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古诗词
这个世界破破烂烂,但总有人在缝缝补补。
公元1079年,苏轼因一封《湖州谢上表》被御史台轮番弹劾,并大量翻阅了他过往的诗文,从鸡蛋中挑骨头,最终定大罪七八条,制造了轰动一时“乌台诗案”。
这也是北宋最著名的一场“文字狱”,牵连甚广。
当时想要置苏轼于死地的人很多,包括宋神宗也动过这样的念头。归根结底,“乌台诗案”本质上就是革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较量,苏轼只是那根出头的椽子。
王安石罢相以后,变法很难再推行下去,宋神宗有锐意进取的决心,而苏轼在诗文里确实有反对新法的语句,这就是神宗恨苏轼的原因。
既然要抓典型,那总得有个倒霉蛋,所以苏轼下狱以后,他自己也觉得生还的几率很小,因此还给弟弟苏辙写了一首绝笔诗: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正是因为这首诗,宋神宗动了恻隐之心,对此案只审不判,一直拖了三个多月。后来,王安石也听说了这件事,便上表奏称: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这句话很有分量,首先王安石是新政的制定者,其次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盛世中兴,如果神宗真处死了苏轼,等于变相承认变法失败,现在还不是盛世。
所以,苏轼在被关了103天后,“乌台诗案”终于有了定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其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并责令不得签署公文。
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现在的“双规”。
在此之前,苏轼一身傲气,身边从来不缺吹捧奉承之人,现在落难了,那些人跑得比兔子还快。
所以苏轼赴黄州任时,朝中无一人相送,当时已经是冬底,天寒地冻,在他出帝都以后,回头望了一眼。没有更多的唏嘘,只是嘴角多了一丝凄凉的笑意。
人在低谷时,才能看出谁是真假朋友。
因为是谪官,到达黄州后,苏轼并没有官舍可住,只能寓居寺院,因此有词《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黄州的第一年,苏轼过得凄凄惨惨,常食不果腹,更不知何为肉味,而且还处处遭人白眼。
当时有个太学生叫马正卿,性格耿直,没有人缘,也不懂曲意迎合那一套,在京师郁郁不志。他很崇拜苏轼,所以就来到了黄州,见苏轼一家生活困苦,遂上表朝廷,在黄州东南为苏轼要了一块坡地,以躬耕自给。
得朝廷恩准后,苏轼将这块地取名“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
这段时期,马正卿给了苏东坡很大帮助,除了帮他要地、建房外,最重要的就是陪伴。这样的朋友,才是患难之交,值得用一生去守护。
在苏东坡的所有朋友中,还有一个最特别的人,他叫巢谷,是苏东坡在眉州的老乡。
巢谷的故事,甚至比苏东坡还精彩。
他出生在眉州一个普通乡农家,字元修,打小就喜好读书,学识渊博,为人仗义,爱结交朋友。学有所成以后,他来到了汴京,打算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
可是,当他看见参加武举的人跨马弯弓,英姿飒爽,当即就决定弃文从武,改学骑射。苦练了几年后,巢谷去应武举,却不幸落榜,但他并没有灰心,听说西北边境一带的人个个英豪,武功高强,于是就开启了游侠之路。
每到一处,他都会结交一些江湖义士,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叫韩存宝的年轻人,见他骨骼清奇,为人豪放骁勇,就与他结为了兄弟,并开始教韩存宝兵法。
在巢谷的指点下,韩存宝果然建功立业,成为了河州一带的名将,深得朝廷赏识。北方少数民族犯边时,朝廷派的将领皆败,遂派韩存宝去平乱。
韩存宝自知韬略不足,就向巢谷问策,后来韩存宝因擅自撤兵,被朝廷追责,死罪难逃。所以他又找到巢谷,跟他说,我一介武夫,死不足惜,只是我的妻儿无人照顾。我这里还有银子百两,无人可托,只能求你去给我妻儿送去了。
巢谷二话不说,当即改名,将银子悉数交给了韩存宝的妻子。之后,韩存宝被处死,巢谷也受到牵连,只得隐姓埋名,暂时躲藏起来,等到朝廷发出赦令才回到眉州老家。
乌台诗案爆发后,巢谷听说苏东坡被下狱,义愤填膺,直言要去京师参与营救。当时眉州的乡邻都说他疯了,本身他和苏东坡也没什么交情,仅仅是同乡而已,况且这种会掉脑袋的事,别人都是避之不及。
幸好,100多天以后,苏东坡被放了出来,巢谷这才松了一口气。
公元1082年,苏东坡的草庐内,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还带来了两样特别的礼物:一小袋蔬菜籽和一张药方。
这个人正是巢谷,他听说苏东坡在黄州过得不好,特意前来探望。而他带来的菜籽,是眉州的特产,俗称“野豌豆”,这让苏东坡欢喜得不得了,当即就写了一首《元修菜》: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
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
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终年系余胸。君归致其子,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菘。马援载薏苡,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塉卤化千钟。长使齐安人,指此说两翁。
这首诗没有一个名句,在苏东坡的所有作品中,也算不上经典,能完整背诵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却是苏东坡笔下最感人一首诗。因为,他和巢谷之间,还有更深的缘分。
此后,“元修菜”也成为了一道经典名菜,无数文人墨客为此抒怀。
值得一说的是,巢谷赠给苏东坡的药方大有来历,称为“圣散子”,后来苏东坡治黄州、杭州瘟疫,用的就是此方,救了无数人。因此苏东坡晚年撰有《圣散子序》,此药方至今尚存,新冠疫情爆发后,曾使用“清肺排毒汤”结合西医治疗,效果奇佳。
而“清肺排毒汤”中的21味中药,有11味出自“圣散子”。
神宗驾崩以后,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滔滔临朝听政,保守派得到重用,苏东坡也高升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再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
苏东坡再复辉煌这段时期,巢谷从未再找过他,一直安居眉州,也不曾跟人提起与苏东坡兄弟的交情。
再后来,高太后薨逝,哲宗亲政,革新派得重用,苏东坡接连被贬,日子越过越艰难。
公元1094年,苏东坡被贬惠州,苏辙贬筠州,巢谷此消息后,从四川徒步前往苏辙处探望,并跟他打探苏东坡的近况,但却没能见到苏东坡。
三年后,苏东坡被一叶扁舟送往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彼时那个地方极度荒凉,所有人都认为,苏东坡回不来了。
因此,巢谷再次找到远在循州的苏辙,表示要渡海去探望东坡。
这一年,巢谷已经73岁,多病缠身,况此去儋州,千里之遥,跋山涉水,连年轻人都经不起折腾。所以苏辙百般劝阻,可巢谷坚持前往,无奈之下,苏辙只好凑了些银两给巢谷,并叮嘱他要照顾好自己,实在不行就折返回来。
遗憾的是,巢谷行船至广东新会时,钱袋遭蛮吏偷盗,并逃往新州,也就是今天的新兴县。巢谷不甘心,循着盗贼的踪迹一路追了过去,等终于追上时,他的人生也走到了终点。
次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苏东坡遇赦离开儋州,听到巢谷故去的消息后,痛哭失声,泪洒当庭。
这个世界,并不总是美好,但总有一些人能让你莫名感动。
73岁的巢谷视苏东坡为知己,能够见他最后一面,成了毕生的心愿。在黄州一年多,他帮助苏东坡开荒垦田,教苏过功夫,东坡常与他把酒言欢,还把他引荐给了黄州太守徐君猷。
徐君猷卸任时,在安国寺建了一座亭子,请巢谷题记,巢谷自知文不如东坡,便谦让给东坡。为此,苏东坡写下了《遗爱亭记》,文成后特别注明:遗爱亭记代巢元修。
后来,苏东坡收到朝廷诏令,转官汝州,见他好了,巢谷就默默离开了。
什么叫知己?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人生能有一位巢谷这样的朋友,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本栏目历时一年精心打造,建议加入书架并收藏,从第一章节开始跟进阅读。
老汉看完了千古野史,名人也是平民。友情不输亲情。
介甫胸怀广若天,仇将恩报子瞻前。乌台诗案非冤枉,轻判处之故事传。。。七绝《王安石拯救苏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