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的偏见:拍《黛玉进府》,把邢夫人的暖心戏份,移植给王夫人

卓言卓语讲红楼 2023-09-22 20:11:08

在文学创作中,与第一女主作对的角色,肯定是反派。

近现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形式越来越丰富,不得不玩各种反转套路、意外套路。但在古典文学时期,人们对善恶是非的判断,非常简单直接。

如果你承认黛玉是红楼梦的主角,那么王夫人肯定是反派。

因为从黛玉第一天进贾府时,她就疯狂表演,脑门上贴着大大的【反派】标签。

01 全程隐形

如果你看过卓语前文(文后链接1)就知道,黛玉进府时,贾家给予了超规格的礼仪。

贾母视为顶级贵客,王夫人却一百万个不乐意。作为儿媳,她没办法对抗贾母,那就消极对抗。

黛玉在会客厅里待了很久,王夫人和她从未正面说过一句话。

这一点请读者务必看原著,不要被影视误导。87版为王夫人增加了很多互动。

或许有人说,邢夫人和李纨不也如此吗?

不,身份不同。王夫人是主母,这个客厅里她才是正牌主人。邢夫人平时都不在这里,今天是被贾母喊来,特意做陪客。李纨则是晚辈,不能抢先。

大家都知道,薛家进府时,她有多少个'忙' 字!忙接出大厅、接了进去、忙又引见、忙又治席......激动的快脑溢血了。

外甥女与亲妹妹固然感情不同,但是,你知道什么叫做主母吗?

主母就是全家所有孩子的母亲,无论有没有血缘。如果做不到关爱每个孩子、照顾每个客人,那就不是合格的主母。

凤姐和黛玉也没有血缘,她见黛玉时却激动得不得了。

贾母既然以贵客礼节接待黛玉,张罗行李、安置随从就应该由女主人亲自安排,如同江南甄家来访时。

然而跟黛玉相关的一切事务,王夫人都坚持不过问、不安排、不管。晚饭都吃过了,黛玉奶妈实在等不及,拉下脸皮问住处,才由贾母亲自解决。

即便说不敢擅做决定,也应该及时向贾母提请,才像个女主人。让客人张口问住处,难道不是主人失礼么?

02 首次发言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

凤姐亲自捧茶捧果,这又是超常规礼仪,突显无比尊重。

就在此时王夫人张口说话了,从黛玉进门,她终于说了第一句话,却是问月钱。

谈工作,显得好高大上啊。但其实透露的是:表面吃斋念佛,内心只爱财神爷!

贵族社交场合忌讳谈钱,忌讳谈敏感话题。月钱,恰恰是家族里最敏感的话题,常常引发矛盾的问题。

凤姐正在献殷勤,她却偏要打断。最不合适的话题,她却偏要说。一切都显得粗鄙无礼。

说白了吧,就是看到黛玉受捧心里难受。找个话题敲山震虎:这家的钱归我管,你搞清楚,在吃谁的饭。

【该随手拿出....】拿布料就拿,偏要加上个【随手】,无论怎么看,都像是打发要饭的。

衣服是个敏感物品,在古代有很多忌讳,还有很多暗指。黛玉刚来,是客人,在客厅里当众宣布给她做衣服,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衣服涉及色彩、款式、个人爱好等问题。真要交代凤姐,也应该这样说:“看看你妹妹需要什么,你操着心给她裁衣裳去” 。但她说的是【随手拿出两个】,这是对待丫鬟的态度。

王夫人借助裁衣服,算是间接和黛玉打了交道,但却是极露骨的蔑视!

03 前往舅舅家

再接下来,黛玉要去舅舅家了。

请注意是【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这样做,完全是为提高黛玉的家族地位。

因为古代的家长是男性。如果只有女性接待,属于内眷活动。经过男主人接见,才是顶级贵客。

黛玉分别去了大舅家和二舅家。邢王夫人分别做了一回女主人。对比她们如何待客,能看出很多人情世故。

1、大舅家

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邢夫人答应了一声“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

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紬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

【忙亦起身,笑回道】,一个忙字,显出殷勤。一个笑字,显出温暖。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 这是邢夫人展现给世人的第一句话。虽然普通,却是正常舅母,让人觉得暖暖的,反正比问月钱强多了。

【携了黛玉,坐在上面】,有一种很强的呵护感。

【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仪轨整齐,男女大防做的很好。

【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竟然搀扶着黛玉,何其亲切,何其尊贵。

邢夫人一路上指挥着下人,像捧着宝贝似的,全程呵护黛玉进家。所有的细节动作,都在彰显她对黛玉的重视。

2、二舅家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

这是节选引用的,因为原文太长太长。

这段长文,非常细腻的描写了沿途的建筑、陈设、景物,写的一丝不漏。

包括黛玉怎么转弯,怎么过堂,怎么穿甬,怎么进门,全部交代的一清二楚。

进荣禧堂,真是好漫长的路啊!如此漫长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人来迎接。

没人通报,没人搭理黛玉。引领黛玉的老嬷嬷,不是荣禧堂的人,是贾母和邢夫人的人。

读这一段,你仿佛身临其境,跟着黛玉一步步走进荣禧堂。只不过,每一步都走得忐忑不安,难辨深浅。让人联想起《海的女儿》,踩在刀尖上走路。

在贾母、邢夫人那儿,黛玉是贵客。她们又是派人,又是派车。

黛玉离开时,邢夫人甚至亲自送至仪门前,还不放心,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别管心里亲不亲,这才是舅母应有的样子吧!

但到了荣禧堂这些就别想了。主人连个影子都没,下人也无影无踪,如同死宅一般寂静。

04 庭院环境

大舅家:

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有。

二舅家:

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省略运用)

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其中的学问很多。这里只指出一点:大舅家树木山石随处可见,二舅家却没有任何树木山石。

也许二舅家也有,但问题是作者没写!只写了比贾母还气派的高门大房,什么赤金匾、紫檀案、古铜鼎、金蜼彝、玻璃hai等等,金光晃耀的官家天威。

万能的读者都知道,黛玉一生之悲剧,是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争。而王夫人生活的地方没有木石,只有金银。呵呵,你说这是不是暗喻呢?

满满的官家天威不就是权利的象征吗?比贾母更大的房子,不是象征王夫人的权利野心吗?

05 拜访过程

1、大舅家

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

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甲侧:追魂摄魄。甲眉:余久不作此语矣,见此语未免一醒。】暂且不忍相见。【甲侧:若一见时,不独死板,且亦大失情理,亦不能有此等妙文矣。蒙侧:作者绣口锦心,见有见的亲切,不见有不见的亲切,直说横讲,一毫不爽。】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蒙侧:亦在情理之内。】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甲侧:赦老亦能作此语,叹叹!】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贾赦不见黛玉,源于古代礼节。不轻易见女生,才是对她人格的尊重。叫人来传话,就相当于见面。

世人都以为贾赦为反角,其实沉迷声色并非贾赦独有,而是八旗贵族惯常模样。

在红楼梦里,带着缺陷的真实,反而不是反派。真正的反派,是那些看似高大上,满口仁义道德的人。

就像这里,贾赦作为舅舅也是个正常人,他有常人的感情,懂得黛玉的孤女之心。

【劝姑娘不要伤心....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每一句都是暖心话,都恰好说到黛玉最柔软脆弱的地方。

由不得脂砚斋也反复感叹,望语伤心,如临其境。

许多人都关注到【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以为这是写贾赦好色,其实这里是突出对黛玉的重视。

二舅家难道没有妾?有啊!如果妻妾们都带上丫鬟,那也有一群盛妆丽服之人。可惜,做梦吧!

2、二舅家

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本房内的丫鬟忙捧上茶来.....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

(以上都是省略引用,因为过程太曲折)

黛玉如何见到王夫人呢?拜了正堂,去了东房,又吃盏茶,才终于等到一个丫鬟来传召觐见。但是,还须原路出去,到东廊的小正房内。

看这过程有多繁琐,这是什么高门大宅?二舅母可真高贵啊。

明知黛玉要来,即便不像迎接,安排个人来接应总可以吧。

她竟然摆起了迷魂阵!一定是兵法学的太多,无处可用了吧。

好吧,黛玉最终还是找到了地方。王夫人让黛玉东席而作,这是尊敬吗?

那是贾政的位置,黛玉如果坐了,是莫大的失礼和僭越。这不是挖坑吗?

让座的同时,王夫人自己动都没动一下,足见有多不欢迎黛玉了!

【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态度很官方,同时也意味着很机械。

比一比大舅母的【搀着黛玉的手、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难道不是天壤之别?

再接下来,王夫人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

只轻飘飘一句话,就堵住了黛玉此行目的。然而同时进京的贾雨村却受到接待,这是个暗示:其实贾政就在家。

斋戒这个借口很拙劣,那只是不吃晚饭而已,妨碍传话吗?贾赦就是着人来传话。

传话就是见面,就是对外甥女的重视,就是待客之道。反之,没有照面,没有一句话,那就是蔑视。

贾政兄妹感情很好,他还极其欣赏林如海,所以他绝无理由蔑视黛玉。但王夫人却非常希望黛玉感受到蔑视。

外甥女千里迢迢来拜,从门至内无人接待,主人连句话都没留下。这一切,都在和贾母唱对台戏,都是给黛玉的下马威。

06 王夫人羞辱黛玉

一句话过后,王夫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千万别和我儿子走太近,千万离他远远的。很多人竟然说这是好意提醒黛玉。我的天啊!

知道什么叫做金尊玉贵的小姐吗?假如宝玉确实是个混世魔王,那应该严格去管束他,而不是要求女孩子。除非,对方是个青楼女子。

说出这话,潜台词等于:黛玉很可能去招惹宝玉。

或许很多现代家长就这样行事,所以看着很正常。但在礼教森严的古代,在特别注重女性名声的古代,对一个教养优良的小姐这样嘱咐,是百分之百的羞辱!

黛玉怎么做呢?她先夸了宝玉一通,为王夫人找回面子,把话题从下里巴人拉回到贵族层面。最后她说:

【况我来了,自然是和姊妹们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这句太重要了,按照林家的教养,兄妹连见面都难,哪里有沾惹?

这是非常漂亮的还击,结结实实的打了王夫人一记耳光。

此时的黛玉刚进府,非常谨慎,当然不想得罪任何人。但士可杀不可辱,王夫人步步紧逼,一再侮辱她。尤其是事关礼教,她必须予以反击。

到了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黛玉发飙讽刺她。很多人在争论,黛玉和周瑞家孰对孰错。多可笑啊,红楼梦要当作整体看好吗?

早在进府第一天,王夫人就各种呲哒,各种冷吹慢打,各种下马威。黛玉回她话时,书上用词是【赔笑】,就是很为难、很别扭的笑啊。

赔笑次数多了,终于要变成冷笑的。讽刺周瑞家的,早就打下伏笔了。

07 人物对比

贾母和黛玉生死相依的感情,当然不能要求王夫人也有,但贾母懂的礼数,王夫人为什么不懂呢?

宝黛首次相见没说上话,贾母命令他先给母亲请安。这体现了贾母对儿媳的尊重,不因个人喜好,剥夺她的权利。

贾母能尊重她,她却既不尊重婆婆,也不尊重丈夫!

王夫人作梗贾政见外甥女,在夫为妻纲的时代,是典型的内帷作乱,压倒夫权。

书上说邢夫人于儿女事上从来不上心,颇为冷漠。但在黛玉进府这天,她却很亲切、很温暖。

她全程拉着黛玉的手,各种重视、呵护、嘱咐,还苦留晚饭。这让我想起邢夫人还曾把宝玉抱在怀里抚摸。

邢夫人的刻薄只是对强者甩脸子。对天真无邪的孩子,她也有发自心底深处的疼爱和善意。

贾赦也是个自私贪利的人,但对黛玉也能安慰一二,这是基本的人心肠。

可是有一种人却不分对象,看全世界都是“刁民想害朕”。貌似名门正派、吃斋念佛,却没有人心。

需要指出的是,87版把这些细节都颠倒过来。大量增加王夫人的互动,削减大舅家的戏份,使得两个舅家看上去差不多少。还把书上邢夫人的亲切态度,阉割移植给了王夫人。

贾赦传话安慰黛玉,是原著里非常感人一幕。但87版找个木呆呆的婆子,像机器人似的冷冰冰的传话。姬妾们也删掉了,那场面让人无法感受到贾赦的善意,相反,更像是走过场搪塞外甥女。

此外,进府路上照顾黛玉的嬷嬷,是贾母的人。而87版安排周瑞家的,来接待下轿的黛玉,这既洗白了王夫人,还令后面第七回的黛玉显得“忘恩负义”。

08 结论

去大舅家,舅舅舅母齐全,连姬妾都见到了。二舅家却一片死寂,连二舅的音信都没蹭到,这是极大的讽刺和预示:

贾政家根本没有男主,没有一丝生机。可怜黛玉偏偏投靠了这样的家庭。

世人说王夫人相不中黛玉,硬说什么性情不同,什么身体不好等等,其实黛玉还未进府,贾府里就已经暗流涌动。

王夫人对黛玉,从头至尾没说过一句关心话,没询问过什么,没安排照应过什么。除了一句你舅不在,余下说的全是贾宝玉:你不要信他、不要理他、不要.....

连假意客气一下,都省了吗?这就不是态度问题了,而是素质问题啊!你可以不喜欢外甥女,但起码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身份,不应该像个泼妇吧。

都被作者写成这样了,如果还说不是反派,就太可笑了。

黛玉进府在前,宝钗进府在后。以王夫人这种态度,贾母若还以颜色,就该驱赶薛家。能留宿她们,那是怎样博大的心胸啊!

至于,像87版编造的盛情接待薛家,就太过份了吧。

近现代生出一种混淆性声音,说红楼梦里无反派。其实搞过创作的人都知道,这说法多可笑。

作者之所以创作,一定是要鞭笞些什么,同时赞美些什么。越是伟大的作品,其中的爱恨就越深沉。

贾府是黛玉的历劫之地,而她人生最大的劫,正是这位王夫人。

【相关链接】

学习更多原著精华,请订阅专栏: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