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好汉在招安前离开梁山,我们身份特殊,不能做官,也不屑做官!

多彩火车啊 2024-12-30 17:38:53

梁山好汉在招安前的离奇离去,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好奇与思考。

这三位好汉——公孙胜、鲁智深和武松,他们的离开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他们深知,即使朝廷愿意招安,自己也未必能为官,更不屑于为官。

这种抉择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信仰。

公孙胜的隐居之路

宣和年间,宋江率领梁山好汉对抗朝廷,最终迎来了招安的机会。

并非所有梁山好汉都对招安充满期待。

公孙胜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位修道之人,公孙胜对金钱财富毫无兴趣,他所追求的是更高的境界——通天大道。

因此,当宋江等人开始憧憬招安后的一官半职时,公孙胜却选择了悄然离去。

公孙胜的离去并非突然。

他在离开之前,留下了一首偈语:“天遣治乱,长人执弓。

无终有始,有冬无春。

”这句话看似晦涩难懂,实则蕴含深意。

其中,“长人执弓”指的是张叔夜收捕梁山之事,而“有冬无春”则暗示了梁山好汉们未来的命运并不乐观。

公孙胜预见到,招安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多的纷争与不幸。

公孙胜的离去并非因为他对梁山兄弟感情淡薄,而是出于对自身修行的执着。

他明白,一旦接受招安,就意味着要卷入朝堂斗争,这对他的修行极为不利。

因此,公孙胜带着书剑和随身衣物,告别了梁山,开始了新的修行之路。

他对宋江说:“我既决心奉母隐居,岂肯仍在二仙山山庄安顿,定然改姓易名,迁居幽僻之所,再不给人知道,寻找也难。

鲁智深的归隐之心

鲁智深是另一位不愿为官的好汉。

这位曾经的提辖,在经历了种种波折后,终于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

他深知,即使朝廷愿意招安,也无法改变官场的现状。

正如他所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

招安不济事!

鲁智深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

他曾多次表达过对官场的不满,认为那里的勾心斗角让他感到厌恶。

他渴望找到一片净土,远离尘世的喧嚣。

因此,当公孙胜离开后,鲁智深也动了归隐的心思。

他私下里对武松说:“公孙法师走了,他回山去拜望师父……洒家做了强盗,好烦忙,不曾去五台山一次,不知师父如今好否?

俺今想起,便欲赶去奉他修行,明日便走。

鲁智深的决定得到了武松的支持。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同前往五台山。

他们匆匆上路,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梁山。

鲁智深哈哈大笑道:“这个不好,世间再没有好事,洒家便带你同去。

”这句话虽然幽默,但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他相信,只有远离官场,才能真正活出自我。

武松的决然离去

武松是第三位选择离开梁山的好汉。

这位曾经的阳谷县都头,在经历了哥哥武大的冤死和嫂嫂潘金莲的背叛后,早已看透了世间的冷暖。

他不再相信官府能够主持公道,反而更加信任自己的力量。

因此,当宋江等人讨论招安时,武松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

武松之所以不愿为官,一方面是因为他曾经杀过孟州兵马都监张蒙方和蒋门神的上级张团练,这在当时相当于谋反。

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官场的黑暗与复杂。

他不想再陷入无休止的权力斗争中,而是希望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因此,当鲁智深提出一同前往五台山时,武松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说道:“我虽然是个头陀,却从未朝山进香,念经礼佛,说来可笑。

你去,我想与你做伴同行,你道可好?

”武松的决定不仅是为了追随鲁智深,更是为了追寻内心真正的自由。

三位好汉的共同选择

公孙胜、鲁智深和武松的离去,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对梁山未来的一种预示。

他们深知,即使招安成功,梁山好汉们也难以摆脱命运的安排。

在这三位好汉看来,与其卷入朝堂斗争,不如选择一条更为清静的道路。

他们的离去,也给其他梁山好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许多人都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重新审视招安的意义。

宋江虽然依然坚持招安,但内心的疑虑也在逐渐加深。

他或许已经意识到,招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麻烦。

招安背后的思考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招安强盗并封其高官,并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

文人十年寒窗苦读,经历秀才、举人、进士三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开始也只能从七品做起;武将浴血疆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也未必能直接成为一方诸侯。

相比之下,招安山贼水匪却能紫绶金印起居八座,确实不利于劝人向善教人学好。

忠臣李若水在《捕盗偶成》中写道:“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招降况亦非上策,政诱潜凶嗣为虐。

”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招安政策的弊端,指出这种做法可能会纵容更多的犯罪行为,反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蔡京宣和二年退休,宣和六年才再次启用拜相,所以宋江是否受招安,跟他并无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宋江等人的招安之路也充满了变数。

即使忠臣主持朝政,像宋江、董平、李逵、呼延灼那样的人,也不可能被委以重任。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过去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和经验。

结语

回顾整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公孙胜、鲁智深和武松的离去,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选择,更是对梁山未来的深刻思考。

他们不愿意卷入朝堂斗争,选择了一条更为清静的道路。

这种选择,既体现了他们对自身信仰的坚持,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

三位好汉的离去,给读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在一百单八将中,最适合当官和最不适合当官的好汉,分别是哪几位?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些人适合在官场中拼搏,有些人则更适合远离尘世,寻找内心的宁静。

无论选择何种道路,最重要的是保持初心,坚守自我。

通过回顾梁山好汉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世界同样充满了各种选择和挑战。

我们应该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