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地处四川省最南端,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自古为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是中国石榴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古城有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卫城,城中心至今依然保存着较多完整的明清建筑。
此次会理市以“千年古城·“榴”在会理”为主题,借助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第一时间·城市天气预报》栏目大力宣传会理城市农文旅品牌建设,进一步扩大四川省会理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借此央视平台吸引更多旅客走进会理市区,感受会理古城的古韵与新风,品尝会理石榴的甘甜与清新。
会理,地处金沙江北岸,与云南省隔江相望,是两省交界处的一个交通要冲。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中提及一条古道,它便是从成都平原出发,穿越云南,最终通往南亚的“茶马古道”。会理就是这条古道由川入滇的重要节点。早在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在这里设县建制,始称“会无县”。此后,会理虽几经更名,却始终离不开一个“会”字。正是源于这里是“川原并会”之地,一个“会”字沿用了两千多年。
李瑜摄
位于古城北面入口处的拱极楼坐落在宽厚的古城墙上,现存城墙在元代以前是土墙,到了明朝洪武年间以石块包砌,造就了独特的“元骨明风”,全国罕有。从城脚走过窄窄的通道,沿着老旧的台阶拾级而上,布满一砖一瓦的苔藓,都是岁月堆砌的故事。登上城楼,整个古城尽收眼底。
会理古城曾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在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后逐渐为人所熟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会理文旅产业逐步苏醒。乘着“古城游”兴起的东风,近年来,会理市着力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弘扬传承长征精神,皎平渡、会理会议纪念地、绿陶文化产业园……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景区提档升级,丰富了游人们的视野。
近年来,文旅产业成为推动会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会理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相继成功创建会理古城、会理会议遗址等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积极创建一批3A级景区。
2021年9月,会理市成立大会举行,这个拥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开启了新征程。近年来,会理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着力构建“一核、两片、三带、八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2023年,会理市接待游客52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6亿元。今年1—5月,全市接待游客243.6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706亿元。
对于会理全域旅游未来发展的路径,当地已有明确的目标:不断激活文旅资源,丰富文旅产品,支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的精品线路、精品项目,全面提升会理旅游度假城市功能。
会理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会理——这座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的城市,再次以她独有的甜蜜魅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会理石榴,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仅是中国石榴的杰出代表,更是大自然赋予会理的一张闪亮名片。
会理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地处四川最南端、北纬26度、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等优势自然条件的叠加,使得会理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集中、干湿季分明,极其适合石榴生长,会理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石榴之乡”。
会理石榴种植历史悠久,产出的果实具有果大、皮薄、汁多、核软、味甜的特性。世人誉之“籽粒透明似珍珠,果味浓甜似蜂蜜”。淳朴勤劳的会理人民在这片沃土孕育了久负盛名的会理石榴,当地石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国内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
目前,会理石榴种植面积达40余万亩,占四川省92%、全国26%。2023年,会理石榴产量77.4万吨、果农收入43.34亿元,成为会理市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会理石榴也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以财经信息为核心内容,解读国家经济政策,报道各地经济发展,指导人民经济生活。是国内最专业、最全面、最权威经济资讯频道,入户率为中央电视台所有频道第三,占全国电视财经节目市场82.8%的份额。CCTV-2《第一时间》城市天气预报是财经频道唯一的天气预报节目,栏目通过城市气象窗口展示城市形象、区域品牌、特色产业等,广告收视率完全等同节目收视率。
品牌是让农产品走得更远的保障,更能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千年古城·“榴”在会理”会理城市形象于2024年9月起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必将发挥央视平台权威的引领作用。助力会理古城文旅想想宣传达到掷地有声的效果。同时推动会理石榴在产业化和农业品牌化道路上越走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