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中国古代历史,会经常发现中原王朝会册封周边的民族、部落、国家的首领为王、都督、都护、宣慰使等。尤其是唐朝和明朝的对外册封特别多,例如唐朝册封了新罗的国王为鸡林州都督、新罗王,册封南诏为云南王、册封渤海为渤海都督府、册封波斯王子为波斯都督和波斯国王。明朝则册封缅甸一带的割据政权为宣慰司、册封蒙古首领为“王”。那么,这些册封是否标志着周边部落、国家都纳入了王朝的版图呢?
唐朝的羁縻府州
这种册封,实际上就是“宗藩体系”“朝贡体系”的一种表现。中国古人自认为自己是天下之中,周边都是蛮夷,因而自认为高人一等,这就是“天朝上国”的心理。在中国人眼中,只有中国的皇帝叫做“皇帝”,其他最多叫做“王”,并且理应该对皇帝“称臣纳贡”。
有时某一部族或某一地区派人到边境政府或中央政府进贡,朝廷或地方官就授予一个羁縻州或都督、刺史的名义。实际上,地方官或中央政府很可能连这个部族和这个政区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统治了。还有的部族在甲地受了某州刺史的称号,以后却流动到乙地甚至丙地去了。如果因为该部族有某州刺史的称号,就认为他们到过的地方都是王朝的疆域,那岂不成了笑话?有的羁縻政区甚至是语言差异和翻译错误的产物,有的非汉部族第一次来时被译成一个族名,被授予一个羁縻政区;下一次来时却被译成另一个族名,于是被当作一个新“归顺”的部族,再授予一个羁縻政区。前朝档案中的羁磨单位,根本不问这些单位现在是否还存在。……如果我们根据这些乌有子虚的政区来确定这个政权的统一范围,那就不仅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会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天知道那些政区在什么地方。——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例如,东汉时期,罗马帝国派遣一位使者访问了东汉,东汉就记载为罗马人来朝贡了。在唐朝时期,阿拉伯帝国多次派遣使者来唐朝交流,唐朝的记录都是大食来朝贡了。明朝时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被记录为了“朝贡国”。直到清朝时期,英国使团访问中国,中国记录的依然是英夷来朝贡了。
要是世界上没有英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西方文字,或者发生了什么天灾将这些文字记录的史料全部毁灭了,必定会有一批史学家根据上面这道敕谕和《清实录》《东华录》等大清官方记载,考订出18世纪末年英国向清朝“称臣纳贡”的事实,作为大清帝国的声威已经越过欧亚大陆和英吉利海峡的证据。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推导出这样的结论:英国当时一定已内外交困,国势衰弱,所以不得不寻求清朝的庇护,才不远万里来归顺输诚。这固然是近于儿戏的假设,但如果历史上与中国的中原王朝发生过关系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记载又都保存到了今天,恐怕“二十四史”中的一些《四夷传》《外国传》以及本纪、列传中的某些篇章就得重写了,某些史学家引经据典得出的高论也难免不成为上面这样的笑话。——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这种记载,不仅是单方面的,而且是自欺欺人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显示天朝上过的神圣。而在朝贡之后,皇帝就会对使者进行大规模的打赏,打赏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进贡”货物的价值。朝廷就是通过这种高额的回报来吸引周边的国家来朝贡。甚至,朝廷还会对朝贡的国家进行册封,周边的国家获得册封,也就表明获得了朝贡的特权。
万国来朝图
因此,这些册封实际上就是一种朝贡贸易下的国际关系罢了,谈不上什么管理。
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宗藩关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宗藩关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周边国家要向中国“称藩纳贡”;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赐予印玺。而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不具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实质性内容。——《百度百科》
由于这种册封只是但方便的记载,因而很大可能也是中原王朝迷惑世人的“文字游戏”。例如,关于俺答封贡的记载,明朝史书记载为俺答对明朝称臣纳贡,明朝回赏,并封俺答为“顺义王”。
明朝认为自己册封了法王,但是乌斯藏的壁画却认为明朝皇帝低于法王
然而,蒙古方面的记载却是明朝对蒙古称臣纳贡,并且上“王”的尊号。例如史籍《黄金史纲》记载“(俺答汗)攻打汉地,袭击城池之际,汉地的大明皇帝惧怕而缴纳贡赋和租税”。《蒙古黄金史》载:“进攻汉国,攻破他们的城镇。汉国大明皇帝畏惧屈服,便纳贡赋,并奉称阿勒坦可汗为顺义王。”
实际上,在古代的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例如,基督教世界认为世界上有三大大陆,分别是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大国王统治,统治亚洲的就是约翰王,他们都臣服于教皇。直到蒙古时代,欧洲的基督教徒还在中国寻找约翰王,甚至认为耶律大石、成吉思汗就是约翰王。
在欧洲中世纪,教皇拥有对欧洲各国皇帝、国王的册封大权,此事来源于800年,法兰克的查理在罗马的教堂参加圣诞节弥撒,于是教皇就将皇冠戴在了查理的头上,宣称查理就是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件事以后,教皇就拥有了对皇帝的册封权。
此后,教皇成为了欧洲名义上最高的领袖,各国国王至少在名义上都要听令于教皇。教皇在欧洲拥有了四分之三的庄园土地,并且可以向每一个教徒征收“什一税”。教皇可以命令欧洲各国联合起来对异教徒发动战争,所谓的“十字军东征”就是由教皇发动的。但是,我们能说当时的西欧国家都属于教皇国吗?
在古代世界,不仅仅中国对周边国家存在册封,欧洲和伊斯兰世界都存在这种册封。在欧洲中世纪,罗马教皇拥有对欧洲各国皇帝、各国国王的册封大权,但是这种册封也是名义上的,因而当时的西欧各国并非是教皇国的疆域范围。
在伊斯兰世界,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是哈里发,其次是苏丹。哈里发,类似于中国的“皇帝”,苏丹则相当于“王”。伊斯兰世界只能出现一个哈里发,犹如中国认为只有一个皇帝。
在前期,阿拉伯帝国强盛,没有哪个国家敢威胁哈里发。但是到后期就不同了。例如塞尔柱帝国时期,一位国王就强迫要求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册封自己为“苏丹”。后来,花剌子模的建立者摩诃末也要求哈里发册封自己为苏丹,结果被哈里发拒绝,于是摩诃末出兵远征阿拔斯王朝,损失惨重。
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初,其首领叫做“可汗”“贝伊”。1394年,奥斯曼巴耶济德一世被马穆鲁克王朝的阿拔斯哈里发穆塔瓦基勒封为“苏丹”,从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都自称为“苏丹”了。而当时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则称呼奥斯曼帝国为“罗姆苏丹省”,那么奥斯曼帝国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疆域吗?显然不是。
后来,奥斯曼帝国和马木留克王朝爆发了战争,奥斯曼帝国获胜,最后一位哈里发也被软禁到了伊斯坦布尔。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宣布哈里发被废,自己担任哈里发。于是奥斯曼帝国的领袖就成为了伊斯兰世界的领袖。
在近现代的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传统。在近代,英国大幅度扩张,将印度、北美、澳大利亚、南非等地纳入了殖民地,成为了“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走向了独立。但是,随后英国又成立英联邦国家,从名义上依然保持着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统治权。
例如,澳大利亚名义上的最高的统治者是英国女王,英国依然会派遣总督来象征性的管辖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选出了总理后,必须经过总督名义上的任命。加拿大同样如此。目前,世界上是英联邦的成员国有52个,他们名义上的首领都是英国女王,其政府首脑名义上也是英国任命,难道他们是英国的领土吗?当然不是。
综上所述,东亚的册封体系、西欧的教皇册封体系以及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册封体系,都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国际关系,并非存在真实的管辖行为。因此,册封不能作为领土与否的证明。一个地区要纳入疆域,那还是必须要驻扎军队,进行行政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