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说//国画的学习是一种修养

海生艺话看艺术 2024-03-20 20:58:45

绘画是一种表达人类主观精神存在的一种语言方式,是一门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记忆来表现人类精神思维的一种艺术活动。

历经千年风霜洗刷,中国画最终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意境成为一门重要的画种,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包含了绘画者效法继承、生活阅历、个性气质、修养底蕴、审美趣味、社会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要想学中国画,就不能忽视对传统的学习。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有它的继承性,并非凭空出现。

中国画的品质有四贵:一贵沉静,二贵精严,三贵高古,四贵有我。

沉静:中国画历来讲究静幽深远,画者不躁,观者静得。一幅好画,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应该给观赏者一种沉静的感觉。哪怕是惊涛骇浪、战马驰骋,也只能是静中有动,大音小声。

恽南田说:”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静贵乎深,不曲不深也。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头亦有深处。绝俗故远,天游故静”。天游就是儒家所说的上下与天地共体,道家所说的浑然于造化为一。所谓无禅不智,非定不生,非静不发, 以冰雪般的纯然心境去作画,自会有佳构。

精严:一幅画是否精严,一看构图,二看笔法。中国画称构图谓经营位置,如同置阵布势。好的构图首先看势,然后再看气场。势走如龙而盘旋不倾,气场圆融而聚气无漏,为佳品。

笔法反映作者的性情和修养,点画如打太极拳,一招一式是“中气古荡”还是松懈轻浮?好的点画往往枯笔湿出,笔笔见骨,如干裂秋风蕴含春雨,高山坠石入木三分,呈现着高韵、深情、坚质和浩气。

高古:高古并非说作品要象古代的,而是说有没有传统的文化意蕴。理清传统文化的脉络,了解历代画家及作品的特点,应该是画家和鉴赏家所具备的素养。独具慧眼的鉴赏家能够从画中的每一笔看出它的出处,在古法基础上是否能看出作者的修行轨迹,创作心境等画外功夫。

高古的另一方面是看画的气韵。气韵生动不只是南齐谢赫的六法之一,它是道,是一种氤氲化生的法则。在中国画里,气韵是画家融入自然的一种忘我而成的画面气象。这种气象是笔墨之神和物象之神相融合的神韵。

​有我:即有传统的文化意蕴,又有个人独特的艺术情怀和技法,是有我。有我并非是盲目地追求风格。当今在“风格立人”的诱导下,有人甚至用狗尾巴沾墨在宣纸上乱拖一气,更有人“为创新而创新,产生了一批浮躁、狂怪、离奇丑陋的东西,就象怪胎一样,新则新矣,让人不睬”。

中国绘画意蕴深厚,博大精深。学习中国画是—种修养,是—种高尚精神的升华与享受。学会画画并不难,但创作一幅好画却很难;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更是难之又难。

​许多人画了一辈子也不得要领,什么原因呢?除了天份和才情的因素,很可能就是一知半解,不求参透,死抠硬摩,苦修无法。

​绘画需要悟,而这个悟,是悟在形上形下之间的精神意会。感悟最终要达到生命的形而上境界。感悟自然的境界需要平时的善养。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这样解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克服物欲和自私,淡泊名利,心中自然有一种大气象,有了这种气象,则可优游回环、畅游生命之乐。

“大气人生、蒙养品格”“人品不高,画格难求其高”。

​绘画作品是视觉形象,而这种视觉形象可反映出画者的心境和品格。清人王昱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种光明正大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其要在修养心性,则理正气清,胸中自发浩荡之气”。画者不修养心性,就没有“浩荡之气”“光明正大之概”,作品必然就会有不正之气。所以画者先贵立品。

​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说:“乃知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奇诡。若是营营世念,澡雪未尽,即日对丘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髹采污墁之工争巧拙于毫厘也”。胸中满是俗事贪念,即便是天天对景描摹,也只能与油漆工争巧而已。明代董其昌也说:“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

要想为山水传神,就要“胸中脱去尘浊”,也就是净化心灵。净化心灵就好像一个葫芦装满了污泥,放到水里必定下沉,倒出一点,它就会浮上一点。全部倒干净再放到水里,你按都按不下去。你别看人类社会发生了多大变化,人类道德水准大滑坡,世风日下,唯利是图,而宇宙中的道却永远不会变。道是正与邪、好与坏的分水岭、净化器,好的升上来,坏得沉下去。

“独往秋山深,回头人境远”,历史上杰出的画家,哪个不是带着压抑、惆怅、向往而独自走入深山?哪个不是弃低俗而慕高远、远离尘俗,秋山问道?!画家即修行者,面对红尘世俗,看你能不能割舍,能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这是一个艺术家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宋代郭熙说:“世人止知吾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庄子说画史解衣盘薄,此真得画家之法。人须养得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郭熙说世人往往把画画当做纯技术活动,其实并非那么简单。画家不但懂得画画的技巧,还具备庄子所要求的创作心态,注重养成慈爱真诚的品行。

石涛也说过:“呕血十斗,不如啮雪—团”。呕血十斗,是技巧上的追求,是获取知识的途经,而啮雪一团,则是精神上的升华。真正导致绘画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是知识,知识并不能代表人心灵的气象。生命的智慧,心胸的宽广,是人意志力的纯化,是人对天命的认从,是弃低俗而慕高远的精神境界。

以冰雪般的纯然心境去作画,自会有佳构。儒释道几乎都认为艺术是心灵的面貌,画是心画,所以先做—个不庸俗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有不庸俗的画。心无修养不可能上通于道,所以由修心到中得心源所产生的画作必然是大境界大气象。

​本来,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的修炼为根,思想品格也是遵循传统美德而后天蒙生的产物。书画艺术同样是修行,而修行就要按照传统美德,善养浩气,淡泊名利,同化真善美。只有注重蒙养品格,方能圆融艺术。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