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好像总能听到——“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2022年,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论坛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说到:“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彼时,这番未来十年市场寒冬的警示论引来一片惶惶,大多数人也都认为确是如此。
从跨境电商卖家的角度来看,任正非的此番担忧正在发生。
不说日常单量,从欧美传统的年终旺季数据来看,大多数卖家都表示年年不如上一年,“爆单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虽然亚马逊Prime Day数据显示,每年大促期间的销售额和销售数量均有所增长,但具体到卖家,他们表示越来越感受不到Prime Day的氛围,“以往早早开始进入备货冲刺阶段了,现在是年初的货滞销到PD”。
比起过去两年,全球通胀压力有所减缓,但消费者仍捂紧荷包,减少非必要的开支,卖家们的单量也大幅骤降。
而这其中,欧洲市场卖家的日子貌似过得比北美市场卖家要苦。
有一卖家发起的调查显示,超40%的卖家表示,已经在2023年彻底放弃了欧洲市场,只做美国市场;超30%卖家则主攻美国市场,将欧洲作为辅助市场。亿恩网早前接触到的不少欧洲站卖家也纷纷撤离,或是转战北美等其他市场,或是彻底退出跨境圈。
欧洲市场要被卖家抛弃了吗?
“欧洲站太难搞”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美国站和欧洲站,不少跨境卖家的答案是——“美国站,卷;欧洲站,难”。
有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如今在各个社媒平台,有关于欧洲站的讨论越来越少了,问及不再更新内容的他们时,无一不表示因单量减少失去了分享和吐槽的欲望。
“——在美国赚10块,欧洲填坑20块;
——以为全球放开后订单会开始回暖,但连一半都没有;
——不求增幅,只求跌幅别太狠了;
——今年同期订单下滑20个点,成本上升10个点,喝西北风吧;
——星星点点的访问量和单量,让我怀疑过去几年欧洲站是个梦;
——欧洲站的伙计们也做一段时间慈善了;
——广告费、各种税费,每个月的财务核算报表都挺刺激的;
——跨境人最喜欢的‘小众地’,如今闯关难度是地狱级;
——还在坚挺的欧洲卖家都是英雄;
……”
足以见得,欧洲这块几年前的“香饽饽”市场,如今在卖家眼里从肥沃变贫瘠,最直观的便是“出得更多,进得更少”了。
一位做了10年欧洲市场的卖家直言,过去欧洲市场的潜力还未完全爆发,但是因为门槛相比而言较高进而竞争小,此外当地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弱,所以“我们的欧洲站店铺一直表现得比美国站好,利润率高出很多。”
但是好景不会一直维持,自2020年之后,该卖家的欧洲站之旅便生出各种阻碍,这块沃土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其称2020年比他创业跨境电商的第一年表现还要差。
“美国站还好,单量跌幅没有欧洲站那么大。2020年,欧洲站的店铺总体营收下降了200%以上,降幅比美国站高出很多,利润也在骤降。2021年之后到现在,有所好转,但是这个好转是以2020年的表现为参照做对比的,还没有恢复到更早2020年之前的增长水平,而且就现在的市场环境来看,也很难再恢复了。”
该卖家还在纠结,是否要舍弃欧洲站只专注于美国市场,或者考虑东南亚这块蓝海。
部分目前仍在欧洲站的卖家都有如上述卖家的想法,他们认为,现在在欧洲市场就是在苦熬,持续的销售低迷以及极不稳定的边缘环境走势,加大了他们对跨境电商市场经营的不确定性,且去年到今年全球疫情放开,但经济并未得到明显的好转,通胀的放缓没有给单量起到提振作用,因此他们认为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站订单还会持续下降。
除订单下滑以外,成本的急剧上扬也是他们认为欧洲站压力越来越大的原因。
“近两年来说,我们的成本暴增,订单被砍掉半数以上就算了,但是利润掉了很多,现在就是在硬撑。就算降价,单量也完全涨不起来,‘薄利多销’这条路在欧洲走不通。”
“我们单量倒是比前一年涨了一点,但是一算账吧,代扣税务这一项已加上去,整体利润瞬间下滑两成。”
近几年,疫情导致海运频生阻碍,进而导致运费狂涨。此后,疫情放开,但是地缘性冲突多发,海运费仍是起伏不定,维持在较高水平,甚至会出现“一箱难求”的状况,为了保证库存和上架,卖家们即便是面对高价还是要选择发货。
与此同时,欧洲站的合规要求越来越严苛,税费越来越高,甚至不少卖家收到了过去几年的补税通知。
就说今年年初,一大批欧洲站卖家收到了补税通知邮件,时间跨度为2019年-2020年,甚至有卖家收到多封邮件,补缴税款高达数十万英镑。
跨境超级大卖们也深陷这场补税风波,比如:
九号公司子公司SDEBV在2022年委托土耳其供应商CYCLETRON生产一批E-Bike,CYCLETRON提供本地化生产的相关凭证、负责完成该批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工作,但荷兰荷兰海关财政部认为该生产活动并未缴税,要求SDEBV补税及利息总计825.86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470.37万元);
星徽股份子公司SKL收到意大利税务部门税款缴款通知书,涉税年度为2017年-2021年,意大利税务部门认为,2017年-2021年该公司存在未足额缴纳VAT税款的情形,因此需补足税金及罚金合计超642.44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033.32万元)。
卖家们反馈,现下欧盟的税务审查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严,尤其是在英国和德国等严格税收要求的国家,再加上亚马逊也开始对欧洲本土账号进行严格检查,不及时补缴就极有可能会导致店铺关闭。
“做欧洲站,每天都在陷入新的焦虑,对比起来,订单下滑都不算什么了,最怕的各种突如其来的‘老账单’。”
从传统的年终旺季数据来看,不少欧洲站卖家也表示,好久没有唱过丰收赞歌了,往年旺季,全品类都会流量、单量大涨,但现在变得更为平缓,美国站小面积爆单,欧洲站普遍惨淡。
8年欧洲站,如今难破局
总说“幸福是对比出来的”,可能比起上述卖家,做欧洲站8年的Aiden还算有点“幸运值”。
“年年差过年年”,Aiden感慨到。
2014年,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Aiden选择了符合专业就业方向的跨境电商企业。做过Wish平台的运营,之后转亚马逊平台的运营,从只负责美国站到再兼顾欧洲站,Aiden攒了两年的跨境电商从业经验。
“你要想自己单干做跨境,最好先找个运营工作做一两年,在别的跨境电商公司先了解这个行业的一些基本操作,这样自己创业的时候才不至于满头雾水,也能避免一些最基础的坑”,Aiden如是说。
两年从业经验后,Aiden终于开始了自己的“老板梦”。2016年,Aiden从深圳离开,在东莞开始跨境。
“我选择东莞,首先这里成本没有深圳那么高,其次工厂多,采购很方便。”
一直以来,深圳、东莞、广州都是外贸人、跨境人的常驻根据地。深圳是赫赫有名的跨境电商之都,而东莞工厂多、产品种类多,所以Aiden选择在东莞落地跨境创业梦不足为奇。
另一方面,跨境电商最热门的市场一直是北美,即使是2016年全球跨境电商都在野蛮狂飙的时代,欧洲也不如美国,因此,绝大多数卖家都会选择美国市场。
但Aiden毅然选择专注欧洲站,他表示,在跨境电商公司待了两年,深知美国市场竞争有多激烈,虽然那时候还是很容易“捡钱”的年代,但是他更想选择相比而言“小而美”的欧洲市场,“欧洲站那么多个国家,我相信假以时日会和美国市场媲美。”
第一年,Aiden的亚马逊欧洲站店铺没有很高的盈利,忙活了6个多月,到年末算下来还倒贴了2万块,但他并没有气馁,对于创业他认为前期亏本投入是很正常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店铺的单量在正常慢慢增长,运营处于一个顺利的阶段。
比起其他跨境创业者,Aiden也没有抱过任何侥幸心理,产品上架之前的专利问题、店铺的税费问题、欧洲站的各种合规要求,他都足够谨慎,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合规。
这源于他在运营岗时期的经历,彼时他所在公司的欧洲店铺因为专利问题赔了20万,又因为不合规问题被亚马逊封了几个欧洲站店铺。
第二年(2017年)下半年,Aiden的店铺开始正式盈利了,“那年挣了11万!”
“欧洲站只要开始进入正轨,店铺盈利模式健康,利润会比美国站高很多”,这是很多欧洲站卖家跟亿恩网说的。
Aiden也深有所感,“这也是我当初选择欧洲站的原因,虽然门槛会比美国站高一些,各种合规问题显得头疼,但是相对来说竞争显得没那么积累,最重要的是利润可观,不夸张,同样的产品欧洲市场是美国市场利润的3倍以上。”
一直到2019年,Aiden在欧洲市场累计完成了2200万销售额。
他以为会慢慢好下去,但2020年一场疫情爆发,命运之船有所偏航。
以3年为一个周期,2020年-2022年Aiden的店铺销售额“仅”增长了75%,累计销售额不足4000万。
“我定下的目标是最好要翻两倍,但2020年一整年只有600万销售额,2021年卖得最好,我们做的能源类、取暖类产品都迎来了一波小爆发,那一年有超过2000万的销售额。”
这也意味着2022年,他店铺销售额又同比上一年下降了,Aiden坦言:2022年业绩开始下滑之后,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每个月只要保持和上个月相差不大的销售额就是一种幸运。
值得注意的是,Aiden表示虽然第二个3年期的销售额增长了,但其实利润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现在处于的第三个3年期,利润率又同比上一个3年期下降了5个百分点。
销售额预期未达成,利润率又下跌,他调侃道,“当初多少人雄心壮志,现在就有多少人跟我一样紧急‘保命’省成本。”
2023年Aiden没有完成既定的销售额目标,从利润和营收双方面来看,都和前几年的趋势相差较大,他归因于四方面:
1、通胀仍未缓解,消费者的消费压力大;
2、欧洲市场有VAT、EPR、UKCA、关税等成本压力;
3、国际运费、亚马逊平台的配送费屡屡上涨;
4、欧洲市场合规要求日益严苛。
基于以上种种,他表示现在很多欧洲站卖家的日子都没有以前好过。
会放弃欧洲站和其他卖家一样转战美国市场吗?或者两者兼顾?
“暂时还没有这个想法,首先美国市场内卷非常厉害,其次我认为挺饱和的,利润率没有欧洲站高,加上我觉得精力没有那么多,目前还是要专注欧洲站”。
确实,近几年,美国市场的价格战如火如荼,卖家一再卷低价,甚至为了清掉库存,减少成本,不惜“0利润”卖货。
不过对欧洲市场是否有信心,Aiden也表示未来一切都未知,“现在的市场很难有一个准确的风向了。”
欧洲市场只能容下大卖?
事实上,有很多人说过,现在的欧洲站在“淘汰”中小卖家,能有立足之地的只剩大卖。这番言论不好评价,但就大卖财报来看,他们的欧洲市场做得确实不错。
和很多中小卖家一样,多数上市大卖是以美国市场为主,甚至部分只做美国市场,这其中,去年刚上市的致欧显得像个“异类”,因为其主要市场是欧洲。
从致欧的招股书和最新财务年报来看,欧洲市场为其总营收贡献了大半。
2020年-2023年,致欧来自欧洲地区的营收分别达到23.91亿元、35.75亿元、30.65亿元、37.29亿元,占其总营收的60.26%、60%、56.99%、62.31%。
除了在亚马逊、eBay开设美国站和欧洲站店铺以外,致欧还入驻了欧洲第一家专注于家居DIY和园艺市场的电商平台——ManoMano,该平台业务涵盖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国家。
2020年-2022年,致欧在ManoMano平台上的营收分别达到为1.22亿元、1.73亿元和1.44亿元,占线上B2C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71%、3.58%和3.33%。
致欧还入驻了法国本土最大的全品类电商平台——成立于1999年的Cdiscount,且在2020年-2022年,其在Cdiscount平台上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93亿元、1.亿元、0.8亿元,占线上B2C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2%、2.28%和1.84%。
在德国,致欧入驻了当地最大的时尚和生活平台——OTTO,2022年、2023年该渠道分别带来了1.38亿元、2.5亿元的营收,占比从2.57%提升到4.18%。致欧在2023年年度财报中表示,其在OTTO平台业务发展迅猛,贡献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99%,占比提升了1.61个百分点。
欧洲业务增长强劲,直接或间接推动2023年致欧净利润同比增长超65%。
为持续深耕欧洲市场,提高配送时效,致欧还构建了海外“自营仓+平台仓+三方合作仓”的仓储布局,在德国、英国等地建造自营仓,截至2023年年底,致欧位于德国、美国、中国、英国的境内外自营仓面积合计超过28万平方米。
在欧洲地区三方仓方面,致欧持续优化,在法国等市场新设前置仓,分散德国中心仓直接面向全欧发货的分拨压力,逐步提高法国、西班牙等前置仓发货占比,使其在欧洲地区自发配送时效大部分实现了3-4日送达。
可以看出其对欧洲市场的大手笔投入,这也正验证了其对欧洲市场的持续“买股”。
不仅仅是致欧,还有赛维、安克等超级大卖在看好欧洲市场。
作为赛维的第二大市场,2020年-2023年,欧洲地区的营收分别有9.54亿元、9.59亿元、5.56亿元、4.99亿元,占总营收的18.17%、17.24%、11.34%、7.64%。
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赛维时代也表示,是因考虑到欧洲政治和经济环境的波动,所以主动收缩了欧洲业务,因此收入增长不明显,2024年会逐步加强投入,今年一季度欧洲市场已扭转了下跌趋势,恢复至正增长。
2020年-2023年,欧洲市场分别为安克带来了18.23亿元、25.42亿元、28.29亿元、36.8亿元的营收,占总营收的19.49%、21.02%、19.85%、21.02%,占比在小幅度提高。但从去年来说,安克在欧洲市场的营收同比2022年增长了30.07%。
比起中小卖家,或许大卖更扛得住欧洲市场的各种严苛条件的筛选,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强,但他们同样饱受欧洲市场成本之殇。
以致欧为例,2021年,致欧在欧洲航线的海运费实际结算价的平均价格较2020年上涨了250.82%,导致其主营业务成本因此显著上升。2020年-2022年,海运费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分别为6.83%、15.59%和16.58%。
今年一季度至今,欧洲航线的海运费又在升高,在消费相对疲软的情况下,无论是中小卖还是大卖,在欧洲市场普通都面临着售价下行、成本高企、实际消费意愿及能力降低的压力。
欧洲市场会好转吗?中小卖家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突破单量瓶颈了?“淡季”模式要成常态?无论是黑五网一大促还是圣诞等假日旺季,都是“黄昏季”?
伴随着增长放缓的现实因素,跨境卖家在欧洲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能否迎来反弹,危机之下能否寻找到其中的“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