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打败关羽夺取荆州后,也很清楚自己在得了便宜之余,也惹下了大麻烦,他既怕刘备找他报复,又怕曹操南下趁火打劫,所以不得不老妓从良,放低姿态,上书向曹操称臣(注1),并劝曹操称帝。
孙权多虑了,曹操已没心思再南征了,他打仗打太多年,老了,烦了,不如先休息一阵,让刘备小弟和孙权侄子自己拉出去单练。
于是,曹操上表拜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刘备如果不服气,大可以去打孙权,曹操不管。
至于称帝一事,65岁的曹操似乎也该考虑考虑了,毕竟他年华已老,时日无多。群臣也多有劝进者。在大家看来,曹操的天下是自己一刀一枪打来的,“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谈不上篡位,最多只是借用了汉朝这已倒公司的招牌,借壳上市而已,但养许都朝廷这么久,什么“借用费”也该付清了,自立门户,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甚至就连后世的传统卫道士司马光都不得不承认曹操的江山“是夺之于盗手,非取之于汉室也”(邵博《邵氏见闻录》引司马光《历代论》)。
然而,曹操在把孙权的书信给群臣看过后,竟然表示:“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
皇冠虽然漂亮,可又治不了头疼,曹操没兴趣,真想要早就要了,何必等到现在?归根结底,这是刘备孙权自己想要而又不敢要,所以一个个憋着在装-逼,就等我曹操先当出头鸟,想得美!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一直追随在刘协身边从关中到洛阳又到许昌的汉廷太史令王立就常跟皇帝说:“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
可曹操听说此事后,却赶紧让人传话给王立让他不要乱说话:“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曹操虽然多年权倾朝野,但从来都是一个坚定的现实主义者和头脑清醒的政治家,所以才能明心性,淡虚名,知进退。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勇气;明知可为而不为,这是克制。拥有极强的权力欲,却又能克制自己的权力欲,此等深刻的政治定力与政治智慧,令人钦服。
然而,现在这种情况,却有点由不得曹操了。毕竟你轿子已经搭好了,就算你不想坐,大家也非抬不可,兄弟们辛苦了这么多年,总想早一日沾点开国功臣的光。
于是,面对群臣不堪其扰的劝进,曹操只得一声长叹:“子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你们真要抬,以后就去抬我的儿子曹丕吧,他没做过汉臣。
次年(公元220年),春正月,曹操班师回朝,却没有回邺城,而是直接来到了洛阳。
曹操的仕途是从洛阳开始的,他也准备让自己的生命在这里结束。
自从曹操将汉朝的都城迁至许都,洛阳这座废都就更加没人管了,但见宫殿残破,街市萧条,有的地方甚至长满了树木杂草,连人马都无法通行,只能边走边开辟道路。这正是:“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注2)
好在,自从曹操西征马超以来,朝廷迁徙了很多关中、汉中之民至洛阳,民户稍实,还算有了点大城市的气象。曹操遂一路追寻着记忆的影子,来到了他初入仕途的洛阳北部尉官署,叹息良久,然后下令重修官署,并特别强调要修的比原来还要气派。
接着,曹操又下令在洛阳再修宫殿,名字就叫建始殿。一元建始,万象更新,这座充载了大汉王朝与曹操的回忆的千年古都,需要重建,天下社稷,也需要重建。
总之,曹操的初心,在洛阳;曹操迎奉汉献帝,也是在洛阳;他决不能在这里妄行废立之事。
虽然曹操很清楚自己对权力有着超乎常人的迷恋,而他当初匡辅汉室的热血理想也已屈从现实,倒塌异化,成为了一个笑话,但他仍然珍惜自己的初心,毕竟,他扛着历史的车轮走了这么久,即便已回望不到原路,但他真的努力过,他希望无愧于心。
一生汉臣,这是他的赤子性情,也是他的坚守底线。
哪怕必需忍受权欲的煎熬,到死前最后一秒。
而就在这时,孙权将关羽的头颅送至洛阳献给了曹操,此一则邀功,二则嫁祸也。刘备张飞的怒火可不是开玩笑,所以孙权就想移祸于魏,声称自己是奉了曹操的命令才杀了关羽,自己是无奈的是无辜的。
曹操看着关羽那年迈的脸庞,无数回忆涌上心头,不由一声苦笑:“可惜,可惜。”然后命人用樟木雕刻了关羽的身躯,跟首级一起装入樟棺,以诸侯王之礼厚葬于洛阳城南。一招将计就计,轻松化解了孙权嫁祸之计。
虽然曹操觉得惋惜,但关羽之死对他却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关羽刘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杀,刘备必大兴军为其报仇,所以吴蜀几年内必定爆发全面战争。而蜀军若大举攻入荆州,吴必悉国应之,此时便可联弱伐强,割荆州予刘备,而发大军渡江袭吴。不出旬月,吴国必亡。吴亡则蜀孤,当可从容灭之。总之,曹操自赤壁之战后分化孙刘联盟的多年布局,至此已基本成熟,如今只等刘备撕破脸动手,曹魏就可以摘桃子啦!
只可惜,曹操恐怕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这辈子该做的事儿没做完,只好最后花点心思给后代铺好路,希望曹丕到时可以好好利用自己筹谋多年才布下的这个大好局面,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曹操非常明白,天下长期分裂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因为长期战争很消磨国力,而且长期的舆论战争,也会使得曹魏政权的合法性不断遭受质疑,权威遭受挑战。这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后遗症。所以,早统一,曹魏政权的国祚也就能越长,两者成正比。
事实上,这次曹操特意来到洛阳营建宫室,也是打算将曹魏的统治中心从邺城迁过来。当初魏国定都邺城,目的是为了就近征讨袁氏余党、山东海贼与塞外乌桓,以稳固北方;如今北方早已安定,对外作战主要区域也由华北转到了江淮、江汉与秦岭地带;既然战线已经南移西延,那么继续将邺城作为曹魏大本营就不合适了。这些年来,曹操每次从邺城出发南征西伐,都苦于兵员粮饷的长途转运,而如果从洛阳出发,则至少可以省去黄河天险的烦琐以及将近千里的行军路程,来回就是两千里;所以这次曹操即便拖着病体,也要来到洛阳营建宫室,为日后迁都洛阳做准备。
总之,希望后代争气吧,老爹这辈子也差不多了,虽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人终究是逃不过自然规律。想到这儿,曹操忍不住披衣夜起,彷徨忽已久,白露沾衣裳……
曹操在洛阳房地产项目还没搞完,就病如山倒,爬不起来了。躺在病榻上,他唯一的乐趣只剩下回忆,回忆中尽是金戈铁马,无边征尘。薤露行、蒿里行、塘上行、秋胡行、善哉行、苦寒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却东西门行,那一次次行程,一首首诗歌,想来恍如昨日,唱响无数风流。董卓、陶谦、公孙瓒、张邈、张绣、吕布、陈宫、袁术、袁绍、袁尚、袁谭、高干、孙策、孙权、刘表、刘备、马超、张鲁……那一张张脸庞,一个个对手,想来翻腾脑海,惊起无数波澜。
但最后停留在曹操脑海里的,却是他当年在这个洛阳当北部尉的时光,那时他是多么的年轻气盛,抱负满腔,意气风发,青春蓬勃……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呵!……想着想着,曹操只觉头疼欲裂,全身也如散架一般,每个关节,寸寸欲断。
念此一生,戎马三十年,南征北战,平定天下群雄,历经大小战役五十余场,就算是钢筋铁骨铜脑袋,也经不住这样折腾啊!
许久,曹操似乎想通了,脸上一片通脱,于是他开心的扯掉头巾,忽然,潇洒一笑:“不戚年已往,只忧世不治;存亡皆有命,虑之为愚痴……”
正月二十三日,魏王曹操在洛阳病逝,一个月后葬于邺城西面的高陵,享年六十六岁。
注1:《三国志·魏书·钟繇传》注引《魏略》:“孙权称臣,斩送关羽。太子书报(钟)繇……”《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引《魏略》:“太祖以孙权称臣遣贡谘朗,朗答曰:‘孙权前笺,自诡躬讨虏以补前愆,后疏称臣,以明无二。’”
注2:出自曹植《送应氏二首》,作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该年七月,曹植随曹操西征马超,途经洛阳,因其幕僚应受命为五官将文学,行将北上,曹植设宴送别应氏,写了这两首诗。事实上,直到几年后曹丕迁都于此,洛阳都畿仍是“树木成林”,当时的洛阳典农王昶还在这里“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开荒开出大片田地来(《三国志·魏志·王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