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又立功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挖出21个湖泊,沙漠有望变绿洲

时光浅笑痕 2024-11-30 08:56:09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可就在最近我们国家的石油勘探队,居然在这里挖出了21个水源,还将他们建成了人工湖。

勘探队员究竟是怎么找到水源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真的有机会变成绿洲吗?

死亡之海

在咱们广袤的华夏大地,有一处地方长久以来仿若被大自然施了一道“禁锢咒”,那便是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它声名远扬,却不是什么好名声,顶着“死亡之海”的帽子,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足足有33万平方千米,气候条件恶劣得超乎想象。

平日里,狂风裹挟着黄沙肆意飞舞,所到之处,天地皆黄,一片混沌。

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常常少得可怜,也就不到100毫米,有时候运气差到极点,降水量就只有那么几毫米。

可年平均蒸发量却高得吓人,在2000到3000毫米之间,雨水刚落下,还没来得及滋润一下干渴的大地,就被炽热的阳光和滚烫的沙地给“吞”没了。

植被想扎根生长那是难如登天,长久以来陷入干旱的恶性循环,毫无生机,一直被视作生命的禁区。

能源之需,挺进沙漠

咱们国家如今工业蓬勃发展,规模在全球那也是名列前茅,但这发展背后,有个难题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那就是能源问题。

就拿2023年来说,进口石油多达5.6亿吨、天然气也有1.2亿吨,这么庞大的进口量,意味着能源供应太依赖外面了。

要是世界局势稳如泰山倒还好说,可一旦有点风吹草动,能源供应的渠道被切断,那工厂里的机器就得停转,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受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国家把目光投向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以及周边区域,像天山南麓、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北麓这些地方,专家们推测,这里的地底下很可能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要是能开采出来,那可就能解咱们的燃眉之急。

中石化地球物理胜利分公司也不含糊,迅速组建勘探队,一头扎进了这片沙漠,开启了艰难的寻宝之旅。

缺水困境,举步维艰

勘探队进了沙漠腹地,打算建个石油勘探大本营,本想着大展拳脚,可谁能料到,一个大难题横在了跟前,那就是缺水。

在这沙漠里,水可不只是用来解渴润喉的,那是“命根子”。

钻井作业的时候,钻头高速运转,摩擦生热,要是没有水持续冷却,钻头很快就会因为高温报废,这勘探工作也就没法往下进行了。

一开始,大家想着从公路运水进来,可一算账,成本高得离谱不说,还满足不了长期作业的需求,这么一来,整个勘探工作就像一辆陷进沙坑的车,动弹不得,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士气也低落了不少。

转机突现,大胆挖掘

就在大家愁眉不展的时候,事情迎来了转机。

有队员像往常一样在周边沙山勘察,突然眼睛一亮,在沙山上发现了风化的贝壳。

这贝壳一出现,就像黑夜里的一道光,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要知道,贝壳这东西可不是沙漠的“原住民”,它出现在这儿,说明这片沙地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率是一片汪洋大海。

虽说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地表变成了现在这副黄沙漫天的模样,但地下保不准还藏着水源呢。

队里领导一合计,觉得值得一试,当下拍板,调集了40多台推土机、挖掘机这些大家伙,在附近选了一处洼地,准备大干一场。

队员们心里也憋着一股劲,想着不管咋样,都要挖出个所以然来。

大家伙轰鸣着开进洼地,一铲子一铲子地挖进沙土地里,漫天的黄沙被扬起来,大家眯着眼,一刻也不停歇。

挖着挖着,气氛越来越紧张,每个人心里都在盼望着能有水冒出来。

终于,在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清澈的地下水从沙土里渗了出来,一开始只是星星点点,慢慢地汇聚成了一小洼水。

看到这一幕,现场一下子沸腾了,大家欢呼雀跃,之前的疲惫和沮丧一扫而空。

首处水源的成功出水,就像给队员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士气高涨得不得了。

再接再厉,湖群诞生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勘探队信心大增,决定趁热打铁,继续扩大挖掘范围和深度。

队员们日夜轮班,机器也不停地运转,在这片沙地上展开了一场与时间、与黄沙的赛跑。

他们凭借着之前积累的经验,小心翼翼地操控着设备,一边挖,一边利用专业的地理勘探设备测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精心规划着每个挖掘点的位置、深度还有面积。

心里想着既要让湖泊能稳稳地蓄水,又要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得让这些湖泊和沙漠能和谐共处。

就这样,经过两个月没日没夜的奋战,沙漠里奇迹般地出现了21个大小不一样的人工湖泊。

这些湖泊就像沙漠里的一串明珠,散落在金色的沙海之中,彻底改变了这片土地往昔死寂的模样。

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周边的沙地因为湖水的滋润,也慢慢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湿度增加了,不再是之前那种干巴巴、一踩就冒烟的状态。

多元效益,造福各方

这21个湖泊的诞生,可不光是看着好看,带来的好处那是实实在在的。

对勘探队来说,湖泊解决了用水的大难题,钻井作业能顺顺利利地开展,石油勘探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这无疑是给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添了一把旺火。

对于当地居民而言,这些湖泊那就是“生命之源”,有了干净的饮用水,大家不用再为喝水发愁,还能用湖水灌溉土地,让荒芜的沙地有机会种上庄稼,农业生产也有了盼头。

而且,随着湖边环境的变化,一些耐旱的植物像是得到了召唤,纷纷在湖边扎下根来,一点点地改变着这里的生态。

除此之外,这些湖泊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消息传开后,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就想亲眼看看这沙漠里的湖泊奇观。

当地政府瞅准了这个机会,琢磨着怎么把这儿打造成热门旅游地,已经开始谋划旅游项目了,要是发展得好,能给当地经济注入一股强大的活力。

不仅如此,依托湖泊,渔业养殖也有了基础,部分区域还能利用湖水流动来发电,这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未雨绸缪,应对隐患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好处自然也有要操心的事儿。

这人工湖用的是地下水,地下水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勘探队心里也明白,早早地就开展了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工作,仔细研究水的储量和补给情况,就为了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水计划,确保这些水资源能可持续利用。

另外,天然湖水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生态平衡也不好把控。

虽说这次项目已经采取了防渗漏措施,可生态这张大网太复杂,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还得持续观察湖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精确测算动植物的投放量,可不能好心办了坏事,破坏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生态平衡。

生态修复,未来可期

看着这些湖泊,相关部门心里也有了更大的蓝图。打算以这些人工湖为圆心,在湖边种上梭梭、胡杨这些耐寒又耐旱的树木。

这些树的根系可发达了,像一双双有力的大手,能紧紧抓住沙地,固住流沙,时间长了,慢慢改良土质,让沙漠变成沃土,形成绿洲,把沙漠每年往外扩张约20米的势头给遏制住,守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

要是再往远了想,要是能把这些湖泊连接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修复体系,改善区域气候也不是没可能。

到那时候,这“死亡之海”可就真成了充满希望的“希望之洲”了,人和自然能和谐共生,这片沙漠也能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说不定以后提起塔克拉玛干沙漠,大家想到的不再是漫天黄沙和死寂,而是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这一切,都得感谢那些在沙漠里埋头苦干、不懈探索的勘探队员们,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在这荒芜之地挖出了希望。

参考资料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