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掉数百亿的华为车BU将盈利,“灵魂”供应商下一步何去何从?

禾颜阅车 2024-03-27 10:15:25

【导语:随着AITO问界自2023年四季度起开始持续热销,华为车BU业务有望在今年实现盈利。而盈利之后的华为车BU,将何去何从?各家车企又将如何来应对这个强势但遥遥领先的“灵魂”供应商?】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在日前举行的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称,今年预计华为车BU能够扭亏为盈。其中,华为智选车业务在今年前三个月已经实现扭亏为盈,而整个车BU业务已经接近盈亏平衡,预计在4月份实现扭亏为盈。

从2021年到2023年,华为车BU分别亏损了100亿、80亿和60亿元。华为车BU是华为体系中唯一不盈利的业务单元,甚至一度有传言称华为要把自动驾驶部门剥离给大众中国。

其实,华为很早就已经凭借其在ICT领域的积累,开始向国内主机厂提供各种零部件。即便当年以灵魂论而著称的上汽,也在一直采购华为的相关零部件。包括AR-HUD、激光雷达、热管理、电驱动、通信模块等各种零部件,早已经进入国内绝大部分主机厂。从整车企业的角度来看,它们最希望华为承担这样的角色;但是余承东和华为最不甘心的也就是把自己局限在这个角色内。

华为车BU何去何从?

由于华为反复重申不造车,对于余承东来说,无论是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博世,还是Tier 0.5级供应商,成为华为车BU短期内唯一可以走下去的方法。随着AITO问界销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北汽、江淮和奇瑞和华为合作的车型已经或即将问世,华为车BU在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下一步,华为将面临这么几个挑战:

1、避免使用华为技术的车型的同质化。随着引入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整车企业越来越多,华为如何来平衡各家整车厂的利益,避免产品出现同质化,实现销量最大化是华为需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华为给各家车企提供的技术的区别比较少,而相关车企的自研能力也是参差不齐。不少车企基本在技术上完全依靠华为的输入,而且也基本没有品牌号召力。如果华为没有在前期做好相关品牌和车型的区隔,那么后期很有可能面临内部自相残杀的情况。而与此同时,由于销量最大的热销细分市场不多,如果使用华为技术的车企都想在这些细分市场布局,那么对于华为来说就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2、让合作伙伴赚钱。对于华为来说,自己盈利之后,就需要考虑让合作伙伴来盈利。只有合作伙伴盈利,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愿意引入华为HI甚至鸿蒙智行模式。以赛力斯为例,其2020-2022年三年分别亏损17.29亿、18.24亿和38.3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73.85亿。加上2023年预计亏损21亿-27亿的亏损,四年时间其累计亏损将达到百亿元。不过,好消息是随着新款问界M7的热销,赛力斯在2023年亏损收窄。如果2024年,AITO问界能够延续去年四季度的强势表现,那么赛力斯在今年也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赛力斯的盈利比华为车BU本身盈利更加具有指标意义。

3、打开合资车企的大门。当下,国内外资车企中采用华为技术的并不多。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合资车企相对弱势,但是合资车企在国内依然有着一定的品牌号召力和比较完善的体系能力。纵观过往几十年的历史,车企的发展都是螺旋形前进。高潮和低谷的交替出现是一个常态。当下,外资车企也在积极和国内新势力合作。大众入股小鹏、奥迪寻求和智己的合作以及Stellantis入股零跑,都表明外资车企在国内市场绝不会束手就擒。所以随着长安、东风和一汽相继和华为合作达成之后,如何撬开合资车企的大门,将成为华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HI模式恐成为主流

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个领域,华为当下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传统车企一方面惧怕和华为的合作,这不仅是华为收费不菲,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它们怕华为获得了整个产业链上的主导权;另一方面,为了在智能网联领域不被其他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它们也不得不开始寻求和华为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HI模式会更加受到车厂的青睐。在这种模式下,华为会向整车企业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其他总成级别的解决方案。但是整个项目最终的主导权还是由整车企业所把控。在华为将车BU业务剥离出来,并得到长安汽车入股意向之后,东风和一汽也正在考虑参股华为车BU的事宜。东风旗下的猛士和岚图,以及长安旗下的深蓝和阿维塔,都将和华为合作,大概率都会是HI模式。

至于鸿蒙智行模式,或者之前的智选车模式,由于在这种模式下,传统车企其实更多只是一个代工者的角色,而华为垄断了从前期规划研发到后期的市场和销售,主机厂对于项目或者产品没有太多的主导权,所以大概率情况下车企并不会太过于热衷这种模式。在如今引入这种模式的赛力斯、奇瑞、江淮和北汽中,除了奇瑞之外,其他几家在国内销量都比较一般。即使是奇瑞,也曾传出过和华为在智界S7项目中存在比较大的分歧,甚至最后都需要车企出通告来平息各方的质疑。

点评

除了引入华HI模式之外,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车企,但凡自己还有一点雄心壮志都不会放弃自研的道路。只有将核心技术真正抓在手上,才不会受制于人。而华为能够做的,只有通过自己过往在ICT领域积累的先发优势,通过持续投入来巩固并扩大自己的领先。也只有技术上的遥遥领先,才能让华为在整个产业链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而对于传统车企来说,随着使用华为技术车型越多越多,华为车BU业务的规模效应也会慢慢显现。如何和华为这样的巨无霸来打交道,将会成为主机厂的一门新学问。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阅读: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