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我国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先生不幸逝世,享年100岁。她的学生席慕容先生称她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也称为她“诗魂”。但如此光辉鲜亮的一面,背后竟也遭遇“家暴”。
01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叶嘉莹的婚姻,那么一定是糟糕透顶。我们来看两首诗就能看出来。《哭女诗》(两首)惨事前知恨未能,从来休咎最难明。只今一事馀深悔,未使相随到费城。历劫还家泪满衣,春光依旧事全非。门前又见樱花发,可信吾儿竟不归。021948 年,叶嘉莹成了大龄剩女一枚。
她的同事,也是她曾经的中学英文老师,瞧见这情况,心里便打起了小算盘:“嘉莹这般优秀,要是能成为自家人该多好啊。”于是便把叶嘉莹的照片递给了自己的堂弟赵钟荪。可叶嘉莹对赵钟荪并没什么特别感觉,多次拒绝了他的求婚。
不过,赵钟荪经常从秦皇岛赶到北平照顾她和两个弟弟,这让她心中充满了感激。两年后的某一天,赵钟荪突然对叶嘉莹说自己丢了工作。看着赵钟荪失意的模样,叶嘉莹心里难受极了,不禁愧疚地想:“是不是因为他总请假来看我,才被领导不喜欢,进而丢了工作?”加上赵钟荪生病,一心软,就答应了赵钟荪的再次求婚。
03
去南京刚结婚不久,叶嘉莹随着丈夫迁居台湾省,起初的生活平淡安稳,二人还迎来了可爱的女儿,是一段温馨的时光。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如此突然。赵钟荪因为政治思想问题,需要调查,她们母女俩也被拖累,一家三口被官兵带走。几天后,母女俩被放了出来,丈夫仍在狱中。
这一变故,让叶嘉莹原本的教师工作没了,学校宿舍也失去,只能带着襁褓中的女儿投奔大姑姐。大姑姐家本就不富裕,多了她们母女俩,7 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为了不给大姑姐添麻烦,叶嘉莹夜晚只能抱着女儿在客厅踱步,直到女儿入睡。这样的日子,她坚持了近一年。
幸运的是,第二年暑假,她找到了一份教师工作,带着女儿搬进了宿舍。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孩子,她艰难地支撑着。她以为,丈夫出狱后,生活就会好起来。可谁知,入狱三年后的赵钟荪,心理已受影响,自甘堕落,对叶嘉莹拳打脚踢。即便后来又有了二女儿,依然对妻子没有一丝温情。
重男轻女的思想让他对叶嘉莹没生儿子越发不满。于是,叶嘉莹既要工作养活丈夫和女儿,又要忍受丈夫的谩骂和殴打。这样的生活,她过了58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从未想过离婚...
叶嘉莹有自己的打量。除了孩子,还因为她信奉“弱德之美”。在逆境中,尽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坚守内心的信念,生活便能获得安宁。
04
叶嘉莹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和坚持,与她从小的经历息息相关。她的祖父是光绪年间的进士,辞官后在家开私塾,一边养家赚钱,一边教导父亲。父亲在古典文化方面造诣颇深,后来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英文系。母亲同样出身书香门第,未结婚前是女子职业学校的教员。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叶嘉莹不成为“才女”都难。3 岁时,她跟着母亲背诗;4 岁开始学汉字;6 岁开始学《论语》,之后又去学校继续深造。是在旧思想与新知识的碰撞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她对婚姻很传统,加之少时生活的磨难,让她早早体会到了“弱德之美”。
13 岁以前,叶嘉莹是幸福快乐的。父亲因工作调动去了上海,她每周能收到父亲的一封信,满心期盼,毫无悲伤。但 13 岁那年,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她和两个弟弟不得不与母亲开始战乱中的躲避,更不幸的是失去了父亲的消息。不久后,母亲因担忧丈夫,身体每况愈下,四年后撒手人寰。
生活给了叶嘉莹沉重的一击,她悲痛之下写下 8 首《哭母诗》。父亲失踪、母亲离世,再加上战乱,17 岁的叶嘉莹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感受到了生活的绝望。然而,她并未自暴自弃,在伯父的帮助下继续读大学。在辅仁大学,她遇见了影响一生的导师顾随先生,顾随最得意的两大弟子,一位是周汝昌,一位便是她。 后来,她以国文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陆续在北平几所中学任教。 便有了后来的事...
05
那段黑暗的时光,并未打倒她,她在诗词的世界里找到了力量与安宁。也让叶嘉莹的课堂就像一个神奇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位学生。课讲得好,名气越来越大,经常收到名牌大学的邀请。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授。
在国外,她备受追捧,生活优渥,但她心中始终怀着一个信念,要回到自己的国家。1978 年,叶嘉莹向中国政府提出申请,想回国讲学。并表示可以自费,讲课也不收钱。次年,国家同意了。于是,她利用假期时间,开始了加拿大与中国两头奔波的教学生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都留下了她讲学的身影。
在讲学的过程中,叶嘉莹从未放弃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她深知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支持古典研究,她将自己当教师 70 多年的积蓄 3000 多万全部拿出来捐献。对于外在的物质,她向来没有什么追求,在她看来,精神世界的丰富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她说,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读诗。正是这种纯粹的热爱,近乎“酒痴”的坚持,让叶嘉莹领略到了诗词中古人的情感、意志、品性以及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诗词的魅力,成为了古典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