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
真知堂按:说到夏朝的起源,鲧无疑是绕不过去的。鲧是大禹的父亲,但《山海经》中说到鲧和禹的事迹之时,却用了“鲧复生禹”这样一句话。后世对此均无法解释,于是有了“剖开死去的鲧的肚子,大禹诞生”的神话。真知堂也是直到最近才找到了正确答案。这句话乃是“鱼妇生鲧”的误写。此事,隐藏了夏朝起源的真实密码。
鲧的生平真知堂上古史:鲧,乃是大禹之父。鲧之父是颛顼高阳氏。鲧是黄帝直系后裔,和帝舜出自同一先祖。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史记 夏本纪》
帝舜的世系比鲧要详细得多。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史记 五帝本纪》
鲧和大舜是同时期人,《尚书尧典》记载,帝尧用鲧治水,七年没有成功。大舜后来则用鲧之子大禹治水,取得了成功。
真知堂上古史:鲧又被称为崇伯鲧。先秦时期有不少文献记录了鲧的事迹。据说他是第一个筑城的人。
《世本》载:“鲧作城。”
《吕氏春秋·君守篇》:“夏鲧作城。”
汉朝人对此深信不疑。
《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原道训》:“昔夏鲧作三仞之城。”
鲧治水的方法是鲧湮河水,也就是用堵的方法治水。
《尚书洪范》:鲧湮洪水,汨陈其五行。
真知堂上古史:水涨的越高,鲧砌起来的堤坝越高。就是鲧治水的真实写照。史书记载的鲧筑城,和鲧湮洪水应该指的是同一事。
庄子 借墨子之口说明,大禹治水初期,也是采用这一方法。
墨子称道曰: “昔禹之 湮 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庄子 天下》
鲧复生禹的神话故事鲧又是怎么死的呢?
《尚书 舜典》说是帝舜“殛鲧于羽山”。
《山海经》中写的是“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国语》也有类似说法。
《国语·周语下》:“舜之刑也亟鲧。”
真知堂上古史:二书皆为上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文献典籍,言及于此,鲧死于羽山或羽山之野应该是比较可信的上古故事。
但奇怪的事情就此发生了。鲧死后生了大禹!
这事起源于吕不韦的《吕氏春秋》。
“舜于是殛之(鲧)于禹山,副之以吴刀。禹不敢怨。”——《吕氏春秋》
但后来的人们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鲧死后三年没有腐烂,不知道是谁用吴刀剖来鲧的肚子,大禹生出来了。
《归藏·启筮》转引自《路史·后纪》:“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
一说鲧化成了黄龙。
《归藏·启筮》转引自《山海经》郭璞注:“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
再往后人们就把《山海经》中“鲧复生禹”解释为“鲧腹生禹”,说禹是从鲧肚子里出生的。
因此,有学者认为,鲧乃是女性!还有人认为,鲧生禹代表的是男性生育神话,是男权向女权争地位树威信的一种功利性手段。(李详林《鲧复生禹女性独立生殖神话的置换变形》)
真知堂上古史:《竹书纪年》则不采用这种说法,“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己 。 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纽 。”
战国典籍《世本》也不采用此说。下文中高密即禹。
“鲧娶有莘氏女,是生高密。”《世本》
大禹到底是父亲鲧生的?还是母亲修己生的?
其实不难得出答案。人皆有母,除非他是神!
真知堂上古史:说鲧生禹,可以解释得通。上古贵族以父系为准的话,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说的乃是传承。并不是后世的生殖之意。
鲧生禹容易解释,但鲧复生禹的复,又如何解释呢?不论是解释为鲧死而复生还是鲧腹内生禹,都是非正常现象!难道大禹真的只是神话吗?
楚辞《天问》给出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在战国晚期,人们还没有鲧复生禹的说法。
吕不韦的文章中写的很明白,鲧死的时候,禹看到了不敢吭声!
舜于是殛之(鲧)于禹山,副之以吴刀。禹不敢怨。《吕氏春秋》
西汉刘秀编辑《山海经》,才有了“鲧复生禹”的说法。
后人把二者糅合,演绎成了“鲧死三年不腐,剖之以吴刀,大禹出生”的神话。
真知堂上古史: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但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
《山海经》是鲧复生禹神话的始作俑者,为何它会这么写呢?
遍寻古籍,真知堂终于在屈原的《天问》中找到了破案线索!
“永遏在羽山, 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看到没?说鲧死后三年尸体不腐,原来也是有所本的!最早说这个话是屈原!
屈原死于公元前278年,战国终于前221年。屈原的说法,乃是战国后期贵族们普遍的认知。但屈原对此事无法解说,因此有了《天问》一诗!
伯禹愎鲧,这个愎就是刚愎自用的愎。意思是执拗、固执。
东汉王逸注解《楚辞章句》曰:“禹,鲧子也。言鲧愚狠,愎而生禹,禹少见其所为,何以能变化而有圣德也?
按照他的解释,语句就应该是“鲧愎生禹”。
大家看到没?这样就和《山海经》鲧复生禹挂上钩了!
真知堂上古史:但是,屈原明明说的是“伯禹愎鲧”而不是“伯鲧复禹”!所以历代对王逸的解释多不以为然。
又有人认为是“伯禹腹鲧”的腹字通假。闻一多则直接把屈原的原文改成了“伯鲧腹禹”,这样就和《山海经》等文献匹配上了。
事实上屈原的原文真的是“伯禹愎鲧”。并不是“伯鲧腹禹”!
真相大白伯禹愎鲧,乃是屈原的原文!他的年代是战国晚期。屈原死于公元前278年。
鲧复生禹,乃是《山海经》,它编辑的年代是西汉初年。编辑者刘秀,死于公元23年。
屈原之说,早于《山海经》出世之日大约300年。
真知堂上古史:伯禹愎鲧,应该本为伯禹复鲧或伯禹腹鲧。战国时代各国文字不统一,通假现象极为平常。
不要走开,精彩的部分来了!伯禹的伯乃是爵位,可以省略。
伯禹愎鲧=伯禹腹鲧=禹腹鲧=禹腹生鲧=鱼妇生鲧=鱼凫生鲧!
鱼妇是谁??它就是古蜀三王之鱼凫王!鱼凫和鱼妇乃一音之转。
《山海经 大荒西经》记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庄子》曰:“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鱼妇和禹一样,都有偏枯(半身不遂)的毛病!大禹是遗传了鱼妇之病。
鱼妇生鲧!鲧生禹!
鱼妇乃是鲧之父!
也就是说,鲧之父并不是颛顼,在鲧和颛顼之间,最起码还有鱼妇一代!
屈原是楚国王族,乃颛顼后裔。在他的诗歌中,他自述身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真知堂上古史:鲧,禹,都是颛顼后裔。屈原说的,乃是他们自己的先祖历史。可信度极高。
所以,所谓的伯禹愎鲧,就是伯禹腹鲧,他没搞错!
只不过,他漏了一个字-生。
(伯)禹腹(生)鲧。
鱼妇生鲧,这是鲧的世系,是屈原族人口口相传的先人世系。到了屈原时代,已经过去了1800年,屈原对此也无法解释,所以才有了《天问》!
但他却给了后人找到真相的钥匙!
结语真知堂上古史:秦始皇焚书之后,西汉人刘秀所编辑的《山海经》极有可能是和《尚书》一样,是从伏生这样的大儒口中听来的。鱼妇,乃是颛顼后裔。这一点《山海经》记录的很清楚。鱼妇生鲧和禹腹生鲧同音,抄写者直接抄错。
主编刘秀读后一想,禹腹生鲧,这不对啊!于是自作主张就把这句改成了“鲧复生禹”,就像闻一多等后人把屈原的“禹愎生鲧”直接改成“鲧腹生禹”一样。
而《山海经》本就是上古口口相传,‘鱼凫生鲧’被楚国人记录为“禹复(生)鲧”,再被刘秀改成“鲧复生禹”。鱼妇生鲧这一历史事实,就这样变得面目全非了。
后人再加以演绎,变成鲧死后有人用吴刀剖开遗体,大禹出生的神话。这才是《山海经》“鲧复生禹”神话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
本研究结论为真知堂独家,首发于今日头条平台,时间为2024年3月25日。欢迎转发,请勿剽窃。感谢您的点赞和支持。
这事,你怎么看?留下你的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