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在中国观众心中最帅的法国男演员,甚至是最帅的外国男演员,他的名字,毋庸置疑会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不二之选。
1979年,改革的春风吹到了电影界,第一批外国电影的译制和引进中,他的身影格外夺目,让无数观众留恋。
一晃岁月如梭,两年前安乐死的谣言令大家惊觉美人迟暮,而美丽终将像漫漫银河划过的流行,短暂但璀璨。
就在前天,8月18日,他因病离开了我们,享年88岁的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定格在了银幕之上。
阿兰·德龙
在银幕的世界里,阿兰·德龙是不朽的传奇,他的名字如同一首永恒的诗篇,被世人传颂。
《佐罗》可以算得上是阿兰德龙最具中国特色的印记之一了,这部影片不仅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引进的外国影片之一,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当时7000万中国观众的目光。
《佐罗》的故事背景设定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南美洲,讲述了那里的贫苦人民对抗强权的英勇斗争。
在这部电影中,德龙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懒散胆小的假总督唐迭戈,另一个则是蒙面大侠佐罗。
他以精湛的演技,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之间自如转换,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表演才华。
在影片中,德龙扮演的假总督唐迭戈,以其滑稽可笑的形象让观众忍俊不禁。
而当他化身为佐罗,那黑衣黑帽黑色面罩的装扮,以及从城墙跳上马背的经典动作,更是成为了他在中国观众心中的标志性形象。
他所展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绅士风度,不仅影响了至少三代中国观众对男性的审美观,更一度成为中国女性的择偶标准。
甚至多年后,演员蔡明还在1996年的春晚小品《婚姻变奏曲》中提到,「理想中的丈夫就是阿兰·德龙演绎的佐罗似的男子汉。」
《佐罗》虽然在阿兰·德龙辉煌的电影生涯中并不被视为其代表作,但它在特定时间里,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绽放出了不同寻常的光芒。
阿兰·德龙的演艺之路,始于1956年的一次偶然邂逅。
那时的他,20岁刚刚出头的年纪,因为违反了军纪被开除,在巴黎的大街上陷入一场存在主义式的危机。
但是就在这一年,他接受了法国电影导演伊夫·阿莱格雷的邀约,出演了阿莱格雷的复仇惊悚处女作《当女人插手》(1957年),这也是德龙在大银幕上的首次亮相。
在阿兰·德龙星光熠熠的演艺生涯中,他的感情生活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戏里戏外形成有趣的互文。
1958年,年仅23岁的阿兰·德龙已经站在了事业的起飞点。那一年,他与曾扮演“茜茜公主”而名声大噪的奥地利演员罗密·施耐德共同出演了爱情电影《花月断肠时》。
在这部影片中,两人不仅在银幕上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更在现实生活中陷入了热恋。
这段情感的纠葛,如同他们所演绎的电影情节一样,充满了戏剧性和浪漫色彩。
阿兰·德龙与罗密·施耐德的结识不仅为他打开了情感的大门,更为他的演艺事业带来了转机。
在与施耐德的合作中,德龙的才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使他成为众多导演眼中的热门人选,一跃成为备受追捧的男主角。
阿兰·德龙在雷内·克莱芒导演的电影《怒海沉尸》(Plein Soleil,1960)中的表现是其职业生涯中的一个亮点。
在这部电影中,德龙饰演的角色是汤姆·雷普利(Tom Ripley),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角色,他的表现赢得了评论界和观众的广泛赞誉。
德龙成功地塑造了雷普利这个角色的多面性,从一开始的温文尔雅到后来的冷酷无情,他的表现展现了角色心理变化的细腻层次。
同时被阿兰德龙吸引的大导演还有维斯康蒂,彼时的他正在为《洛克兄弟》寻找主角。
阿兰·德龙饰演的角色洛可(Rocco),是一位从西西里岛搬到米兰的贫困青年。在米兰这座大都市的喧嚣中,洛可的挣扎和奋斗显得尤为突出,他的形象成为了城市边缘小人物的缩影。
《豹》(Il Gattopardo)是两人的二搭,这部由卢基诺·维斯康蒂执导的电影,以其精致的现实主义风格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片,更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和社会变迁的杰作。
阿兰·德龙在影片中扮演的唐克雷迪,是萨利纳亲王的侄子,一个落魄的贵族。
他的形象复杂而立体,既有着贵族的血统,又有着投机者的精明。他参与红衫军革命,娶了有钱的新市长的女儿为妻,当革命成果被交还给国王时,他又能迅速转身加入皇家军队,继续他的权力争夺游戏。
在《豹》中,唐克雷迪在红衫军的战役中负伤,用眼罩遮住了半边脸。这个形象既显得英勇,又带有几分神秘和危险。
德龙的迷人魅力让这个角色更加吸引人,即使他的行径可能略显卑鄙,他的欲望可能略显狰狞,但观众仍然愿意谅解他,甚至愿意为他献上一份忠诚。
在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杰作《蚀》(L'Eclisse,1962)中,阿兰·德龙以他那特有的魅力和深刻的内在表现力,成功塑造了股票经纪人皮埃罗(Pierrot)这一角色。
这部电影不仅是安东尼奥尼著名的“现代爱情三部曲”的终章,还荣获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的殊荣。
在《蚀》中,德龙饰演的皮埃罗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身上既有对女性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又有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冷漠和距离感。
这种矛盾的情感状态,被德龙以他那精准而深邃的演技完美地展现出来。
《蚀》这部电影,通过安东尼奥尼的导演视角和德龙的精湛演技,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现代社会中的爱情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它不仅是一部艺术上的杰作,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阿兰·德龙在影片中的表演,无疑为这部电影的成功和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阿兰·德龙在《独行杀手》(Le Samouraï)中的表现,无疑是他演艺生涯中的一个高峰,这部电影由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执导,以其极简主义风格和黑色电影的深沉氛围,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杀手形象——杰夫·科斯特洛。
德龙在这部影片中塑造的科斯特洛,是一个沉默寡言、眼中充满忧郁的角色。他以雕塑般俊美的身形和充满力量与优雅的动作,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内心深处充满痛苦和孤独的杀手。
这部电影不仅展示了德龙的演技,也反映了黑色电影的特点——复杂的人物、模糊的道德界限和充满悬疑的剧情。
德龙的表演,与梅尔维尔的导演风格相得益彰,共同创造出了这部充满艺术美感和社会深度的电影作品。
在港片中,许多导演如吴宇森和杜琪峰,也在他们的作品中借鉴了《独行杀手》的元素,向这部经典作品致敬。
阿兰·德龙的杰夫·科斯特洛,成为了跨越文化和时代的电影符号,永远铭记在电影艺术的殿堂之中。
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的悼文:
"无论是《克兰先生》还是《洛可兄弟》,无论是《豹》还是《独行杀手》,阿兰·德龙塑造了无数传奇角色,令全世界为之着迷。
他用那张令人难忘的面庞,深深触动了我们的生活。忧郁、受欢迎、神秘,他不仅仅是一个明星:他是法国的一个象征。”
*本文作者: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