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经典:《桃夭》,跨越千年的喜庆贺嫁诗

如沐春枫的心灵空间 2024-08-17 17:02:32

“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经常在连续剧里,看到古时女子出嫁前,都会邀请好命婆来为新娘子梳头,而这首歌谣,必定是好命婆边为新娘子梳头边念的话,以此来祝福新娘子婚姻幸福美满。

红盖头、大红喜字、红锦缎、红蜡烛,满屋的红色,让参加喜宴的人们,仿佛看到了新娘子那按捺不住小鹿乱撞的心,又体会到新娘子对即将开始新婚生活的向往。

此时,在脑海中,不禁想起了这么一首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也许你对《诗经》中305首诗并不是全部都知道,但是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诗的大有人在。

这是因为这句话拿鲜艳的桃花,来比喻少女的美丽。通过这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如桃花般鲜艳、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

而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桃夭》,《桃夭》的美为什么是轰轰烈烈的呢?

那是因为《桃夭》公认的喜庆贺嫁诗,它凝聚了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对美好婚姻的憧憬。当青年男女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时,将爱情中的美推向巅峰,让爱情的美显得格外浓烈。

001人面桃花的新娘

唐代诗人崔护在其《题都城南庄》中,有这么一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在古代,人们喜欢用桃花来比喻美人,而这些诗词和文学作品中,也常用“面若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均是受到了《桃夭》的启发。

冬去春来,大自然的各种鲜花含苞待放,在初开之际,花的颜色与花型,那都代表了花正处于生命的旺盛期。

在《桃夭》中,用盛开的桃花来形容新娘子,一是从视觉上,肯定了新娘面容的娇美。而“灼灼”则从视觉上将桃花盛开时鲜艳的颜色,展现于人们面前。人们似乎看到了红盖头下盛装打扮的新娘子。

当她像盛开的桃花出现人们面前时,她那靓丽美艳的面庞,瞬间就让在场宾客不得不感叹新娘的好面庞和青春活力。

002心善宜家的选择

《桃夭》整篇看起来就是换了几个月,其余的便是反复使用,而这正好体现了诗人的用心。从一开始的写花,接着写实,最后写叶,通过描写桃树不同时期出现的变化,来表达三层不同的意思。

首先,“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形容的是新娘子的美,她艳如桃花,但是这还不够。在先秦人美的观念中,除了人美外,还需要有品德美,于是就有了第二层的品德美。

其次,“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正是写出了新娘子需要具备的品德,那就是能够使家庭和睦,这种美正是当时社会流行的美。

再次,“有蕡其实”“其叶蓁蓁”,也体现了新娘子从少女到母亲身份的转变,彰显了当时人们对生命传承不息的渴望。

从《桃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先秦人对美与善统一的看重,他们将家庭和婚姻都看得十分重要。

而艳茹桃花、具有“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是美丽的少女,是合格的新娘,是人们所追求的宜家宜室的新娘子。

003甜蜜的梦中婚礼

《桃夭》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首庆贺女子出嫁的诗。诗以“桃之夭夭”开头,将气氛直接拉到了高潮,让人仿佛在现场般,感受到那欢快活泼的欣喜。

全诗虽然只有48个字,其意思也很简单,通过比兴的方式,将新娘子美丽的容貌、温婉的性格,以红艳似火的桃花、肥大的桃子、浓密茂盛的桃叶进行赞美。

诗中所采用的语言简洁精炼,明快的节奏,将热闹的婚礼描述了出来,这婚礼正是青年男女间的爱情得到了升华。

在绚烂的桃花中,娇美的女子满怀对婚姻生活的憧憬,嫁给了自己的如意郎君。而婚后的女子,也从“宜其室家”逐步过渡到“宜其家室”、再到“宜其家人”,这一层接一层的,将喜庆的氛围层层递进。

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满和幸福,让人充满了希望和追求:夫妻俩琴瑟和鸣,家人互敬互爱,这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事。

而在《桃夭》中,我们既看到了如梦如幻的婚礼,也感受到了小家庭未来的光明和美好,这不就是人们所追求的梦中婚礼吗?

写在最后

在《诗经》中,比喻是其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之一,使《诗经》中的语言更具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

《桃夭》作为一首祝贺新娘出嫁的诗:诗中通过弯曲的桃枝、烂漫的桃花、丰硕的桃实、繁茂的桃叶,用来渲染新娘出嫁时的喜庆氛围,以及当时出嫁的季节。

这首诗的美,美在它的选择,是人们常见的、最容易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事事物,那就是桃花,象征着生命的狂热,也将结婚时的热闹欢乐氛围生动地表达出来。

阅读《桃夭》这首和驾驶,我们可以感受到婚礼现场的祥和气氛,而在这祥和气氛中,也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太平,以及风俗的醇美。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从古至今,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除了从相貌上来评价外,还包括其品行。

而在一个家庭中,女性更是被古人称之为“贤内助”,家庭的和谐昌盛,与女子息息相关。

《桃夭》正是看到了这点,将女子美好的德行,上升到家庭这一层面,由此可见,在当时的人们观念中,婚姻和家庭都是同等重要的,这首庆贺诗更是寄托了千年来华夏女儿的梦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多平台创作者,花茶养生达人。读书养人,花茶养生,用读书和花茶成就健康、不断成长的人生。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