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第一爱将,比许世友还受宠,任何风浪都无法动摇其地位

璟言看历史 2024-05-03 05:55:4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纵观中国军事史上的诸多将领,能够让伟人毛主席认可的人可以说凤毛麟角,而今天的主人公被称作“主席的第一爱将”,甚至比我们熟知的许世友将军还要受宠,即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的地位依旧稳如泰山,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

他就是韩先楚上将,一位有勇有谋的常胜将军,更是许多我军将领心中名副其实的“战略奇才”。

一、穷苦孩子变“军神”

1913年,韩先楚出生于湖北红安,自幼家境非常贫困,为了糊口他当过羊倌、篾匠,可生活依旧困苦不堪,吃饱饭都成了一种奢望。

十四岁那年,韩先楚参加了黄麻起义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者。1930年10月,他参加了孝感红军游击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大部队一起在黄陂、孝感、罗山一带与敌进行游击斗争。

作战期间,韩先楚勇猛顽强的表现给身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可他依旧不改勇猛的作风,很快又被提拔起来当了班、排、连干部。

1933年4月,韩先楚所在的鄂东北红军游击总司令部的特务四大队被整编到红二十五军。

长征期间,红二十五军有效实施了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计划。为此,蒋介石派出大量兵力前往湖北、河南一带进行堵截,企图将红二十五军歼灭于转移途中。

在转移作战阶段,作为连长和营长的韩先楚多次率领部队承担冲锋突击、破阵歼敌等战斗任务,展现出了极强的作战能力。尤其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的战斗中,更是让韩先楚一战成名。

1934年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在独树镇进行转移作战时,突然与国民党一个旅和一个骑兵团遭遇。当时由于天气寒冷加上补给不足,红军战士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境地。

面对困难的局面,韩先楚所在的营率先出击,他本人更是奋勇杀敌,令敌人感到胆寒。战斗期间,手持大刀的他多次与对方展开白刃格斗,令人肃然起敬。

天黑以后,天气变得更加恶劣,使得部队行动变得困难,为了防止敌人趁势袭击我军,领导果断决定将部队迅速带离危险区。紧接着,红二十五军在韩先楚的带领下忍受着极度的饥饿和疲劳,又率部队顶风冒雪踏上征程。

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初期的关键一仗,在这场战斗中韩先楚以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让所有人对他的作战指挥能力有了认识!

在之后的战斗中,韩先楚更是将勇猛顽强、有勇有谋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还曾救过开国大将徐海东的性命。

当徐海东抵达陕北后,便大力向毛主席推荐韩先楚:“当初如果不是韩先楚同志,我很难从敌群中突围出来。”这也让毛主席第一次注意到了韩先楚的能力。

1937年初,表现优异的韩先楚成功进入红军大学,成为第二期的一名普通学员。

八路军改编后,韩先楚担任了115师344旅麾下的688团的副团长。成为副团长不久,韩先楚就跟随徐海东参与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战斗中韩先楚身先士卒,给徐海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战后,韩先楚又来到689团担任团长,一年后韩先楚率领689团与晋东南兄弟部队开辟了冀南抗日根据地,让八路军的敌后战场范围扩大了数倍。

可以说,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韩先楚的表现令人赞叹不已,总能在关键的时候给敌人一记重拳。

“惟楚有才,先楚为例”,是战友们对他个人能力的最好褒奖。从此,八路军辉煌的战史中,终于出现了韩先楚的名字,而他也成为八路军中独当一面的战将。

如果说在反围剿和抗日战争中,韩先楚的表现是让人眼前一亮外,那么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韩先楚彻底将自己的军事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他彻底叫响了“主席第一爱将”的名号。

二、“旋风将军”屡立战功

从一个普通的小篾匠,成长成一位合格的军事将领,韩先楚光荣的军事生涯令人艳羡。

红军独树镇战斗让他声名鹊起,抗日战争让他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天才,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离不开韩先楚的运筹帷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韩先楚被派往东北负责创立东北解放根据地,并在次年二月成为东北民主联军四纵队的副司令员。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议”,国共内战爆发。当年10月,新开岭战役作战期间,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韩先楚决定将全纵队的火炮统一压制山头上的敌堡的火力,支援、配合步兵突击强攻。

结果不出韩先楚所料,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原本困难的战斗就轻松结束,曾被称为“千里良驹”的国民党第25师被全部歼灭,创造了一个重要的记录。

为了表彰四纵队的作战表现,毛主席还亲自起草了中央军委嘉奖电报。

随后在“四保临江”战斗中,韩先楚又制定了更加详尽的作战计划,率领部队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

进入到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在当年的“秋季攻势”中,成功在威远堡战斗中歼灭了国民党第53军第116师。

作战时,韩先楚指挥部队主力直插入敌人师部,让敌人感受到了“旋风将军”的威力。之后,同时以部分兵力对驻扎在西丰的敌人进行打击,目的是全部消灭他们。

虽然这一方案风险很大,但在实际操作时却非常奏效。三纵如狂风骤雨一般消灭了116师,还俘虏了对方的师长,累计毙伤俘敌八千余人。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三纵队,此后该部队又参加了辽沈战役的多场作战,包括攻打义县、锦州等重要战役,累计共歼敌一万六千余人。

锦州战役结束后,东野又将主要兵力投入到围歼廖耀湘的战斗中。

作为国民党军主力中的主力,廖耀湘麾下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不仅是嫡系中的嫡系,更是国民党部队的纯主力,能够与这样的对手进行交手,对于东北野战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0月26日拂晓,围歼廖耀湘的战斗正式打响,当晚三纵下属的第7师就在一个叫胡家窝棚的村落歪打正着地发现了“大鱼”——廖耀湘的指挥所。

也正因为这场战斗,让廖耀湘的西进兵团陷入到了群龙无首的状态,也最终让廖耀湘成为了东北野战军的俘虏。

1948年11月,东野第三纵队被改编为第40军,韩先楚成为该军的首任军长。之后该部队又参与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先后解放了天津、武汉等多座重要的城市。

而在海南岛战役中,韩先楚更是将指挥作战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作战前,韩先楚制定了战斗计划,亲自部署兵力。同时他还组织部队,反复演练渡海作战的要领,确保战斗的胜利。

一切准备就绪后,韩先楚率领先头部队成功登陆海南岛,经过一番浴血苦战,最终赢得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中,韩先楚又指挥大名鼎鼎的三十八军南征北战,用三个军的兵力突破三八线直捣汉城,创下了我军战史上的奇迹。

三、传奇一生,名垂青史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韩先楚历任中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

1955年,中央决定授予战功卓著的军事将领不同的军衔,其中在授予上将的初期名单时,毛主席没有看到韩先楚的名字,询问后得知有人认为韩先楚的资历,不够评选上将的资格。

面对这一情况,毛主席感到非常不满意,说道:“韩先楚虽然年轻,但是却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在解放海南岛战斗中,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在毛主席的干预下,韩先楚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据说,在美国、苏联等国为中国将军所建立的档案中,在上将一栏中,韩先楚的档案是最全面、最丰富的。原因就在于他仗打得多,也打得奇,得到了国外军事专家和将领的积极认可与好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少军事将领都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了指挥岗位,但韩先楚的位置却非常稳固,还曾被派往重要的大军区担任要职,体现出了他在军中的重要地位。

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时,韩先楚多次下部队勘察,凡事亲力亲为,目的就是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了解他们的困难并予以解决。

韩先楚的秘书曾回忆道,一次去内蒙古的一处偏僻的边防哨所视察,当晚韩先楚拒绝了军区提供的休息场所,而是执意要住在站里。

但当时有规定,高级干部是不能住边防连的,最终在叶剑英的首肯下,韩先楚才得以住在哨所里。

之所以要这样做,韩先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因为在视察时,他就发现当地缺乏可用的水资源和蔬菜,这就对战士的营养造成了影响。

于是在视察结束后,韩先楚要求边防哨所想尽办法种植可食用的蔬菜,并要求战士尽快勘探打井,解决水资源稀缺的问题。

同时韩先楚还下令,以后任何视察哨所的干部,不允许吃站里的蔬菜水果,而是要自带食品,目的是把好东西留给战士们,帮助他们补充营养。

从领导岗位退休后,韩先楚经常走访基层,与百姓、干部们进行交流,人们对这位和蔼可亲的“老首长”有着很好的印象。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韩先楚依旧关注军队的改革与发展,甚至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还关心台海问题,期待台湾能够顺利回归祖国大陆。

弥留之际,他最后留下的话语非常简单,就是:“台湾,台湾。”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永远闭上了他的双眼,一代战神最终走完了伟大且传奇的一生,终年73岁。

结语

曾经有人问过许世友上将,您最认可的解放军将领是谁时,老将军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是韩先楚。”

问起原因,许世友将军非常干脆:“有勇有谋!”简单的四个字就准确地概括了韩先楚波澜壮阔的一生。

本文由“璟言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