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萍
1969年8月25日,根据上级命令,北线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占领预设阵地。65军部队奉命于8月21日提前奔赴张家口坝上地区。
其中,红一师579团全团分散在80多个生产、施工和执勤点上的分队,接到命令后迅速收拢,连夜开赴张北县狼窝沟、油娄沟一带地域,构筑工事进行国防施工,开展了阵地练兵活动。所以,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那么,1969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从1965年开始,中苏边境发生摩擦,之后摩擦持续上升,到69年3月发生了“珍宝岛事件”,69年8月初苏联扬言要对中国实施“手术刀式”核打击。老人家要求高层疏散各地。8月13日中苏又发生了“铁列克提冲突事件”。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此种严峻形势,就不难理解驻张家口部队为什么要紧急进入坝上预设阵地了。
预设阵地仅仅是一种“预设”,那个阵地可能有一点设施,是不完善或很不完善的。部队占领预设阵地干什么呢?从1969年8月下旬至79年底整整进行了10年零4个月的国防施工。
张家口号称北京的“北大门”,实际上是“西北大门”,西北重要门户,乾隆皇帝曾为宣化鼓楼题写“神京屏翰”匾额。如果张家口的大门被打开,京城就难保了。内蒙古高原一马平川,阻挡苏军的钢铁洪流是十分困难的,而内蒙古高原的南缘——张家口坝头一线是可以利用的。把苏军阻挡于坝头一线,就等于锁住了京西北的大门。
怎么个“锁”法?建设坚固的防御阵地。
一是打坑道。屯兵、屯粮、屯弹药,建射孔,建炮位(特别是反坦克火炮的炮位),建指挥所等。在尚义、张北、沽源、崇礼凡是坝上通往坝下的交通要道及一般的路径两侧都打坑道,建设成地下钢铁长城,形成多重交叉火力。
反坦克火炮炮位
野狐岭军事要塞旅游区有一个连的防御阵地的坑道已经对外开放。那是当年红一师579团构筑的,后交于194师580团2营进行完善与管理。
二是构筑反坦克网状阵地。在坚固阵地前构筑反坦克网状阵地。阻止或迟滞敌人行动。用土话说,就是敌人的坦克、装甲步兵车一旦被卡住或行动缓慢下来,便于我摧毁。
——挖掘反坦克壕。敌坦克、装甲步兵车冲过来就会一头栽进壕沟,屁股翘起来,顶住后边的坦克、装甲车不能向前行驶。此时,我反坦克火炮和步兵反坦克武器(比如40火箭筒)就可以趁机击毁之。
——构筑反坦克峭壁。与反坦克壕配合,在敌人可能的冲击方向的山坡上,垂直挖潜,尔后用石块和水泥垒成坚固峭壁,使敌坦克、装甲车无法逾越。
——设置反坦克三角锥。用水泥沙子制作成具有一定高度的三角锥,设置在坚固防御阵地前比较平坦和开阔的位置,也能起到迟滞敌坦克、装甲车行动的作用。
——设置铁丝网。与其它障碍物有机配合,防敌步坦协同,便于我各个击破。
三是开展阵地练兵活动。部队边组织国防施工,边组织开展以打坦克为主的阵地练兵活动。熟悉阵地,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做到阵地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保卫祖国的安宁。
或许有人会说,那些阵地没用上浪费了。账不能这样算。有备无患,我们这里做了万全的准备,“老大哥”才不会轻易动手嘛!
现代战争作战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防御阵地已经解密。可是当年那一代军人却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流血牺牲,他们现在大都六十四五至八十岁左右这样的年龄段,战友聚会还赴坝上故地重游。有人不理解,说有什么好看的?他们哪里懂得那一代军人的情怀!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