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网络,侵删。
石爬子鱼”石爬子、青石爬子、黄石爬子、火箭鱼、池巴子、石巴子……“拥有这么些个外号的动物,你就知道其在民间显然是备受关注的。这么多外号都是来源于一种学名为石爬鮡的小型鱼类,其因为容易捕捞,最关键的是肉质鲜美,富含脂肪,而受到了我国民间的广泛欢迎。
接下来文章中,我就还是以其最为人知的外号:”石爬子鱼“来称呼它们。
石爬子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金沙江、岷江、大渡河等干支流及四川灌县、汶川、阿坝等地,是一种流水性底栖鱼类。它们最喜欢栖息在山涧溪流的活水中,水流越湍急越好,因为这样它们可以用扁平的腹部和口胸的腹面附贴于石上,伺机去捕捉被水流冲过来的各种食物,比如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和各种水生植物的残渣。
它乍一看特别像黄辣丁,因为都是鲇形目的物种。石爬子鱼常见体长为140-170毫米,身上没有鳞片,配色主要是以黑色和褐色为主,鱼鳍呈现黄色,腹部则是白色的;其口宽大,呈现吸盘的样式;脸上还长有4对须,其中口角须最粗最明显;胸鳍大而阔,也呈吸盘状。就是靠着它的嘴和胸鳍,才能使其能牢牢的趴在急流的岩石上。
好吃?那完蛋了!以前,大部分的动物在野外的存量都很丰富,因为当时的人们捕捉动物的技术主要靠原始工具和人力,对环境的破坏也还没多大,石爬子鱼在过去自然也是特别常见的。不过当时人们并瞧不上石爬子鱼,因为它数量多,看起来又没啥肉,长得还那么丑,顶多也就是抓起来喂喂家禽了。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石爬子鱼几乎在农村的河流中到处都是,价格自然也就相当低廉了。但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探索各种商品鱼的可能性,虽然石爬子鱼被认为很难人工养殖,无法商业化,但有人尝试食用石爬子鱼后,发现它一直被误解了,其肉质柔,煲汤简直一绝!有心人于是便开始推广石爬子,不过也得是因为石爬子自身”实力过硬“,,石爬子鱼在人们的追捧下,其身价才逐渐水涨船高。
据说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野生石爬子鱼的市场价格就已经达到了每斤价格约为100元至200元,那可是在九十年代!高昂的价格又吸引了更多人的好奇,这么个小小的丑鱼凭啥这么贵?尝试后,石爬子鱼的粉丝就越来越多了。
知名度一直这样扩大下去,到了21世纪后,石爬子鱼在一些地方居然已经可以卖到每斤一两千元,完完全全的超越了四大家鱼,成为了名贵的淡水鱼。
价格之所以这么水涨船高,除了其本身好吃,市场需求大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稀缺性。市场需求只增不减,但石爬子的生产能力又没多强,也没有人攻克了人工养殖石爬子的技术,这导致石爬子鱼在人类的疯狂捕捉下,变得非常少见,而少见又代表着昂贵,昂贵又滋生了欲望,恶性循环之下,石爬子鱼的种群迅速凋零。
危急的现状本来就是常规的小河鱼价格,但随着其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和人类过度的滥捕滥捞,其已经濒临灭绝,真的是很少可以被发现了,也因此石爬子鱼价格一度高达千元一斤,而且还抢不到!
一鱼难求但市场需求旺盛,很多人就开始想方设法地捕捉石爬子鱼,即使后来石爬子鱼的人工养殖技术有所进展,人们也还是很传统的认为:”野生的更好!“野外的石爬子鱼依然面临着威胁。为了躲避人类,有研究者发现,石爬子鱼越来越倾向于栖息在隐秘山涧的洞穴中,趴到有高低落差的活水洞穴中生活,但还总是有人类会闻着味找过去。
除了人类的捕捉,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这样的野生动物们都面临的威胁也同样对石爬子鱼造成了致命打击,这使得本就备受打击的石爬子鱼的种群变得愈发难以恢复。
后记如今石爬子鱼虽然依旧不是保护动物,但野生个体已经很难被发现了。好在人工养殖水产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忘记了石爬子鱼,将目标转向了养殖技术已经很成熟,价格相对合理的其他鱼类;而且我国对自然水系的保护力度和对过度捕捞的监管力度都很大。
这也许能让石爬子鱼机会,使得它们得以静静地趴在山洞中,等待着重现种群再次遍布山涧小溪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