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钱请补习班,照样把数学学好,这才是聪明的选择

曼文随心课程 2025-01-18 09:58:53

我相信每个学过数学的人,心里都曾有过一段与它“较劲”的故事。

你知道的,那些数字和符号一开始简直像是高深的密码,想破解又总是迟迟没有进展。

看着同学们轻松算出答案,你也不禁怀疑:“难道我就是那种数学天生不行的人?”

即便不止一次地为数学补课,拼尽全力,成绩却还是没有大幅度的提升,数学总是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无论怎样攀登,总觉得有些地方触不到。

然而,随着一次次摸索和总结,我开始意识到,数学成绩并非天生的优劣,而是我们学习方法的结果。

想要逆袭,单纯的时间堆砌并不足够,方法的有效性才是关键。

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些我自己走过的弯路和经历过的领悟,也许这些方法能帮你打破数学的束缚,迎来学习上的“逆袭”。

1. 笔记法

说到数学,最初我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觉得只要翻一翻课本,读一读例题就能掌握精髓。

结果呢?刚一抬头,脑袋里空空如也。

每当考试的时候,曾经在课堂上看过的公式、定义仿佛都被一阵风吹走了。

明明感觉自己理解了,但一到做题,眼前的题目就像天书一样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渐渐发现,原来“看”并不足够,必须得通过“做”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于是,我开始改变学习方式,把书本里的重点内容逐字逐句地抄写下来。

这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将知识通过手的运动、眼的接收以及脑的思考进行再一次的梳理。

我会把每一章节的标题、重要概念、公式及相关定理,列出提纲,然后逐一抄写。

最开始,抄写的过程并不轻松,甚至感觉有些冗长和乏味。

每抄一遍,我总是在想:“这些公式我明明已经记住了,为什么还要抄?”

然而,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抄写,似乎有种神奇的变化发生。

那些最基本的公式,从纸上开始变得鲜活,逐渐在我的脑海里扎根生长。

每当我再次打开书本时,仿佛这些公式的形状都变得具体清晰,而不再是空洞的符号。

记得第一次通过这种方式,复习完《函数》这一章后,我竟能很自然地记住公式的应用条件和推导过程。

那些我曾经觉得繁琐的步骤,竟然在我的笔记上逐渐呈现出连贯的逻辑和内在的规律。

最不可思议的是,抄写不仅让我记住了公式,还让我能够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数学,就这样不再神秘,逐步变得亲近起来。

2. 默写法

许多学生在学完一章内容后,常常会有一种“过关”的错觉,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知识。

但一旦拿到真题,或者进行默写时,就会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其实只是皮毛而已。这种情况,我曾经也经历过。

例如,在一次复习《数列》时,我觉得自己看过课本、做过例题后,几乎已经完全理解了它。

于是,便开始进行自我测试——合上书本,尝试默写公式和定义,结果……哎,眼前一片空白。

我本能地感到慌乱,因为明明之前自己就觉得掌握了,怎么会有这么多内容全然记不住呢?

我的脑袋就像一个烧过的锅,空空如也。

但问题也恰恰出现在这里:你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你并没有真正理解。

当你闭上课本,试图从记忆中提取出知识点时,才发现大多数知识其实没有在你脑海中“安家”。

为了彻底搞清楚这些漏洞,我开始了“默写”练习。

默写的过程痛并快乐着,一开始我记得不到一半,后来通过反复回顾与默写,每次都能多记住一点。

直到后来,我甚至能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快速写下《数列》所有的公式及其应用,这种进步让我感到无比惊喜和满足。

正如我朋友说的那样:

“默写不是让你记住一堆公式,而是让你真正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深刻含义,直到它成为你的一部分。”

3. 错题本

“错误”对数学学习来说,不是失败的标志,而是进步的垫脚石。

刚开始学习数学时,我总是害怕犯错,遇到错题总是直接忽略。

后来,我才意识到,真正的突破往往来自于一次次失败之后的反思。

错题本,就是帮助我认识自我,找出漏洞的最好工具。

我开始认真分析每一道错题,弄清楚错误的原因。

是粗心大意?还是理解上的偏差?或是缺乏某些基本概念的支撑?

一旦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我会专门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

错题不仅仅是知识的漏洞,它还反映了你理解过程中的误区和不稳定的地方,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其中,我学到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12630法则。

即在错题发生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六天、一个月后和考试前,重复做错题。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能显著提高我的知识掌握度,让我在第二次、第三次解题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每一次的复习,都让我更加清晰自己的错误,并在不断的纠正中巩固了知识点。

曾经,在一场模拟考试后,我在错题本上记录了自己所有的错误题目。

很快,这些错题成为了我最强大的复习工具。

每一次回顾这些错题时,像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直到考试前的最后复习,我已经能够轻松通过这些错题来进行自我检测,错误的几率也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回望自己从数学“灾难”到“逆袭”的成长过程,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一个道理:数学学习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我们对它的心态和方法。

如果能用心去探索,并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数学就像一个一直待在你身边的朋友,随时准备帮你解决难题。

在不断地抄写、默写和错题复习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也重拾了对数学的信心。

重要的不是你投入多少时间,而是你是否找到了合适的学习方式。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科学的复习方法,打破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瓶颈,不论成绩之前如何,只要你肯努力,逆袭并不是遥不可及。

数学,像一场耐力赛,而不是短跑。

找到合适的策略,坚持下去,你终将走到你想去的终点。

0 阅读:0