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2岁了,头发稀稀拉拉,腿脚也不大利索。两年前,我把一生的积蓄掏出来,给儿子在城里买了套房子。那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心愿:让他成家立业,住得舒舒服服。交完钱的那一天,我心里挺踏实,觉得自己这辈子值了。儿子和儿媳挺高兴,他们说:“爸,您就别回乡下了,搬过来跟我们一起住吧,城里条件好,方便。”我心里暖洋洋的,想着以后有孙子孙女热闹的日子。刚搬来的时候,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房子宽敞明亮,我早上去楼下的小公园转转,偶尔跟邻居聊两句。儿媳做饭,虽然清淡,但也合我胃口。儿子工作忙,早出晚归,但每天晚上都会跟我说上几句话。我帮忙看看家,洗洗菜,感觉自己还能出点力。可时间一长,我感觉到了一点不对劲。儿媳做饭的时候,脸上不怎么有笑容了。我帮忙的时候,她偶尔会说“爸您歇着吧,这些我来就行。”可她的语气,总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人。有一次,我把孙子送到幼儿园,回来晚了几分钟,她小声嘀咕了一句:“还是别让爸跑腿了,年纪大了不方便。”那句话刺得我心里一疼。回到屋里,我盯着墙上的钟发呆。难道我真的老了,帮不上忙,只会添麻烦了吗?我开始尽量不多插手家里的事,能不说话就不说话。饭桌上也不大主动开口,怕说错什么让人嫌。有一天晚上,吃完饭,儿媳把桌上的碗筷收拾了,她站在厨房门口,像是鼓足了劲才开口:“爸,这里毕竟是个小家庭,您看是不是也考虑回乡下住?乡下空气好,您老朋友也多。”那一瞬间,我的手微微一抖,筷子差点掉地上。我抬头看她,儿媳低着头,不敢看我眼睛。儿子坐在一旁,闷声不吭。心里像被泼了盆冷水。“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声音很轻,很小心。儿媳摆摆手:“爸,您别多想,就是…这房子本来也不大,我们一家三口住正好,再多一个人…总归有点挤。”儿子还是没吭声。我低下头,盯着桌上的菜碟发呆。那碟子里的青菜炒得油光发亮,可我什么胃口也没有了。回乡下?我那老屋破得快塌了,风一刮,窗户呼呼响,墙皮都掉了一半。可儿媳说得对,这里是他们的小家庭,我是外人,是多出来的。晚上回到房间,我坐在床边,眼眶发热,像是有什么东西要往外涌。我抬手抹了一下,手心湿漉漉的。儿子后来来找我,说:“爸,您别生气,她就是随口一说。”我苦笑了一下,拍了拍他的手:“爸哪有那么小气,我知道。”可我知道,那话不是随口说的。我开始琢磨,回乡下得多少费用,找谁修房子。每个夜晚,我躺在床上,想着这些事情,睡不着,越想越清楚一件事:我该走了。离开的那一天,我没带多少东西。儿媳客客气气地说:“爸,您路上慢点,有什么需要随时打电话。”儿子帮我拎着行李送到车站,临上车的时候,他搂了搂我的肩膀:“爸,乡下安静,适合您养生。”车开动了,我透过车窗看着他挥手,心里酸酸的。到乡下后,修房子的事忙了几个月,总算收拾出能住的地方。老邻居来看我,问:“怎么又回来了?不是说你城里养老吗?”我笑了笑:“城里住不惯,乡下好,老朋友多。”可到了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我才敢承认,心里有多空落。我想孙子,想儿子,想那个明亮的房子。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想,我这辈子,到底值不值?把一生的积蓄给了儿子换房子,换来的却是他们觉得我碍事。可再想想,我又觉得释然:值不值,又有什么要紧?父母这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吗?只不过,心里总会有点遗憾。一个月前,儿子给我打电话,说想接我回去过年。我在电话这头答应得快,可挂了电话,又在想:真要回去,还是别太久,过了年就回乡下吧。这小家庭的生活,终究容不下我这个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