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接见古月,刚落座就提出“批评”:主席可不会像你这个样子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4-08-01 23:40:12

新中国成立后,有多位演员曾在舞台上饰演过毛主席,而在这其中,古月老师不管是外形还是神韵等多个方面,都是圈里圈外公认的最形似、神似和韵似的一位。

古月老师,曾先后扮演毛主席多达83次,而他的演技,也得到了许许多多的观众高度的认可,不过,在1983年,当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在接见古月时,刚落座就对着古月提出了“批评”:

主席他,可从来不会像你这个样子!

一、

古月原名胡诗学,出生在湖北武汉,童年时期的他,曾长期在孤儿院生活,只有一个姐姐(胡娇娇)相依为命。

到了1949年,解放军大军南下,古月得以从孤儿院中被解救出来。

在此之后,部队就成了古月的家,他也在部队的文工团里也不断成长,而他之所以能成为饰演毛主席的特性演员,得益于一次列车上的偶然遭遇。

1968年,已经是古月昆明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科干部的古月,按照上级要求出差,而在乘坐的这趟列车上,第一次有人说他太像毛主席了。

当时古月正在座位上坐,而他的对面,有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乘客,一直盯着古月看,看的久了,古月心里一面发毛,一面暗自嘀咕,这人怎么老是看我呢?

实在忍不住后,古月就主动问这个人,“同志,你老是看着我干什么呢?”

只见此人一边继续认真打量古月,一边不住的感叹说,“你很像一个人,真的是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

此时的古月,也是一脸茫然,于是就问此人,“那你说说,我像谁啊?”

而此人摆摆手说,“你等一下”,随着他的动作,只见此人从兜里掏出来了一幅画,什么画呢?正是那幅《毛主席去安源》的画。

《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创作于1967年,是画家刘春华参与创作的一幅名画,从公开发表后,曾创下彩色印刷数量9亿多张的记录。

而这幅画的背景,描写的正是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前往安源煤矿进行革命工作的场景,画面上,青年毛主席身穿长衫,手拿油纸伞,正昂首阔步的向前走去,而他的身后,则是翻滚的乌云和低矮的群山,象征着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广大人民群众终将冲破黑暗。

巧合的是,这幅画上的毛主席,当年的年纪是在三十多岁,而1968年的古月,也恰好是在这个年龄段。

正因为如此,坐在古月对面的那个乘客在掏出《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后,再次端详古月,不由得感叹,“实在是太像了”。

不只是这个人觉得像,旁边的乘客在也围了过来,大家一边看画一边看古月,纷纷都说,“还真是有点像啊”。

当然,哪怕是别人都说像,但最开始古月并没有太大感觉,等到他下了火车之后,他特意去书店买了一张毛主席的照片,在认真端详自己好几遍后,他就发现,自己确实跟毛主席有点相像。

尤其是他带上一顶军帽后,与1936年时,记者斯诺给毛主席所拍的那张照片,不管是神态还是外貌上,都极为相似。

当然,直到这个时候,古月像毛主席也只是少部分人觉得像,而他回到工作的地方后,曾有意识的摆出毛主席抽烟的样子,当同事们看到后,也纷纷说,“你还真的有点像毛主席呢”。

至此,古月与毛主席很像的事情,便就此传开了。

不过,尽管很多人都说古月与毛主席相像,但古月顶多也是觉得巧合而已,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因此走上演绎事业,更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

而他之所以在后来会走上这条路,则是源自一份来自总政文化的通知。

二、

在进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建立新中国的一代元勋们相继去世,为缅怀这些开国元勋,同时也为激励后人,总政文化部便下达一份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挑选特型演员的通知。

而在听说昆明军区有一个与毛主席长得极为相似的干部之后,总政文化部的副部长胡可,便亲自去了昆明,名为视察工作,实际上就是来考察古月的。

而在一番考察之后,胡可对古月十分满意,不久之后,一份调令下达至昆明军区,调令内容,则是把古月调入八一制片厂工作。

接到这个通知后,古月曾颇为纠结,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他已经知道自己会去扮演毛主席,但对表演还是门外汉的他就想,自己是一个小人物,现在却要去饰演一个大人物,如果去了北京万一演不好,那又该怎么办?

在这种矛盾心情的纠结下,古月拖了好几天都没有去报到,而最终促使他去的动力,是姐姐的一句话。

“你是军人,军人就得服从命令”。

正是这句话,给了古月莫大的勇气,也让他下定了决心和做出了前往北京的决定,而这决定,影响和改变了他的一生。

而当时的古月不知道的是,调他去八一制片厂,去做饰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还是叶剑英元晒亲自批准的。

前文讲到,时任总政文化部副部长的胡可,在昆明考察了古月,而除此之外,胡可还去了其他地方考察了其他人,加上总政文化部其他同志的走访考察,一共搜集了三十多个人的资料,作为饰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备选。

这其中,不仅有古月,甚至还有已经在荧幕上饰演过毛主席的演员,单就演绎能力来讲,古月并不占优势。

而在经过几轮的初步筛选后,最终,只有包括古月在内的三个人进入到了最后的选择序列中。

而当这三个人的照片被送到叶帅面前时,叶帅端详良久,最终,在古月的照片上画了一个圈。

这意思就是,古月得到了叶帅的认可。

多年后,古月老师就回忆起这段往事,他不无感慨的说,叶帅的一个圆圈,改变了我的后半生。

三、

尽管在外形上得到了叶帅的认可,但对于从未学习过表演,更没有在舞台上扮演过毛主席的古月来说,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神态。比如口音,再比如一些动作,这些都要一点点学习。

而古月也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就想,自己既然来了,就不能啥成绩没有就回去,那到时候还不被战友们笑话?所以,为了演好毛主席,他可真是下了苦功夫。

他不不仅阅读了大量关于毛主席的书籍,同时,在自己所住的招待所房间里,挂满了毛主席各个时期的照片,认真端详每一张,去琢磨这张照片的背后,毛主席是如何动作的,又是如何做出那个神态的。

当时在他的心里,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而今迈步从头越”,虽然自己不是专业演员,也没有饰演毛主席的经验,但自己可以从零开始自学。

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古月在饰演毛主席上有了一定的心得,而在不久之后,他接到了一部大戏,第一次正式扮演毛主席。

这部戏的名字,叫做《西安事变》。

在这部戏里,古月饰演的是中年时期的毛主席,而在电影开拍前,导演组要求演员进行试戏,而在试戏的过程中,古月并没有按照导演的要求照搬,而是根据自己对剧情的理解,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

而他一自主发挥,果然效果明显,把毛主席的那种镇定自若的状态演的出神入化,至此,古月真正得到了导演组的认可。

而他的成功试戏,也给了其他几位要来试戏的演员很大压力,其中一个演员在听说古月试戏效果相当不错后,干脆就不来了。

就这样,古月最终成为《西安事变》中饰演毛主席的确定演员。

《西安事变》上映后,引起了热烈反响,人们也对电影中饰演毛主席的古月开始熟悉,在此之后,古月又先后参与了多部关于毛主席的电影之中。

1983年,他与苏林、王铁成共同合作主演了《四渡赤水》,古月在电影中饰演红军时期的毛主席。

之后,在1987年,古月又参演了电视剧《古城情报》,饰演解放战争时期的毛主席。

此外,在1989年和1991年,《开国大典》、《决战之后》分别上映,古月在这两部影片之中,饰演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毛主席。

精湛的演技以及酷似毛主席的形象,让古月在特型演员的道路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而著名的《大决战》三部曲,同样也是他饰演了毛主席。

而在拍摄《大决战》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令人感慨良多的故事。

当时剧组正在西柏坡拍摄,正在大家忙着拍摄时,领导就告诉大家,说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和她的爱人来了。

消息一出,大家都很激动,而当时的李讷之所以来,就是想见见古月。

巧合的是,当时的古月,身穿演出服装,与当年毛主席在西柏坡所穿的一模一样,并且,古月当时的年龄,也与毛主席在西柏坡时的年龄差不多。

而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十分疼爱李讷这个女儿,在西柏坡时,人们都经常看到这一老一少散步,小小的李讷称呼毛主席为“小爸爸”,而毛主席则会宠溺的叫李讷为“大娃娃”。

所以,当李讷见到古月后,眼里的泪水一直在打转,而到了送别时,李讷再也忍不住,当场抱住了古月,泪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她实在是太想念自己的爸爸了。

四、

而在古月饰演毛主席的演绎生涯中,也不是没有遭到过批评,比如在1983年,他就被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批评”一顿。

怎么回事呢?得从杨尚昆接见古月说起。

原来,当年在古月和杨尚昆见面后,由于杨尚昆是“大领导”,所以古月表现的就有些紧张,甚至在坐下来的时候,都显得十分的拘谨。

这种拘谨的动作和紧张的神态,杨尚昆当时就表示了“不满”。

于是,杨尚昆就说,“我当年当过毛主席的办公厅主任,我可是知道毛主席是什么样的,主席可不是你现在这个样子”。

说到最后,杨尚昆一句话点醒了古月:

“你不能老是怕老是紧张,当年主席怕过谁?主席从来就没怕过,更没有怕的时候。”

正是这句话,让古月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在表演上的一些缺陷,毛主席最大的特点,就是那种气吞山河的气质,是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

只有理解和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演好毛主席。

在此之后,古月开始尝试着不再刻板的去模仿毛主席,而是让自己在影视剧中“成为”毛主席。

就这样,古月通过对毛主席的理解和感情的融入,完成了从“形似”到“神似”,再到“韵似”的完美蜕变。

也正是因为如此,古月在之后为观众奉献了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作品,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在影视剧中,一睹毛主席当年真正的风采。

从最初的信心不足,到后来的有所心得,再到最后的驾轻就熟,古月用自己的努力和刻苦,成功塑造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毛主席”形象,而他的成功演绎,不仅是他努力刻苦的结果,更有他对毛主席的深深缅怀。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