电影)。其中韩国电影下降厉害,好莱坞降的也蛮多。原因是特效的普及使一线电影编剧转战电视剧。另手机和平板的普及又给了剧作者另外一扇大门,屏幕小,特效流就作用不大,重新回归故事。

电影有三个方向:生意、艺术和思想性。

好莱坞以生意为主,这方面中国差不少,既然做生意不如别人多学习就是了,这只是生意经,无关文化、艺术和思想性。文明的底色是文化、艺术和相思性的画布,西方电影的文化、艺术和思想性方面也很有特点,但我们不必照搬,更没必要自轻。

中国崛起才开始,对中华文明做为底色画布的文化、艺术和思想性在电影领域的演绎水平还有待提高,厚积薄发吧。也不用太赶了,因为这个方向别人也帮不了我们,当然也更取代不了我们。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还在进行经济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上层建筑也必然有一个生长、成长和增长的过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敌视我们的政治势力在不停地说事儿,我们的从事上层建筑领域工作的同胞们只要不被洗脑得太严重,大家也应该宽以待人,毕竟,谁也不是先知和通用型天才,都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

同样,历史是向时间妥协的产物,我们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反思个啥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