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大势所趋,养老金融与资本市场如何实现良性互动?
文/吴其伦
随着年轻人口的锐减,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发尖锐,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银发经济正成为一片新“蓝海”。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14.9%,预计到2035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最近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养老金融是首次在如此高层级的会议中被正式提出,也是首次被列入国家金融的重点工作。
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养老相关问题还存在极大改进空间,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我国养老资产储备总量尚且不够充足、养老产业体系不完善、养老资产与金融市场的结合不够密切,暂时无法满足国民养老财富积累和保值增值的需求。此外,养老产业普遍面临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问题,而养老产业的公益属性又决定其只能微利经营,导致养老产业对金融资本的吸引力不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与发展不足的养老产业之间存在矛盾,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
养老金融服务是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证券市场中长期资金的主要来源,所以,我国急需将金融与养老产业结合,利用金融促进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寻求养老金融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那么,如何做好养老资金的管理和服务,促进养老产业的投资和融资,寻求养老金融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呢?
首先,要加强政府引导。养老产业关乎民生,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能够向市场释放积极的产业信号,对于产业发展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当前大家都知道老龄化在加深,但大众普遍不知道其严重性,故政府应当加强舆论宣传,通过社交媒体手段强化养老产业发展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如通过新闻加强公众对养老产业的重视,通过网络展示当前产业发展的倾向性重点,各级地方政府配合宣传相关话题,这能够为我国的养老行业改革与发展开一个好头。
其次,中央政府要给予相关税收补贴与财政激励等优惠政策。根据《“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倾斜力度,自2022年起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所以,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吸引政府外的其他投资主体将资本投入到相关产业和项目中,增加养老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养老企业的融资成本,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重要作用。各地需要配合国家政府的要求,适当放宽企业债券审查的政策和准入条件,使审查工作高效完成,从而增加企业发行专项债券的积极性。财税优惠政策确定后,必须确定政策目标的范围,并对不同的机构进行分类,以确保政策与目标群体之间的明确对应,从而防止某些机构获得不适当的好处。
再次,促进多元主体发挥作用。作为养老产业的资金支撑方,要运用好银行、保险业的作用。在银行方面,要从国有银行入手,提供相应的补贴政策并给予具体指导,吸引其他商业银行为养老行业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并向市场推出更多养老行业需求的金融产品。面对不同的养老企业要提供差异化信贷产品,支持相关企业通过动产、股权等方式质押、抵押贷款;在保险业方面,要加快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保险保险功能,加强对相关风险的控制和应对能力,开发市场所需的责任险、经营险等保险产品。在资本市场方面,老龄化相关行业的企业继续拥有企业板和创业板。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支持养老行业更多相关企业的发展,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专业运作的基金组合投资,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平均收益率。
最后,健全养老行业体系。养老行业离不开医疗、保险等行业。只有通过行业之间深度融合才能更高效、更快地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促进养老服务的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刺激养老行业投融资行为的发展并拓展渠道。用好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和创新方式,帮助养老行业搭建投融资平台是工作的一项重点。网络平台可以增加养老行业投融资的透明度和相关资金的流动性。网络互操作性可以提高投融资效率,增强养老相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增加合作机会。
如今,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不完全,社会上很多投资主体还处于观望阶段。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实体投资需求,中国必须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解决投资周期与收益回报之间的不平衡。面对养老行业投融资的潜在风险,相关部门需要提前部署,合理利用相关研究机构的预测分析,提前把握未知风险,提前提出解决方案和方案。这可以为养老产业投融资的发展提供大量的预防性思维和客观的理论支持。社会上不同的投资主体应积极观察投资风险,认真把握市场形势。
此外,想要促进养老投资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需要长短结合、多措并举。
在时代的洪流中,养老金融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显得尤为重要。欲促进二者的融合与发展,我们需要长短结合、多措并举,以制度建设、市场化原则、投资产品范围扩大、投资回报考核机制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等五方面为着力点。
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适合养老金融的监管办法,减少资本市场风险因素,增强养老资产投资意愿。。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养老金融的特性和需求,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管政策。这些政策不仅要保障养老金融的安全稳定,也要为其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要补充个人账户缺口,确保实账运行。补足个人账户资金缺口,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通过市场化投资运作,实现自我积累,提高待遇水平的前提条件。可以考虑通过划拨国有股、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等方式予以补充。
二是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完善养老金融的运行机制,提升养老金管理机构投资管理能力。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只有让市场在养老金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使其更加高效、公平。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同时也要通过政策引导,让养老金融更好地服务于资本市场。要做好调整制度结构,区分公共养老与私人养老责任。建议将社会统筹部分明确为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计划,在个人账户做实的基础上,和企业年金共同构成实质性第二支柱,并通过投资实现自我积累,保障总体待遇水平不降低。中长期可考虑在第二支柱发展壮大基础上,降低公共养老金的缴费比例和待遇水平,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要扩大养老金融的投资产品范围。养老金融不仅仅是储蓄,更是一种投资,一种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和安排。我们要提供更多样化的投资产品,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合适的产品。应坚持长期投资原则,容忍适当的风险敞口,进一步提高养老金投资的多样化程度,增加配置权益性资产和另类资产。要科学运营养老金,实现保值增值。公共养老金注重安全性和流动性,个人账户养老金则兼顾安全性与成长性,两者属性不同。应该据此设计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通过科学合理的投资运作,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
四是要完善养老金融的投资回报考核机制,避免养老金投资决策过度关注市场短期波动。这是提高养老金融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关键。我们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投资回报考核体系,让投资者的每一分钱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回报。
五是要借鉴国际经验,适当扩大养老金融的对外开放,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时扩大海外资产配置比例。养老金融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同时也要让我国的养老金融走出去,为全球的养老金融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总之,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来实现。在起始,需要政府进行政策和制度的宣传与引导,从而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投资主体积极投入到产业的投融资建设中;在发展过程中,养老产业需要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如需要银行业推出更多养老行业需求的金融产品。面对不同的养老企业要提供差异化信贷产品,支持相关企业通过动产、股权等方式质押、抵押贷款,又如需要保险业加快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保险保险功能,加强对相关风险的控制和应对能力……
当下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想要养老行业蓬勃发展,还需要更多运用科技创新,以前沿科技推动养老业的发展。大力开发智慧养老方式,运用不同高科技系统和技术手段提升产业能力,致力实现拓宽渠道、优化服务、完善制度,实现行业的资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