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明朝顾清七绝4首,文笔清新婉丽又天趣盎然,值得一读!

火云上有诗词 2024-12-14 03:06:34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孝宗弘治五年应南京乡试,得中解元。次年成进士,授编修,晋侍读。武宗正德初,刘瑾柄政,顾清独不附,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刘瑾被诛后,顾清累擢礼部右侍郎,世宗嗣位,为御史李献所劾。世宗嘉靖六年,诏举老成堪用内阁者,径推及顾清,乃以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后上言营差四出、海内骚然等事,请自今悉付所司停旗校无遗,世宗从之。不久,顾清乞休,以南礼部尚书致仕。卒后,谥文僖。作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文章简炼醇雅,自娴法律。著有《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水仙扇面 明 · 顾清

瑶池不见董双成,清梦依依绕玉京。

岁晚相逢洛川路,一江寒碧月空明。

首句:“瑶池不见董双成”,瑶池是古代神话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董双成则是西王母的侍女。这里用“不见董双成”来暗示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寻未果,同时也带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梦幻色彩。

次句:“清梦依依绕玉京”,“清梦”指的是纯洁无瑕的梦境,“玉京”则常用来指代天上的仙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梦中依旧萦绕着对仙境的向往,情感缠绵不绝。

第三句:“岁晚相逢洛川路”,“岁晚”点明了时间是在深秋或岁末,“洛川”则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神秘色彩的地名,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句诗将诗人与某种意象(可能是水仙或其他美好事物)的相遇设定在了这样一个孤寂而美丽的夜晚。

末句:“一江寒碧月空明”,“寒碧”形容江水在月光下的清冷与碧绿,“月空明”则突出了月光的皎洁与明亮。这句诗以月光下的江水为背景,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清澈与孤独,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

《水仙扇面》这首诗以神话传说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迷离情感,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全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而富有诗意,充分展现了顾清作为明代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

绝句 明 · 顾清

云暗西山雨欲来,好风先到读书堆。

幽人正熟羲黄梦,乱揭床头书卷开。

首句:“云暗西山雨欲来”这句诗描绘了西山上乌云密布,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的景象。云暗与雨欲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外界环境的动荡不安。

次句:“好风先到读书堆”与首句的紧张气氛相比,这句诗突然转向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景象。好风不仅带来了凉爽,更仿佛特意为读书人送来了舒适与惬意。这里的“读书堆”指的是诗人读书的地方,也象征着学问与智慧的聚集地。

第三句:“幽人正熟羲黄梦”“幽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沉浸在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梦境中。这里的“羲黄梦”可能指的是对古代圣贤(如伏羲、黄帝)智慧的向往与追求,也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与追求。

末句:“乱揭床头书卷开”在梦境与现实之间,诗人被即将到来的风雨所惊醒(尽管诗中并未直接提及惊醒,但可以从“乱揭”一词中感受到一种突然的动作)。他随手揭开床头的书卷,准备继续他的阅读与思考。这里的“乱揭”不仅形容了动作的匆忙与随意,也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与对阅读的热爱。

这首绝句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读书氛围与人生境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外界环境的动荡与内心世界的宁静之间的对比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咏二乔得真字韵 明 · 顾清

铜雀金陵总未真,六朝花月几经春。

阑干误喜逢倾国,却是丹青卷里人。

首句:“铜雀金陵总未真”“铜雀”指的是铜雀台,为东汉末年曹操所建,是当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之一。“金陵”则指南京,历史上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文化底蕴深厚。这句诗以铜雀台和金陵为背景,暗示了历史的虚幻与难以捉摸。

次句:“六朝花月几经春”“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在南京建都。“花月”则象征着南京城内的繁花似锦和月夜美景。这句诗描绘了往昔六朝时期南京城内的美景,历经了无数个春天,寓意着历史的变迁与繁华的逝去。

第三句:“阑干误喜逢倾国”“阑干”指栏杆,这里可能借指某个观赏景物的地点或情境。“倾国”则指倾国倾城的美女,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这句诗通过“阑干”这一意象,描绘了某人误以为在现实中遇到了绝世美女,可能暗指历史上的大乔小乔,她们曾因美貌而闻名。

末句:“却是丹青卷里人”“丹青”指绘画颜料,常用来代指绘画艺术。“卷里人”则指画卷中的人物。这句诗揭示了真相,原来这令人惊艳的“倾国”美人并非现实中的存在,而是画家笔下的形象。这寓言般地揭示了历史人物和现实世界的界限,以及人们对美的永恒追求和失落感。

锦衣归钓图 明 · 顾清

天上归来锦作袍,吴江春水泛蒲萄。

傍人未识扁舟意,犹道先生学钓鳌。

首句:“天上归来锦作袍”“天上归来”暗指诗人曾身居高位,如同在天庭一般。这里的“天上”并非实指天空,而是比喻朝廷或官场的高位。“锦作袍”则形容诗人归隐时身着华丽的锦袍,既展现了其曾经的显赫地位,也暗示了他归隐后的生活依然优裕。

次句:“吴江春水泛蒲萄”“吴江”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附近,这里代指诗人的归隐之地。“春水泛蒲萄”则描绘了一幅春水荡漾、波光粼粼,水中仿佛漂浮着葡萄般的美丽景象。这里的“蒲萄”可能是指水面上漂浮的某种植物或光影,与“春水”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第三句:“傍人未识扁舟意”“傍人”指周围的人或旁观者。“扁舟”是诗人的归隐工具,也是其归隐生活的象征。“未识扁舟意”则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深意并未被周围人所理解。他们可能只看到诗人乘坐扁舟归隐的表面现象,却未能领悟其内心的真正追求。

末句:“犹道先生学钓鳌”“犹道”指周围的人仍然认为。“先生”是对诗人的尊称。“学钓鳌”则是一个典故,出自《列子·汤问》,原意是形容志向远大,想要钓取海中的巨鳌。但在这里,周围的人却误以为诗人归隐是为了学钓鳌这样的壮举,实际上他们并未理解诗人归隐的真正意图和心境。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