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件大事:出生、结婚、死亡。
特别是人到40,参加的葬礼渐渐比婚礼多了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死亡,可算是人生的最后历程,但这并不是一切的终结,因为之后还有后人对其尸体的处理——殡葬。2022年,中国有超过1000万人死亡,殡葬服务市场规模也增长到了3102亿元。
从考古资料来看,大约1800年前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北京山顶洞人已有了丧葬习俗,山顶洞人洞穴的一侧有一块墓地,发现了三具人骨架,死者身上有一些石珠,钻孔骨,骨坠装饰品,另有燧石石器。山顶洞人遗赅周围撒有含赤铁矿的红色粉末。
民政职业大学,来了!殡葬将有职业本科专业
也就是说,该学校将因此而诞生,全国第一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和全国第一个婚姻类职业本科专业。
这一消息意味着,我国现代殡葬教育得到了本科层次的肯定,实现了“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从而彻底改变了殡葬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缺失的历史。
殡葬行业,正式地走进大众视野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之中,生死观念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哲理,更是渗透进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影响着我们对待告别人世的态度。
中国历来重视丧葬礼仪,特别是长辈的丧葬礼仪。《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其中“慎终”,即指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合理。孟子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认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身后事的安排往往慎之又慎,从丧礼的每一个细节到墓地的选定,无不寄托着对逝者的哀思与祈福,体现了对生命完整循环的深刻理解。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让生者与逝者在心灵上得以沟通,让记忆与爱得以延续。
未知生,焉知死
无论活着多么强硬,任何人都会死的。死即死矣,葬入山林,化为尘泥,便是最终的归宿。
生命是一场旅行,死亡不是终点,而是等候下一场旅程。如果觉得过不下去了,就来殡仪馆看一下,有什么想不开的心结也许能打开,看到死亡那一刻,人也会变得豁达,因为最后什么也带不走。
在死亡面前,人是脆弱的
我们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了让自己能更舒服地迎接死亡。但当你不再恐惧它的时候,它也就没那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