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刘备视角审视:忠诚比能力重要,建安二十四年还活着并闲着的六位文臣武将,谁才是关羽的完美搭档?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11-17 11:51:50

荆州丢失、关羽败亡,由此产生了一个成语,叫做“大意失荆州”——这肯定被演义小说误导了,看过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关羽对东吴该做的防范都做了,就连诸葛亮那样的智者,也不会想到主公刘备的舅哥孙权会撕破脸皮背刺盟友,更不会想到“国舅糜芳”最困难的时期都熬过来了,却在可以享受高官厚禄的时候反水。

糜芳只要能坚持到关羽回援,就能成为保住荆州的大功臣,也能跟关羽冰释前嫌结为刎颈之交——那等于救了关羽,也救了荆州。

糜芳和哥哥糜竺为了追随刘备,连朝廷正式任命彭城相、嬴郡太守那样高级的职务都放弃了,倾家荡产为刘备提供后勤补给,两千家丁也成了刘备的战士,可以说是刘备起家的第一大股东,糜竺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刘备对他还是很尊重的:“以竺为左将军从事中郎。益州既平,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竺雍容敦雅,而幹翮非所长。是以待之以上宾之礼,未尝有所统御。然赏赐优宠,无与为比。”

糜竺忠诚且有大贡献,所以位在诸葛亮之上,虽然水平并非顶级,但刘备给他的赏赐,却是无人可及,糜芳也被任命为南郡太守,基本相当于刘备在荆州的“直隶总督”——刘备以公安为治所,公安在南郡辖区。

公安既是荆州治所,也是南郡治所,驻守公安的是刘备的起家班底,而且跟刘备是最近的同乡士仁——刘备是幽州涿郡人涿县人,士仁是广阳郡人,涿郡是汉高祖六年(前202年),分广阳郡南部、巨鹿郡北部及恒山郡一部而组成的,这二位说起来都是北京人:东汉时期的“幽州刺史部”下辖代郡、上谷郡、涿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辽东属国、乐浪郡。

按照史书对人名的简称规矩,我们可以推断士仁姓士而不姓傅,因为史书对士仁的简称是“仁”:“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最不可能投降的糜芳和士仁都是不战而降,不但诸葛亮想不到,刘备也想不到,他们更想不到的,是负责荆州民政的潘濬也投降了。

“刘备领荆州,以濬为治中从事。备入蜀,留典州事。”刘备对潘濬的重用,简直还在诸葛亮之上:治中从事是州牧佐官,相当于州长助理,留典州事,就是代理州长,可见刘备入川时,并没有把荆州军政大权全都交给关羽,他让荆州将士家眷都集中住在南郡公安,也是惯常做法,他入川攻城略地,也是“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

最不可能叛变的三个人都叛变了,这种事情刘备手下唯一的名将关羽(蜀小国,名将唯羽)料不到、算无遗策的诸葛亮料不到,就连一向以知人善任著称的刘备也没有料到,后世专家也没研究明白:糜芳、士仁和潘濬,怎么就叛变了呢?

这三个荆州重要文臣武将的叛变,可能是因为关羽在襄樊前线不能及时回援,这就让我们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按正史记载,关羽并不是在败走麦城的时候向刘封孟达求救,而是在进攻襄樊的时候,就要求这二人发兵一同作战,他们连一兵一卒都不派,就不怕假节钺的关羽对他们军法从事吗?

《三国志·卷四十》是这样记载的:“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关羽在襄樊前线先后跟曹仁、庞德、于禁大战,战况肯定十分激烈,要不然庞德也不能“射羽中额”——主帅脑门中箭说明什么,读者诸君当然是十分清楚的。

关羽围困樊城,差一点点就拿下了,但是连月苦战的关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曹仁也只剩了半口气:“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刘封孟达即使仅派一千生力军加入,也会成为压垮曹仁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刘封跟关羽似乎有些过节,所以找借口不服从调动,这也让关羽失去了以樊城为据点迎击徐晃的机会。

关羽的部队已经疲劳到极点,在城外构筑的工事也比较仓促薄弱,所以才禁不住徐晃的冲击,这就叫英雄末路,竖子成名。

关羽攻打襄樊,就像在唱独角戏,其他文臣武将不是看热闹就是拆台,就连刘备和诸葛亮似乎也毫无反应,正史更没记载关羽死后刘备哭了几声。

这些奇怪的事情我们都可以暂且放在一边,因为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刘备,都不可能希望关羽死、荆州丢,所以读者诸君就可以替他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了: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襄樊苦战的时候,在成都还活着、闲着的文臣武将,哪些回到荆州会成为关羽的完美搭档、帮他看住荆州后院?

受演义小说影响,某些人,包括某家的审核人员居然认为庞统离开的时候才推荐诸葛亮、诸葛亮和张飞赵云在庞统阵亡后才带兵入川——那个脑袋有水胸中无墨的平台认为我说的“与史实不符”,所以大家能搜到的那几篇“诸葛亮来了徐庶才走、诸葛亮入川后庞统才中箭”的文章,基本都是抄袭的,因为那家平台的特点,就是刁难原创,却给抄袭者大开绿灯(也可能是收了钱的)。

放下抄袭的事情不提,咱们还是来看看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身边还有哪些活着、闲着的文臣武将。

这里我们首先要说明一点,黄忠并没有参加伐吴之战,也没熬到刘备称帝,但建安二十四年肯定还活着,他是建安二十四年受封后将军、关内侯的“明年卒”。

马超也死在了刘备前头,死前还给刘备上表,请求刘备照顾他的堂弟马岱,马超“章武二年卒”,建安二十四年当然也是活着的。

黄忠和马超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建安二十四年并没有明确军事任务,所以他们可以算做活着、闲着的武将——魏延守汉中,张飞守阆中,赵云守成都,都不可能回到荆州协助关羽。

刘备称王的时候,法正也是活着的:“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

法正是刘备的军事参谋兼首席秘书,可能也走不开,但是其他文臣,也不是百无一用,我们看《三国志·卷三十八》就会发现,糜竺到孙子糜照,“皆便弓马,善射御”,糜竺虽然综合能力不是很强,但是资历和跟刘备的关系摆在那里,关羽可能会对糜芳呼来喝去,但是对糜竺,肯定会是另一个态度。

除了糜竺,刘备早期的谋士,还有简雍、伊籍,也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或许比不上诸葛亮庞统法正,但是给关羽看家,还是可以胜任的:简雍单车入成都劝降了刘璋,伊籍后来出使东吴,把孙权怼得哑口无言,“权甚异之”。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刘备的手下,忠诚度似乎都不高,动不动就叛变,所以协助关羽防守荆州,能力差点不要紧,临难变节才是大问题:糜芳、士仁、潘濬,还有那个零陵太守郝普,刘备来了降刘备,吕蒙来了降吕蒙,根本就不肯与任何一方作战。

刘备有待叛将家属,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读者诸君看三国史料都会发现,刘备虽然以仁厚著称,但却没能阻止那么多手下叛变,而背叛曹操投奔刘备,除了王平夏侯霸,好像就没有其他人了——郭修(也叫郭脩、郭循)是假叛变真潜伏,还刺杀了蜀汉大将军费祎,姜维连刘备的面都没见过,应该也没见过曹操。

东吴叛逃到蜀汉的将军有没有?不知读者诸君有没有找到,笔者才疏学浅,确实不知道孙权哪个手下投降了刘备。

这样一比较,我们似乎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三国乱世,忠诚比能力更重要,如果不是那么多荆州高级官员将领迅速投降,关羽也不会没有退路。

有了结论,读者诸君就可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了:让您以刘备视角来审视,马超、黄忠、法正、糜竺、简雍、伊籍,这六位在建安二十四年还活着或闲着的文臣武将,哪一位或几位可以去荆州给关羽当副手、做搭档?

0 阅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