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人有了堪比兼性食腐动物的胃酸?

安心妈妈也是爸 2023-09-22 16:41:08

在动物界,食腐动物的胃无疑是最强大的,因为腐肉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是有毒的,里面不仅有有害的细菌、微生物(比如寄生虫),还有尸胺、腐胺这些具有毒性的物质,而大多数动物的胃酸无法消灭这些有毒物质,食用之后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但是,这难不倒食腐动物,它们强大的胃酸甚至能够将金属腐蚀,更不用说腐肉中的有害物质,当然,也有一些有害物质是它们不能分解的,那就是代谢掉或者直接与一些微生物共存,完美的诠释了“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这句话。

但是,你可能没想到,看似脆弱的人类却有着堪比兼性食腐动物的胃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人类强大的胃酸

从食性上看,动物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其中以植食性动物的胃酸最弱,这是因为这些动物的食物包含了大量的植物纤维,如果单纯的靠胃酸是很难将其它们“一网打尽”的,所以这类动物基本上都与大量的肠胃细菌共存,靠细菌来分解这些“难啃的骨头”,于是多重分化的肠胃结构就出现了,这就导致了它们的胃酸PH值只有3-5之间。

而肉食性动物的胃酸在动物界是最强的,比如老虎的胃酸PH值通常在1-1.2左右,这已经是强酸的范畴了,而蛋白质极不耐酸,所以即便大块的吞下不经过咀嚼,胃酸也能将肉消化到渣都不剩。

不过,在食肉动物中,还有一个更强大的类群,它们就是食腐动物。食腐动物是大自然中的分解者,根据食腐的专化程度,又可分为专性和兼性两大类,所谓的专性就是像秃鹫这样主要以腐肉为食的动物,它的胃酸在0-1之间,比普通的食肉动物强多了。

而兼性食腐动物其实囊括了大多数的食肉动物,比如花豹、狮子、豺、狼、鬣狗等等,这些动物对肉是来者不拒的,遇到腐肉也会吃,这类动物的胃酸在1左右,比专性的弱,比普通的食肉动物强一些。

说完了野生动物,我们再来说一下人,人类是杂食性动物,按理说,胃酸应该在普通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取个平均值应该在2-3之间,但是人类的胃酸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大,成年人在进食后分泌的胃酸PH在1-1.5之间,与许多食肉动物一样,接近兼性食腐动物。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人在不同状态下胃酸的PH值是不同的,这取决于饮食习惯、健康状况等等,根据这些不同的状态,人胃酸平均在0.8-3.5之间浮动,发现吗?人的胃酸PH值甚至能直逼一些专性的食腐动物。

但很奇怪,人又不食腐,而且植物性食物占比,尤其是淀粉类、蔬菜占比还更大,按理说人的胃酸应该是接近食草动物才对,为何人会有如此强大的胃酸?显然在进化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了一些事,导致了人类的胃酸出现了这种情况。

是什么造就了人类强大的胃?

人类强大的胃酸其实是源于整个的进化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从人类最早的直系祖先-南方古猿说起。

早在距今约300多万年前,南方古猿其实与如今大多数的灵长类动物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杂食性动物,这种食性就意味着南方古猿要吃肉,结合当时大脑的进化程度就是“丫鬟的命,却得了公主的病”。

想要吃肉还没有能力,当时的南方古猿只能靠偶尔捕猎和节肢动物为食,这导致了他们也会去吃一些其他食肉动物吃剩的肉,再加上当时吃的都是生肉,其中含有许多的细菌,甚至是寄生虫,所以大淘汰就开始了,显然那些能分泌强胃酸的个体能够尽可能少的被细菌和寄生虫所感染,最终得以存活下来。

这种情况至少持续到了距今约100万年,直到原始人类开始使用火,才慢慢的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但是此时人类堪比兼性食腐动物的胃酸PH值已经形成了。不过,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何吃熟食后,人类依然没有改变胃酸的PH值?

首先,虽然人类从距今约100万年前就开始使用火,但是火的使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人类吃的肉主要还是以生的为主。

其次,早期人类储存肉的能力非常有限,人类是群居动物,这使得人类在不断的进化的过程中,捕猎的猎物也越来越大,此时出现了一个问题:肉是有了,该怎么保存呢?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肉的变质腐烂,人类依然是度过了很长时间的一定量摄入腐肉,而且肉放置后还容易招蛆虫,这同样需要强大的胃酸来处理,就这样直到人类有了风干、烟熏、腌制能力后,才逐渐的结束了吃“不卫生”的肉的习惯,所以,短时间内,人的胃酸依然保持着相对原始的能力。

最后

人类的胃酸PH值是数百万年形成的,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况且在如今,人类不断的在增加自己摄入食物的肉食占比,这更是导致了人对胃酸PH值相对较低的需求,所以,在未来,除非人逐渐的调整肉食占比,不然胃酸的值还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依然接近兼性食腐动物。

不过,这也是有好处的,试想一下,如果人类的胃酸值提高了,就意味着对“不卫生食物”的耐受能力变得越来越差,当环境发生巨变时,人类的适应能力也会变差,最终可能会被淘汰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